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钇汐 《声屏世界》2014,(12):50-52
<正>我国应急广播体系虽然是边搭建边运行,但在屡次重大突发事件中都发挥了重大作用。应急广播的内容是突发事件,公益广告这种短小精悍的形式,正好符合突发事件的广播报道。盘点日常所听到的广播公益广告,不难发现,公益广告传播内容具有普适性,受众可以来自各个阶层。如孝老爱亲主题、热爱祖国主题、保护水资源主题、弘扬传统文化主题等等,这些公益广告主题融入百姓生活,通过通俗易懂的表达方式,精小简短地传达公益诉求,旨在倡导文明风尚,激发社会正能量。而应急公益广告作为公益  相似文献   

2.
广告是文化使者,公益广告有益于传播正确社会价值观,对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传播技术的革新发展,移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广泛应用,给我国的公益广告事业带来挑战与机遇。我国的公益广告应当如何运用好新媒体技术为社会创造更大的价值是值得深入研究的。本文探究我国公益广告在新媒介环境中如何更有效地传播提出策略及建议。  相似文献   

3.
公益广告作为广告的一种类型,起到引领社会风气,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作用。本文通过剖析该公益广告的内容和传播效果,分析传统央视公益广告在价值观和生活观对受众的价值引领和共鸣。  相似文献   

4.
广告作为文化传播的一种形式,承担着重要的文化职能,传播主流价值观、引导精神追求的公益广告更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中国源远流长的传统文化和内化于人心的民族心理必然会影响中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公益广告只有植根于中国的传统文化心理,才能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研究其传播机制,增强对传统文化心理运用的系统性对于公益广告创造性地利用传统文化心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基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分别从知识科普可备生理不时之需、灾害使人更需安全感、暖心广告传递情感和爱、艺术手法满足被尊重的需要和满足自我实现、体现自我价值五个方面对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进行解读。目前我国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应注意以下问题:一是广告发布数量和时段与人的生理需求欠合;二是不同类型受众的安全感需求程度不同,且接受习惯有异;三是广告主题单一,情感和爱的需求满足过剩。为了灾害主题类公益广告更好服务大众,提出以下建议:广告常态化传播以备生理不时之需;安全需求要因人而异,广告传播应量体裁衣;丰富广告内容和形式,打破暖心广告扎堆状态。  相似文献   

6.
吴怡 《声屏世界》2017,(5):47-48
广播电视公益广告既要符合受众的接受习惯和心理,也要符合当下多媒体时代的传播规律,在主题选取、创意技巧、表现手法等方面,都需下一番工夫,具体说来应把握好主题准确、创意巧妙、制作精良、投入充足、监管到位和人才保障等六个环节.  相似文献   

7.
吴琼 《中国广播》2013,(10):66-68
公益广告传播的是倡导社会责任的公益或公共信息,以期引起社会公众关注社会问题,进而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现实行为,维护社会可持续发展。笔者从公益广告的传播基点、心理以及策略进行分析,力图为我国公益广告可持续发展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8.
笔者通过对我国现阶段公益广告发展状况的分析,研究和探讨了公益广告有效传播的几个影响因素,提出公益广告的主题要鲜明,内容要有针对性,富于艺术性和通俗性,同时制定媒体计划和合理利用传播媒介也能较好的促进公益广告的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9.
李文君 《东南传播》2014,(6):144-145
公益广告的特色在于用图像来表达一种生活主题,寓意深刻、穿透力强,"润物细无声"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体现了其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即通过传播主流的价值观、优良的道德观和积极的人生观,引导受众做出正确的道德伦理取向、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形成和助人为乐的行为实现。同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实现途径,即内涵上深化主题、突出创意;管理上提高素质、改善领导和制度上完善机制、注重沟通。  相似文献   

10.
公益广告既是媒体社会责任的重要载体,又是广告艺术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主要功能是通过推销观念和形象来规范行为、引导价值观和塑造形象,具有社会的效益性、主题的现实性和表现的号召性三大特点。所以公益广告的艺术设计更应该关注人的高级精神需求的高级层次,立足  相似文献   

11.
耿鹏 《出版广角》2022,(11):80-83
公益广告以短小便捷的传播形式向社会传播有益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思想意识,对维护社会秩序有积极促进作用。媒体公益广告具有社会服务性质,不以营利为目的,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具有推动作用,体现了媒体的社会责任,其意义建构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开发优质公益广告,不仅是媒体人的职责,也是树立和维护媒体...  相似文献   

12.
汤劲 《当代传播》2008,(3):90-91
公益广告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方式。创意新颖、形式活泼的公益广告所蕴含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农民的道德观、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益广告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如何进行公益广告的创新,加强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从而有效发挥公益广告的社会和谐功能,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令人关注的课题。本文聚焦于目前处于传播劣势的广播公益广告,针对广播的特殊传播方式,扬长避短,从主题创新、表现形式创新、编排创新等方面讨论了新时期如何有效发挥广播公益广告的社会功能。此外,也讨论了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广播与网络的结合将创造广播公益广告的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4.
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公益广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益广告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先进文化、塑造高尚精神、引领文明风尚的有效方式.创意新颖、形式活泼的公益广告所蕴含的社会主流文化价值观,对农民的道德观、价值观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公益广告应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凡是以价值观念的沟通为内容,从而影响受播者的行为价值取向的大众传播,则属于道德传播的范畴。公益广告由于其广告主题、广告创意、广告表现的特殊性,在众多的广告类型中尤其起到道德传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黄薇 《传媒》2015,(19):66-68
伴随社会化媒体的发展,网络动员成为公众践行公益广告主题的核心推动力.公益广告网络动员的行动者若想带动社会公众自发、自觉地加入动员活动,从个体努力发展为群体参与,就要依据所要实现的公益广告目标,紧密结合当前社会化媒体的传播特点,以有传播力的内容促进信息流通,以情感诉求聚集人气,以社群思维塑造认同,以强化管理保障方向,最终实现公益广告信息的广泛告知、立场的明确表达、情感价值的普遍共鸣,使线上及线下的集体公益行动效果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关于电视公益广告传播方式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公益广告作为电视传播的一种模式,同其它电视节目一样必须具有很强的可视性和感染力、符合电视传播的内在逻辑和外在形式。本文从传播方式入手,着重探讨在公益广告传播过程中应注意把握的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18.
李亦宁 《当代传播》2021,(3):103-105
公益广告是社会价值观的风向标,也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和象征意义.尤其是央视春节晚会中插播的公益广告,承载着表达中国情感、弘扬中国文化、塑造国家形象等多重使命.本文引入传播仪式观理论,对作为媒介仪式的春晚公益广告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钱敏  王丹 《传媒》2014,(16)
公益广告在传统文化的传承、环境保护、弘扬高尚社会品德、倡导健康生活习惯等方面一直发挥着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我国公益广告的发展存在严重的商业化问题,公益广告成为了部分人牟利的工具,其传播效果也大打折扣。因此,规范公益广告的商业因素,保证公益广告的纯粹性,提升公益广告的传播效果,有极大的现实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20.
传播学是指对人类一切行为进行传播并研究其传播过程、事物发展规律以及传播与社会关系的一门科学,公益广告作为传播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人类道德品质与行为规范和社会风气形成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某种媒介将一些非盈利性的广告传播出去,依靠广告内容创意以及表现形式等方面来吸引广大群众的注意力。本文通过对公益广告媒介的发展现状进行总结,探究了传播学视角下公益广告媒介发展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