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播新闻编辑是广播新闻报道的基础工作,在广播这种传统媒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播新闻编辑的流程、要求和方法,与报纸编辑基本相似,但由于广播新闻还有声音,因此广播新闻文字稿件的编辑还需要考虑广播的传播特点。宏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把好"关"和定好"位";微观上,编辑广播新闻文字稿要注意"有稿必检、有错必纠、有改必慎"。  相似文献   

2.
广播区别于其他媒体的重要特点在于诉诸于听觉.本文从广播"听"的规律、"听"的特性出发,分别对广播新闻写作的"短小精悍"、"形式活泼"、"行文顺畅"等若干方面提出思索,强调广播新闻写作必须注重"听"的艺术,让受众充分感受广播的魅力,才能更好地完成广播的宣传任务,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3.
宁波交通音乐频道《如意鸟》是兼有新闻时效性、文化思想性、文艺欣赏性的"跨界"栏目,同时也是浙江省广播电视精品栏目。近年由《如意鸟》团队主创的广播精品囊括中国新闻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广播新闻奖、中国广播影视大奖、中国广播文艺创新奖等国家级大奖及省政府奖等100多个,成为精品创优的"高产田"。在这个栏目基础上还培育出一个"长江韬奋奖"、2个"中国播音主持金话筒"奖、2个"金话筒"提名奖。如意鸟工作室被列入宁波市创新团队,精品创作名列全国同类城市电台前茅,成为瞩目的广播创优"宁波现象"。  相似文献   

4.
在广播新闻的创作实践过程中,如何克服广播媒介的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的不足,使传播内容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是值得广大广播新闻从业人员关注的话题之一。笔者结合自身广播新闻采编实践经验,从新闻写作的真实性、亲和力、想象力等几个方面,论述广播新闻"故事化"运用对于增强广播新闻宣传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徐志增 《青年记者》2012,(24):59-60
如何紧紧抓住音响、细节、故事这三件法宝,写好广播新闻,抓住听众的耳朵,是广播人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注重音响的运用广播音响是广播参与媒体竞争、凸显广播自身特色的一种重要手段。如果说电视新闻靠画面吸引观众,那么广播新闻则是以"音响"取胜。所以,充分运用好自己手中的话筒,发挥广播特长,  相似文献   

6.
陈莹 《新闻世界》2012,(5):54-54
如今,无论是广播、电视、报纸、还是网络媒体都在争抢“第一时间”。随着汽车时代的到来,广播新闻直播报道的形式,越来越为听众认可和欢迎。如何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向听众传播信息成为了广播媒体正积极面对的课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中央电台"中国之声"新闻直播节目《第一报告》的个案分析,在充分肯定广播新闻报道的历史性交破的基础上,时广播新闻直播节目存在的问题进行实证研究和学理思考,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方略.  相似文献   

8.
杨斌 《新闻传播》2013,(12):298
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广播新闻频率,传播时效越来越快,语言更加通俗化、口语化,这一转变对记者、播音员的语言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本文从四个方面探讨了广播新闻语言的"口语化"。  相似文献   

9.
宋艳英 《记者摇篮》2007,(10):59-59,51
近年来,广播的播出形式改以"直播"为主之后,广播原有的规整性受到一定冲击。这在广播新闻播报方面反映得尤为突出。笔者认为,  相似文献   

10.
浅议发挥广播优势 增强广播新闻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筱红 《今传媒》2011,(9):131-132
在众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广播新闻如何找准自身位置?如何发挥广播优势?广播要发挥其自身"快"、"伴随"、"互动"三大特点,让听众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最快的新闻动态及重要服务性信息,让听众走在路在,座在车里,做着事情都能了解天下事,让听众通过一个电话就能参与到广播新闻节目中来,只有不断的创新广播新闻报道方式,不断突破广播新闻报道角度,与听众产生互动,与媒体产生联动,才有不断增强广播新闻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黄铭敏 《今传媒》2014,(12):141-142
广播由于受线性传播、转瞬即逝等特性的影响,受众对其所传播的内容不容易留下深刻的印象,西方新闻报道故事化的写作倾向,目前已让包括广播在内的众多媒体同行的认同。本文从广播新闻和故事的关系、广播新闻"讲故事"的方法、广播新闻"讲故事"的原则等方面对广播新闻如何讲好"故事"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广播新闻工作者应培养讲述故事的能力。  相似文献   

