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续迪 《新闻世界》2012,(5):79-80
从2006年Twitter作为第一家微博类网站诞生,2009年新浪微博作为我国国内第一家成熟微博网站上线测试,时至今日,以Twitter和新浪微博为代表的国内外微博网站分别凭借自己灵活、便捷、及时、互动等特点,给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不但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习惯,还对信息采集、发布、传播方式带来变革。  相似文献   

2.
张晗 《新闻世界》2011,(4):85-86
自2006年Twitter诞生以来,微博在全世界迅速蔓延发展。中国也逐渐形成了一批出色的微博网站,如新浪、腾讯、网易等。至此,人们进入了一个微博时代,网络舆论传播也因此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将以唐骏学历"造假门"事件为例,对微博时代网络舆论生成特点及传播规律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3.
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我国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政府和机构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媒体的标配,陕西西安等地方政府还专门开通了抖音账号,拍...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是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主要工具,国外的Facebook、Twitter、Instagram,我国的微博、微信、抖音等已经成为人们在生活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重要工具。政府和机构也非常重视通过社交媒体来传播信息、提供服务,“两微一端”已经成为我国政府部门新媒体的标配,陕西西安等地方政府还专门开通了抖音账号,拍摄视频,以扩大影响力。据人民网舆情数据中心发布的《2020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经过微博平台认证的政务微博已达到177437个,其中政务机构官方微博140837个,公务人员微博36600个。根据清博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0月,人民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平均每天的总阅读数为140万+,平均每篇文章的阅读量为10万+,总点赞数为37万+,微信传播指数(WCI)为2149。  相似文献   

5.
付玉 《新闻爱好者》2012,(17):18-19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自媒体作为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应运而生。以微博、社交网站为代表的自媒体正以其独特的优势改变着大众传统的人际传播模式,新的媒介时代不仅带来了人际传播的即时互动分享、传播跨越时空界限等现象,而且也给大众的人际交流与沟通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从Twitter到新浪微博,一场“微博力”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大范围蔓延,“碎碎念”式的“语录体”开始浸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微博在变革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为传统媒体与互联网之间的媒介融合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主要从微博的定义、特点及传播模式入手,分析了微博对传统媒体传播理念和互动方式带来的影响,对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当前现状和未来的思路创新进行了有益的探讨。作为媒介融合趋势下的新载体,微博的影响力不容小觑,传统媒体如何理解微博、利用微博,不仅关系到媒体自身的发展,也将对今后媒体间的竞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翟菁  张莉钥 《今传媒》2012,(7):43-45
对许多人而言,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社交媒体及SNS社交网络,正成为他们踏进互联网世界的新入口。纵观2011年全年,一系列对中国乃至世界影响深远的事件经由社交媒体展现出来,这带给新闻传播学研究以更多的观察样本。围绕着社交媒体,学界和业界展开了丰富和多维度的讨论。本文主要从5个层面观照2011年社交媒体研究,着重分析国内的微博研究现状,以期描绘出当下社交媒体研究的总体情况。  相似文献   

8.
蔡楚泓 《今传媒》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9.
李娟 《传媒》2015,(1):49-50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简称,它篇幅短小,每条微博不超过140个字,甚至可以是三言两语.它承载的是个人的所见所思,人们可以用它发布信息、发表评论、讨论、问题、转发跟帖.最早也是最著名的微博服务网站是美国的Twitter.在中国,2009年8月28日新浪微博正式上线公测,这种全新的信息传播模式给网民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冲击,8个月后,新浪微博用户即突破1 000万.借助微博,人们随手发布自己的心情、动态、照片.微博的出现,开创了信息传播的新时代,它不仅使各类信息的传播更加快捷,而且也使传播渠道更为多元化和平民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而且也极大地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0.
许晟  熊晓艳 《新闻世界》2012,(7):162-163
2010年以来,微博平台成为互联网最强大的应用,互联网随之进入微博时代。传统报刊在这个时代中,无疑面临着更大的挑战。从信息的传播过程上看,需要更快速的信息发布与反馈机制;从分众传播来看,传统报刊需要利用微博的"虚假"名人效应;对新闻工作者来说,则更有全能型的要求。  相似文献   

