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沁 《新闻世界》2013,(5):71-72
法制新闻在地方媒体的各类新闻节目中向来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也是各家媒体竞相争抢的新闻资源。以往地方媒体对此类新闻报道都是集中在"辖区"以内,不过随着媒体竞争的激烈,越来越多的媒体开始将触角伸向全国性重大法制新闻事件,参与此类报道,不仅可以扩大新闻选题范围,更能彰显媒体权威性。而作为外地媒体,参与这类报道往往是机遇与挑战并存。那么如何报道好这类新闻呢?笔者就自己曾经参与报道的"重庆警方击毙周克华"题材,浅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正品牌是什么?从实质上讲,品牌是产品质量的保证,还代表了对顾客长期利益的承诺。为什么要突出地方媒体的品牌?因为地方媒体总体上属于"弱势群体",它的品牌建立有一定的难度,并且有符合自身定位的要求。本文就此对地方媒体的品牌进行粗浅的探讨。一、地方媒体为什么要提品牌再造上面的问题其实是想引起看官的思考——媒体跟品牌有什么关系?为什么地方媒体尤其要注重品牌的塑造?原因只有一个:自身的生存发展受  相似文献   

3.
张亚然 《中国广播》2013,(2):47-49,74
无线移动电话的发展令人目不暇接,短短的二十几年间,手机就成了人们几乎须臾不可离身的东西,真正成为了“人的延伸”。在人类的传播史中,再没有哪个媒介与人如此亲近。因此,手机媒体的发展所带来的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方面的变革,对于传播学的发展尤其是对大众媒介的影响,也就具有了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李登清 《新闻前哨》2004,(12):52-53
会议新闻是最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形式,从中央到地方,各级电视媒体的联播类新闻栏目中,会议新闻都占有相当大的比例。不可否认,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和采编方式的创新不力,电视新闻会议报道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多、长、呆、空"的问题,直接影响了传播效果。电视新闻会议报道的改革成为困扰大家的难题,也是电视新闻界当前共同面对的亟待解决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广电总局出招,限娱限广告,力图挽救电视媒体目前这种狂热的运作。其实此举也是在挽救国人的精神食粮。媒体传播的意义在哪里?媒体面向谁传播?我想在讲"限"之前,先探讨一下这个话题。无论哪个媒体,只要做的内容没人看,离开了观众、读者、网民的支持,它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现今,我国的大部分媒体还是属于党和政府的喉舌  相似文献   

6.
"走转改"活动是落实"三贴近"原则、创新新闻宣传工作的根本举措,是媒体的社会责任和记者的社会担当得到重塑、新闻本质得到回归的有效途径,是新型传播格局下提升媒体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引导力的重要举措。如何深化"走转改",把握着力点,放大效应,扩大影响,使之常态化、长效化,是摆在新闻战线面前的重要课题。一、见闻式报道与深度报道相结合,增强"走转改"的思想内涵目前的"走转改"报道多是见闻式的故事报道,广度有余,但深度显得不足。贴近基层,见闻式的新闻报道能直观地传递信息,能为受众带来感动,但在发挥新闻的  相似文献   

7.
主题性报道是中国“宣传新闻学”独有的新闻形态。西方新闻学不承认“宣传新闻学”,他们认为只有异常、冲突、负面的新闻事件才值得报道,因此,他们对新闻的认识就是异常,凡正常的、正面的东西都不是新闻。在西方媒体上也就很少看到正常的、正面的非事件性的新闻报道。正因为如此,在其媒体上呈现的也就会是一个有病的、混乱的、被媒体扭曲了的世界,  相似文献   

8.
有人把经济报道中的“有什么”、“为什么”、“怎样做”,称为“家常菜”。现在的一些媒体的经济新闻,多是一般化的工作性报道、肤浅表象的报道。每年的“开门红”、“首季”、“半年”、“全年”这几个时段的“成绩快报”,如同白开水,读不欢迎。其实,只要媒体把读天天吃的“家常菜”做出特色,也能合乎大众口味。  相似文献   

9.
网络传播语境下的舆情应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新的传播语境,也改写了官方与公众在信息互动中的力量格局.公共事件当事者置身于媒体的聚光灯下,置身于网民的注视之中,一言一行都会被高倍放大.秉持社会责任,坦诚、全面、及时地发布信息,既是民心所向,也是应对舆情风波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最近新闻界开展“走转改”活动.目前新闻界确实问题较多,要求到一线采写东西是应该的.但用“走转改”来要求党政机关是适当的,而媒体不是党政机关,记者不是领导干部.专业新闻传播是一种社会职业,其特征如马克思所说:“报纸的一般性质——经常的战斗准备,对于急需报道的耸人听闻的当前问题的热情关心.”记者到一线不是领导干部体验生活,而是要能够抓到具有新闻价值的东西,而且新闻有强烈的时效性特征.这些是不能通过简单地要求“走基层”就能做到的.当然,先从“走基层”做起,也是好的.  相似文献   

