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杨锋  李铁伦 《天中学刊》2002,17(2):51-53
自然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在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时代,自然资源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已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内在核心因素,自然资源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逐渐下降,但仍是区域发展和产业分工的重要基础,而且不同类型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程度不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仍须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协调。  相似文献   

2.
扎兰屯市地域广阔,生态类型多样,自然条件非常适合中草药种植产业的发展。但在推进中草药种植产业发展时,遇到了种植效益不高,种植技术不能顺利推广等问题。本文就如何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借助药材加工企业的拉动作用,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工程的实施,积极调整种植结构,使农民发展中草药种植产业,努力提高种植效益,维护生态环境的平衡,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资源产业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性、动力性产业。区域资源产业往往存在着物耗和能耗大、产业结构单一、自我积累和自我创新发展能力差、对生态环境影响大等问题,因而有必要根据国内外相关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成果,改自然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观为自然资源的竞争优势观和和谐观,实施科技先导与转型升级、空间整合与资源安全、纵深利用与接续产业、限量开发与资源产业生态建设等资源产业发展战略,以使区域资源经济环境系统和资源产业能和谐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滨海区域除具有其它地区一般性资源条件之外,还具有滨海旅游资源及海洋渔业资源和港湾条件等独特资源优势,独特的资源条件支持使滨海区域产业发展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加强滨海区域地段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研究对于具有18000km大陆海岸线的中国广阔的滨海区域发展具有极强的指导和借鉴意义。本文以山东省滨海区域荣成市滨海地段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的耦合研究为例,通过对资源的评价,认识及深度开发研究,指出了资源开发与相应产业发展对策。并希望此案例研究给类似区域的资源开发与产业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西部作为世界屋脊的特殊地势使其成为亚洲众河之源,从而孕育了西部独具而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也由此凸显西部的资源优势。而此自然与人文资源的优势决定了西部开发必定是富于西部特色的、以自然与人文资源可持续利用、发展为目的的绿色开发。绿色开发的理念决定了西部职业教育发展中所具有绿色产业教育与人文产业教育的内涵。  相似文献   

6.
陈安伟 《考试》2010,(5):80-82
区域所拥有的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状况,影响着区域发展的方向,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带动区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自然条件与自然资源、位置与交通信息条件、人口与劳动力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等对经济地域形成与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桂平是广西旅游资源最为丰富的县市之一。要实现桂平市经济腾飞,必须充分利用本地的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把桂平建成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使旅游业成为本市的支柱产业。一、桂平发展旅游产业的优越条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其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主要有自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一)桂产发展旅游产业的自然资源条件l、丰富多样的旅游自然资源。桂平地处桂东南,横跨北回归线,黔、郁、污三江在此交汇,有着推瑰多姿的热带亚热带自然风光,文物古迹众多,自然、人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桂平西山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和全国…  相似文献   

9.
一、因地制宜与因“市”制宜相结合国地制宜即根据当地的自然条件、自然资源特点,扬长避短,发挥其自然优势,去发展那些适宜于自然条件的产业和产品。因“市”制宜是根据当地市场需求状况来决定主要发展哪些产业和产品,即以市场为导向进行的农业生产。在过去,我们比较强调因地制宜发展专业化生产,但从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因地制宜进行专业化生产,其效益不一定起色很大,因为市场需求状况也在决定着某种产业或某种产品的命运。一些地方便掉转头来,以市场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重新组织农业生产,进行产业…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探讨了城镇化现状、经济发展水平、自然条件和自然资源等的区域差异对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影响,然后,从二元城镇化的战略构想出发,探讨了中国城镇化战略的区域差异,认为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为重点,中部地带应以发展城市圈和增长极并重,西部地带则应主要发展增长极。  相似文献   

11.
海南东北区中药资源及南药生产发展策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为了科学地调整海南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和产业结构,依据海南东北区自然环境、农业生产条件和中药资源,规划出海南东北区南药生产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迅速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朝阳产业和支柱产业。在"3+5"框架下,娄底以建设起点较高、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功能综合的文化产业园为突破口来推动区域文化产业的发展,从而引导整个娄底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又有现实的可能性。促进娄底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是围绕文化产业园建设整合区域人才资源,特别是要引导地方高校和民间文化艺术人才培训机构培养适合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应用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3.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主导产业具有关键性地位。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说,区域经济发展就是建立主导产业群。青藏铁路经济带的主导产业群选择,对于保护和发展青藏高原以及西部民族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促进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本文探讨了青藏铁路经济带主导产业群的选择基准,并分析研究了适合于青海和西藏两省区主导产业群选择的主要路径及规划中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14.
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创意产业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得到蓬勃发展,并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为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地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对湘鄂渝黔边民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湘鄂渝黔边发展民族文化创意产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皖江城市带的文化产业发展基础良好,集群发展条件优越。应按照“二核”(合肥核、芜湖核)、“二廊”(沿江文化产业发展走廊、合一芜一马文化产业发展走廊)、“二翼”(滁州翼、宣城翼)进行产业集群的空间布局,选择地域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主导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和制造型文化产业集群模式发展文化产业,这对于提升皖江城市带文化产业集群的发展水平以及推进整个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欠发达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中,首先要分析本地域存在的优势和劣势,结合外生比较优势、内生比较优势和交易效率等原则,根据自身的优势有选择地承接发达地区的转移产业。通过承接产业转移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实施以资源为基础、以产业链为纽带、以园区为载体的产业发展模式,是现阶段欠发达地区加快实现产业承接的重要途径;通过建立园区并提供一定优惠政策、引导产业链相关因素集聚、完善园区基础设施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改进园区交易效率,并且构建利于内生比较优势形成的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发展的"综合优势赶超"。这也充分说明适度的政府干预是区域加速产业承接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并在承接产业转移战略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我国应该以土地不动产为核心将自然资源分为土地(含林地、山地、草地、荒地、滩涂、水面)、矿藏和水资源三类;以土地和其他自然资源财产和生态双重属性为基础,兼顾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的利益,完善具有用益物权属性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农业用地使用权和资源使用权制度;按照使用权的具体化权利和派生性权利两种思路,对自然资源法中诸多的资源使用权进行系统化构造。  相似文献   

18.
基于区域利益的相容性和冲突性两个维度诠释了产业转移中区域利益协调的内在机理,以广东省产业转移实践为例,梳理了产业转移中区域利益协调的主要做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产业转移实践中进行区域利益协调应注意的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