11.
浅析微博时代公众话语权的提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媒体也不断涌现。社会性媒体是一类新型的在线媒体,它具有参与性、开放性、对话性、社区性、连接性、匿名性。微博无疑是使用最广、最常见的一种社会性媒体类型。在微博时代,每个人都是受传者和传播者,发布传播信息也更加的方便、快捷。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阐述微博的传播特性,浅析社会性媒体时代公众话语参与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蔡楚泓 《报刊之友》2011,(8):99-100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二十一世纪,由于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出现一种新的网络模式——微博,微博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人们对于信息获取和传播的固有认识,受众不再是新闻信息的接受者和传播者,传统媒体与微博相比,无论是信息传播速度还是方式都有所不足,本文以广播为例,阐述广播在"微"时代所面临的困境,以及分析广播本身存在的缺陷不足。从而研究广播与微博的结合,以此来谋求广播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14.
刘根勤 《今传媒》2012,(9):147-149
网络媒体正渐渐改变着传统媒体的生存方式以及人们获取信息的行为习惯,微博作为当前互联网时代最流行的产品,自其诞生之日起,就以一种全新的传播方式获得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热烈欢迎。由于微博的特性以及在信息传播上的优势,很多传统新闻媒体很快意识到了微博的强大威力,纷纷涉足微博这一全新传播领域,主动寻求与其共生共荣的方式。微博不仅改变了原有新闻传播的格局,也带来了新闻采编方式的改变。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分析《新周刊》杂志及其新浪微博,探讨微博时代传统媒体的生存之道以及传统媒体与微博融合的优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微博作为Web2.0时代的产物,成为新媒体时代下的重要参与者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催化剂。微博正在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与特点冲击着现在的新闻传播模式,被业界称为信息传播方式的又一次革命。微博来袭有利有弊,看清微博模式下新闻传播的不同特点才能促进信息传播的全面升级。  相似文献   

16.
2010年被称为互联网的微博年,中国互联网全面进入了微博时代.本文运用勒庞《乌合之众》的群体心理学,通过新浪微博的传播纪实,对微博的信息传播进行解读和分析,进而为微博这一新兴的互联网信息交互平台更好地发展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改变人们传统的社交和沟通方式,微博也是互联网络发展的产物。微博引领自媒体时代的发展,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收者,同时也变成了信息的生产者和传播者。微博的广泛使用产生极大的影响力,主要表现在对话语权的释放以及对传统媒体的冲击等多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媒体融合时代下微博的传播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当今网络传播中的一个新亮点,可以通过手机、电脑网络等多种途径发送信息。微博具有丰富多彩的内容版块设计和广泛的传播功能,并且产生了创新独特的传播效果。微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负效应,需要进一步完善。在媒体融合时代,微博的信息传播还蕴藏着很多想象不到的传播效果,我们期待微博在不断的创新与升级中释放更大的能量。  相似文献   

19.
后博客时代的媒介参与——"微博"现象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更新,以Twitter为代表的微博以其独特的传播优势而迅速发展,但是作为一种后博客时代的新兴传播工具,微博在许多方面尚未成熟和完善,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因此,如何更好地使这种新兴的传播媒介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和价值,已经成为一个值得学术界思考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自媒体时代在中国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而兴起,自媒体意味着公民拥有更大的话语空间和自主性,手机和微博的无缝对接则顺理成章地实现了以个人网络为基元的一体化网络平台交流,它更赋予了普通人即时、快捷地与外界交流信息的能力。然而,手机微博在信息的传播、对用户的影响、自身的发展上都或多或少地产生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促进手机微博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