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近几年来,我国电视新闻悄悄发生了变化。从一些卫星频道的新闻画面上,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播音员字正腔圆地播新闻,而是越来越多的主持人在"说"新闻。  相似文献   

2.
"新闻娱乐化"是指伴随大众化报纸的兴起而在大众媒介中出现的新闻与娱乐合流的趋势,即为了迎合受众娱乐的需求,一些媒介在新闻的内容和形式上过分注重新闻的娱乐功能,形式上追求新闻的故事性、吸引力,以致模糊了新闻与娱乐的界限.它是新闻娱乐功能的异化,也是整个传播环境泛娱乐化的典型表现.  相似文献   

3.
陈奕 《东南传播》2011,(6):118-120
"媒介融合"已成为当前新闻传播界的重要趋势,反映到新闻教育领域,"媒介融合"专业的设置是对这一现状的积极回应.而作为世界上第一所创办"融合新闻"专业的新闻院校,密苏里新闻学院堪称典范.由此,本文试图通过对该院"融合新闻"专业的全面介绍,为我国新闻教育在媒介融合时代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一、精确新闻的概念在新的报道形式中,"精确新闻"应是比较成型的一种。一些报纸也使用不同的名称,例如"公众调查"值得指出的是,若将"精确新闻"称作"调查新闻"是不妥的,在概念上混淆了不同的新闻报道形式在英语中有两个词:Probe和survey,翻泽过来都可称为"调查"但前者是指一种深入的探查,在媒体上使用其意是调查性新闻;后者则指公众调查,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精确新闻"。调查性新闻在西方新闻的概念中,已有特定的含义,是指那些经过记者深入调查而产生的揭露性报道,也有人称为揭丑性报道。如1972年《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报道,导致了  相似文献   

5.
"小人物"在新闻的世界里并非是一些无足轻重的新闻人物,恰恰相反,他们常常会成为新闻真正的主人公。中国传统媒体在过去几年中一直忙于传播大量的"走基层"报道,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这种"小人物"的故事。在媒体环境不断变化的今天,我们的媒体人可否利用更多的新闻传播平台,对"小人物"特别是正面人物的报道加以传播呢?这是本文想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第一报纸贴近性的一些趋势和表象总的来说,主流报纸出现"小报"浪潮。这种趋势反映到报纸上就是版面开始变小,更方便普通读者随时随地地阅读;内容上更多的处理一些社会新闻和民生新闻。新闻关注点从严肃到通俗、从大  相似文献   

7.
当下,滚动式新闻播报越来越被重视和采用,尤其是专业新闻频道的滚动新闻尤为引人关注。本文以央视新闻频道为例,对滚动新闻节目《新闻直播间》进行分析,就电视滚动新闻如何真正"滚动"起来提出一些建议。一、新闻时效催生电视滚动新闻广播较早带动了新闻的滚动式播报,常见于整点或者半点时刻。电视由于传播手段比较复杂,在时效性上常常不及广播,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其新闻传播速度。美  相似文献   

8.
在"自媒体时代"到来的今日,很多记者尚不能遵守其职业道德;那么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他们又能对"人人都能当记者"这背后的付出和要求认识多少?所以,记者作为媒体道路上的先行者和领军人,可以从一些鲜活的事例吸取教训,更清晰地了解到记者本应遵守的职业伦理道德。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这本应是新闻媒体的"底线"。可是纵观每日新闻,一些记者的报道总是为了吸引眼球丧失了新闻的严谨。  相似文献   

9.
反转新闻是伴随着新媒体发展出现的一种新闻现象,并且大多都是第一时间在网络平台上传播,引起全网的关注与讨论,舆论热度非常可观.本文以"长沙采耳大妈用采耳工具抠脚"这一不实报道为例,探讨新媒体环境下反转新闻的成因,以及对反转新闻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沈芸 《新闻实践》2003,(10):24-25
社会新闻已成为媒体抓住受众"眼球"、赢得市场的重要手段。但是,认真审视当今传媒所热衷的社会新闻,就会发现,在"度"的把握上,一些媒体进入了误区:一味地迎合受众的口味,一味地媚俗,从而丧失了应有的品格和立场。最近,出现了一些报纸、电视以大篇幅、纯记录的方式,报道跳楼自杀事件的新闻,产生了负面的社会效果。那么,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作为大众传媒中的主流媒体,该不该报道社会新闻?主流媒体要守住阵地,把握导向,同时赢得受众,突破口在哪里呢?一、要正确理解和把握社会新闻的内涵和外延什么是社会新闻?业界的基本共识是:反映社会生活中有关的社会问题,包括伦理道德、人际关系、社会风尚、生活情趣等等,都可归入社会新闻的范畴。但是,不可忽视的是,由于历史上一些黄色小报和某些西方新闻观的影响,加之当前市场竞争的白热化,媒体对社会新闻的选择处理进入了误区:一是有人以为凶杀、猎奇、怪异、色情就是社会新闻,以为越耸人听闻越有轰动效应。于是,一些单纯的追求感官刺激的报道,一些"星、性、腥"的社会新闻就屡屡出现。还  相似文献   

