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道德的课堂:基于管理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道德的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构  相似文献   

2.
道德课堂就是要让教育者用道德的方式去从事教育教学与管理,并让教师与学生从中"得到愉快、幸福与满足,得到自我的充分发展与自由,得到唯独人才有的一种最高享受",是幸福教育的一个重要场域。要想使师生在教育教学中都获得幸福的感受,教师应该构建良好的道德课堂,转变教学观念,优化教学氛围;强化教学技能,传导价值理念;提升人格魅力,促进课堂文化构建。因此,良好道德课堂的构建与教师专业发展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3.
课堂不仅仅是知识的课堂、教学的课堂,它还应该是理念、价值观(特别是教育价值观、道德价值观)的课堂。课堂不仅有教学效率、教学方法、课堂管理等科学性、规范性的要求,同时还有合理、善良与幸福等道德性的要求。“教学,就其本真而言,是人类的一项善举,是道德的。”在关注课堂的规范、追求课堂的效率、注重课堂的方法之外,更应该倡导和追求的是课堂中(包括课堂教学过程本身和课堂教学内容)的伦理精  相似文献   

4.
幸福永远是人类不断的追求.我们的语文课堂同样也在追求着幸福."幸福课堂"应是让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感受到幸福,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以及教师为主导的作用,通过课堂推动师生幸福地成长."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自主的幸福、成长的幸福. 一、幸福课堂应该让学生感受畅想的幸福 语文课程,应该"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言,发展思维".只有让学生发挥想象,乐于表达,才能感受畅想的幸福."畅想"不是毫无根据的想象,作为教师应该适当引导,让学生联系生活想象,丰富词句内涵.  相似文献   

5.
课堂是所有教育改革理想实现的场所,课堂教学实践最终决定着课程改革的成败。郑州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践表明,道德课堂是实践新课程理想的有效载体,它的基本内涵就是学道以行德,以道而成德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现。推进道德课堂建设,就是要改善教师的教学生态,改善学生的学习生态,让教师和学生在课堂生活中享受到幸福和快乐,以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质量和生命境界。围绕道德二字,道德课堂体现在学道、学德、师道、师德四个方面。建构道德课堂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提高教学设计能力。  相似文献   

6.
幸福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有人这样阐述:"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关心,使人幸福."语文课堂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让他们拥有幸福的语文课堂是老师应致力追求的目标.曾多次聆听于永正、窦桂梅、王崧舟、薛法根等教育名师的精彩课堂,多次观摩名师的课堂,翻阅了大量与名师们有关的书籍,他们的课堂无不在创造幸福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幸福是古往今来一切社会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这是不证自明的公理.具有先在的规定性。教学是一种育人成才的道德性社会活动实践,因此,追求人的幸福也就构成了教学活动的道德终极目的,而实现学生幸福是教学幸福的先在性要求。学生幸福具有多重意蕴,主要体现在学生的生理幸福、心理幸福与伦理幸福等层次。在当前的教学活动过程中,应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结果等方面综合关注学生幸福,促进学生幸福的辩证实现。这是教学活动的终极道德追求与伦理使命。  相似文献   

8.
'幸福'是人之生命价值理想状态的呈现,包含着道德与自由等意义关系。在传统伦理学框架中,对幸福的理解,主要是围绕'德福一致'展开的,它所认定的幸福就是最高的善,即一种依赖于德性的人性状态。启蒙运动以来,幸福逐渐被认为是基于人的内在需要和生命权利的追求,这种追求实际上体现了人之为'人'的价值特性,而且标志着人重返'人'自身...  相似文献   