12.
音响是最能体现广播特征、彰显广播优势的要素。因此,好的音响是广播新闻中的关键构成部分,也是需要记者在创作中下力最多之处。如何紧紧抓住音响这件法宝,写好广播新闻,抓住听众的耳朵,是广播记者需要不断探讨和实践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郑珑 《东南传播》2016,(6):137-138
在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作为传统媒体的广播,应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在竞争中站稳脚跟,谋求发展,这是广播新闻工作者必须要认真思考的课题。厦门新闻广播在发挥广播独特优势,充分利用广播直播节目平台,加大民生热点直播这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和探索。  相似文献   

14.
在媒体中,有一个说法,把广播称为"广老三",是排在电视、报刊之后的媒体,可见,广播相对处于劣势。那么,如何走出困境,迎接各方的挑战,是广播人需要面对和探讨的一个问题,这关系到广播的走势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是中国广播业深化改革、稳步发展的一年,广播理论研究继续沿着务实与理性的方向发展。本文在2011年的中国广播理论研究的同时,集中对媒介融合背景下广播的发展趋势、广播产业发展、广播多元化发展战略、广播媒介批评、广播战线“走转改”实践等五个方面的文章进行了梳理总结。  相似文献   

16.
在激烈竞争的媒体环境中,广播媒体如何求生存、谋发展,一直是摆在广播人面前的课题。而新闻频率作为每家地方电台的主打频率,其竞争力如何,直接关系到电台的整体水平。在"十二五"期间,广播媒体要想提高自身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必须致力于打造  相似文献   

17.
2016年,广播新闻在内容选取、生产和传播模式以及表达方式上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创新。在主题内容的选取上,广播媒体在国内外重大事件中发挥了主流作用;在生产和传播模式方面,致力于技术创新和全媒体制作平台的搭建,积极拥抱新媒体,深化供给侧改革;在表达方式上,用广播新闻讲好"中国故事",传递"中国声音"。  相似文献   

18.
用音响"写"新闻是最能体现广播新闻的真实性,也是广播突出的一个优势和特点,广播记者要充分认识到音响在广播新闻中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好手中的采访录音设备,用心采集丰富的音响素材,熟练合理地掌握应用音响,让听众真正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新闻的真实。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新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潮,诞生于延安的人民广播事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广播》(月刊)杂志是一本研究广播理论、广播业务和广播业态规律的公开发行出版物。从1993年7月创刊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20年寒来暑往,20载辛勤耕耘。这本杂志承载了广播人对新中国广播事业的希望与梦想,记录了广播人在逆境中探索、在期盼中前行的感悟与思考。为了记载这20年留存在记忆中的一件件难忘的事,2013年5月7日,《中国广播》杂志召集曾经领导或在杂志工作过的部分同志进行座谈,回忆过去,畅想未来。本期"特别策划"栏目,以实录的方式,将座谈会主讲人的发言进行了整理,记载过去的点点滴滴和所思所想。  相似文献   

20.
广播是一种作用于听觉的媒体。特德·怀特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发出"为耳朵而写"的呼吁。这说明广播是声音的艺术,它直接对听众的听觉产生作用。从表面来看,广播和视觉的联系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从生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去分析,人的各种感官往往是相通的,通过声音也确实能让人联想到发出声音的场景。"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耳熟能详的声音,至今让亿万人感动。听到毛泽东主席在开国大典时的动人的声音,人们会联想到开国大典时盛大的场面和中国人民自豪的神情。事实证明,一些优秀的广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