11.
2015年,几乎所有媒体都行进在融合的道路上,成为新闻界的主流。然而,频频出现的"反转新闻"却不断刺激着公众的神经,也引起业界的关注。笔者认为,"反转新闻"严重危害了媒体的公信力,其本质是新闻虚假失实,媒体应该采取措施严防新闻反转。"反转新闻"严重危害媒体公信力耳听为虚,眼见也不一定为实,有图有真相的新闻也可能蒙蔽了你的双眼。一些新闻事件,用一次次转折充分演绎  相似文献   

12.
高均强 《新闻界》2001,(3):46-47
近年来,一些市州报和地方党报,纷纷跟着都市娱乐性报刊大肆进行新闻"炒作",某件纠纷案件、桃色新闻等等一经出现,立即便有跟踪性报道、连续性报道,而且标题制作得特别刺眼,再加上图片、底纹和现代激光技术的包装,不引起轰动效应才怪。然而,新闻"炒作"过多过滥,必然会带来一些负面效应。一些新闻单位为"炒作"而故意夸大新闻事实,大有制造新闻之嫌,致使有水份的新闻、甚至纯粹假新闻充斥报纸版面。试想一想,一些似是而非的东西会给读者带来思想上怎样的混乱,给新闻本身所涉及的对象造成精神、物质上什么恶果,又给整个社会种下一…  相似文献   

13.
2008年7月中旬,一位新闻发言人的离职引起网上热议.在中国的新闻发言人中,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是最独特的一个,每次公开表态,均引发公众关注.任职5年来,王旭明经历了100多场新闻发布会和上千次记者采访,持续与一些媒体及评论人唇枪舌剑,"教育买衣论"、"媒体无知论"、"中国教育成功论"、"名校生养猪论",是媒体对其表态之浓缩.  相似文献   

14.
大数据时代,数据成为新闻生产中的关键因素,数据新闻一时成为各大媒体追逐的对象,国内媒体数据新闻的实践大多还停留在可视化报道上,未形成完整意义上的数据新闻。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栏目为例,分析其新闻生产的特点以及在此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探索我国数据新闻的实践现状,并对数据新闻的未来发展做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的党性、"人民性"问题,是一个曾经激烈争论,中央对此有明确意见的问题。但是,近些年来,一些新闻理论文章,一些大学的新闻理论教材,仍在使用"人民性"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生新闻陷入一些误区 当前,不少地市级晚报都市报民生新闻报道存在着一些误区:把民生新闻当成"快餐",版面上堆满新闻营养匮乏甚至已经变质的民生新闻.  相似文献   

17.
正从物理学来讲,惯性是指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保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属性。笔者以为,依据物理学的这一原理,由重大或有影响力的新闻因惯性作用而产生的新闻,叫"惯性新闻",即平时一些地市级党报设置"新闻追踪"栏目上刊登的新闻。的确,一个新闻事件,特别是同源新闻(即新闻来源、新闻事件基本相同),要保持持续的关注度,必须不断地"发酵",不断地追踪,如此新闻事件的价值、思想和影响才能显现,才会产生"独家新闻"。近年来,广西《柳州日报》在同源新闻的追踪方面进行了积极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8.
现今,在一些纸媒体上,时不时会冒出一些语言拖沓、内容冗长的稿件,被行家里手冠名为"垃圾长稿"。这种稿件泛滥对媒体是致命伤,浪费版面浪费读者精力,损害传播信息、宣传政策法规的功效,最终影响发行量,冲击广告收益。让长稿短下来,很有必要。新闻的特点就是新、短、快、活、实。短是新闻价值要素之一。新闻"三贴近"原则要求新闻报道要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网络媒  相似文献   

19.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从纷繁复杂的新闻事实中发现新闻的一种能力,也是衡量新闻工作者是否称职或优秀的重要标准。在一些论述中,有人又把它称作"新闻嗅觉"、"新闻鼻"、"新闻眼"等。《现代新闻采访教程》中对新闻敏感解释为:新闻敏感是记者对社会形势的敏锐洞察力,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  相似文献   

20.
对于新闻初学者而言,写好新闻报快速掌握消息、通讯、图片和言论等常见道、提高上稿率是其共同的追求和愿望。的新闻体裁写作规律,写好新闻报道。笔者回眸过去,通过认真梳理总结一些新闻就是传递有用的、有价值的个人的新闻从业经验,切实得知这样一信息些认识:只要牢记并理解一些关键词语,就能准确把握并判断什么是新闻,就能"手中有粮,心里不慌"。要写新闻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