9.
幸福教育是“概论”课程的内在要求。“概论”课程回答了“幸福是什么、怎样实现幸福”等问题,为大学生精神家园的构建提供了科学指南。幸福教育要求下“概论”课程的教师不仅要为学生营造幸福的教学氛围,还要鼓励学生学会享受幸福,最终能够自己创造幸福。课程通过时事讨论、翻转课堂、互动式教学、“沉浸式”教学等形式激发学生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要做到师生平等互动,培育师生共同体意识;将课程与社会生活联系起来,让理论知识服务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能够自主创造幸福资源,从而完成培育学生幸福感的教学使命,提高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以来,新型课堂、新型教学层出不穷。音乐课教学也随之进入新型教学行列。新课程教学不仅仅指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方法,还要让学生在人文素质、道德素养等方面得到相应的提高。教师应从生命教育的角度出发,让学生的情感体验得到更高程度的关注。学生只有在充满趣味的课堂中才能敞开心扉,放开个性,使整个课堂换发出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11.
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生活化,是教育现代化对道德与法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应该致力于让学生热爱上道德与法治课堂,运用生活化的模式,让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更加地贴近生活,让学生感到"接地气",使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各种道德与法治知识,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这就是——幸福.理想的教育是:培养真正的人,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极性价值."带着这样的追求,学校将幸福和自主开放的课堂相结合,提出了"幸福教育下的自主开放课堂"的教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幸福课堂主要是指师生关系融洽、学习形式开放、学生热情好学、学习氛围和谐的课堂,是让学生感到幸福的课堂,同时也是将教学知识与教学趣味性相结合的课堂。在教学中,要让学生分组合作、学会思考、品味情感,并提供给他们展示自己才华的平台,让他们体会到语文课堂的幸福快乐。  相似文献   

14.
这里的有道德,是指让学生过以有道德为其价值导向的课堂生活。创设有道德的思想政治课堂不能靠生搬硬套地灌输,而应让课堂触及每个学生的精神世界,在学生的心灵深处种上幸福自信的庄稼,从而排挤掉那些自卑、粗俗、自私的杂草。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师精神之爱应建立在尊重与信任的基础上,建立在宽容与乐观的期待上,存在于无言的感动中,闪耀在人性的光辉里。  相似文献   

15.
道德课堂,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种高品质的课堂形态,是以学生为主体,呈现尊重、关爱、民主、和谐学习生态的课堂,是一种德性化、人性化、生命化的课堂。道德课堂要求教师把课堂还给学生,还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还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构建道德课堂,就是提升师生生命质量,让师生在课堂生活中真正享受到幸福和快乐,获得更丰硕的成果。构建道德课堂,也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努力达到的目标和境界。  相似文献   

16.
上完"用字母表示数",课中"神奇的数学魔盒"一环节后来被很多同题课堂借鉴,以至于一位朋友开玩笑说:"在全国,'魔盒'比'柳小梅'出名."下面是这一教学片段:  相似文献   

17.
素质教育是为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及应试教育手段已不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的要求.树立现代教学观念,打破旧的模式,营造一种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新型的教学民主关系,增加师生间的情感、信息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给学生创造充分施展才能的机会,真正做到`教、学、做'合一,让素质教育得以走进课堂.000)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教育理念提出,"要让学生动起来,要让学生活起来,要让原本'阴云密布'的课堂洒满阳光."即更大限度地开放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对于教学方法相对传统的体育教学,我们不妨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目的在于提高教学内容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促使学生在感情上和行为上都积极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彻底改变体育教学一直是"教师讲解--示范,学生听看--练习"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优化体育教学.  相似文献   

19.
幸福课堂充满着智慧,充满着生机。在幸福的课堂中,学生的兴趣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会得到激活,知识的社会价值会得以体现。在幸福课堂教学中,学生会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和快乐,学生的智慧之花也会在互动与对话、实践与练习中绽放。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慧,让我们的课堂变得真实、快乐、充满智慧呢?一、情景创设,讲求真实《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  相似文献   

20.
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获得幸福。”品德课堂作为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渠道,要尊重学生道德成长的规律,营造一个充满乐趣和绽放生命之花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彰显生命的活力,体验教育的幸福。因此,品德教师要讲求教学策略,提升学生在品德课堂上的“幸福指数”。一、创设品德课堂“幸福活动”主题情境,让儿童在课堂体验中获得幸福,焕发课堂教学的生命活力活动是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教学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