11.
李华英  李艳 《新闻前哨》2013,(11):79-80
近几年来,全国电视圈内刮起一股“创新风”。不论大小电视媒体,隔一段时间就推出一个新栏目,“创”出一个新样式.可谓是创新的舞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但是,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想要个什么东西拍拍脑袋就能马上出来的。那么,如何在电视节目制作中使创新成为一种常态?其实这是有法可循的。  相似文献   

12.
吴昂 《新闻实践》2014,(4):31-32
新闻评论,从来都是媒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报道的一种重要样式.当今,所谓的独家新闻可能将永远不会存在,而“你究竟是什么观点”,也许将是今后受众之所以选择你这家媒体而不选择别的媒体的最后的理由.  相似文献   

13.
吴信训 《视听界》2006,(2):50-51
一、《花开中国》是服务“城市营销”战略的理想平台东方卫视从上海卫视涅的根本价值就在于由区域媒体变为跨区域媒体,由原来仅局限于为区域服务,上升到为全国服务。可以说,由区域媒体变为跨区域媒体,这也是中国所有地方卫视的梦想。不过,当几十个地方卫视都想成为跨区域媒体的时候,对每一个地方卫视来说,都面临一个重大的新问题:在全国的舞台上,你端出什么菜——什么节目,能受到全国的欢迎?也就是说,你的节目是否有跨区域性的,乃至全国性的、世界性的受众需求价值。这也直接关系到一个地方媒体能否成为跨区域的品牌媒体。地处上海的东方卫…  相似文献   

14.
我国媒体对于汶川大地震的报道,备受称道.冷静地想一想,我们传媒的哪些做法触动了民族的神经、民众的情感呢?其实,主要体现在报道思维的重大转变上,传媒超越了新闻正面与负面的两极思维,上升到了新闻传播的社会价值高度.不论是中央媒体还是地方媒体,报道思维的一致性得到空前的认同.  相似文献   

15.
崔永刚 《青年记者》2006,(24):36-37
一个媒体最具竞争力的利器是什么?无疑就是原创新闻。特别是在资讯发达的今天,各种信息目不暇接,原创新闻就成为一个强势媒体的抢眼标志。一个记者最引人注目的作品是什么?无疑也是原创新闻。各路记者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时候,原创新闻就是一个记者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特色名片。  相似文献   

16.
去除"官味儿" 其实,经济报道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即使是重大经济题材也不例外,关键是记者如何寻找切入点.如果记者能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从群众最关心的衣食住行着手,告诉人们从中可以得到什么信息和启示,这样,即使是再宏观的经济新闻也能找出民生视角来.  相似文献   

17.
娱乐报道的低俗化倾向,在“娱记”圈子里由来已久。这次一些媒体对发生在云南昆明的“美女盛”盛宴的炒作,更把娱乐报道低俗化倾向的“疮疤”推到了聚光灯下。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自省和反思。尽管“病灶”在少数媒体身上,但大家都有必要跟着举一反三,认真思考怎么负起媒体应有的社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的四个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煜全 《传媒》2011,(3):55-56
新媒体到底是什么东西?至今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大家都知道媒体的发展历程是逐渐累计起来的,从第一媒体、第二媒体一直到今天所谓的第五媒体,也就是我们说的新媒体(或者叫手机新媒体),都是一个逐渐累计发展的过程。从2005年开始国内的电信运营商就开始关注手机媒体化的问题,也从  相似文献   

19.
李强 《传媒》2015,(10):74-75
以网络为平台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网络新闻也凭借着社交媒体的及时性和互动性得到了迅速发展,就目前社交媒体发展的情况来看,存在一些有待完善的地方.本文主要在介绍社交媒体的基础上,探讨网络时代下的社交媒体与新闻传播的关系及其未来的发展走向,为日后社交媒体的进一步完善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更好地促进社交媒体的可持续发展,为人们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相似文献   

20.
做好重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地方媒体应履行的社会责任。本文以凤阳"6·21"爆炸事件为例,就地方媒体如何及时、全面报道突发事件及如何开展媒体协作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