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德国著名后现代哲学家韦尔施在其《重构美学》一书对日常生活审美化进行了详尽也比较权威的分析,成为中国学者研究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的重要范本与依据,然而由于这一理论是舶来品,出现很多不同的解读,笔者认为韦尔施的日常生活审美化可以从日常生活表层的审美化,技术和传媒对我们物质和社会现实的审美化、生活实践和道德方向的审美化,认识论的审美化、人成为美学人五个方面去理解。第一二个层面为日常生活审美化的最浅的层面,其余为深层次的审美化。目前诸多学者主要是从浅层次的日常生活审美化来解读日常生活审美化现象的。  相似文献   

2.
美是人类生活永恒的主题之一,高尔基曾经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浓厚强烈,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就应运而生。本文就日常生活审美化理论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如何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更好地实现审美化做了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艺术的高雅与通俗之分,是社会发展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详细论述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离的现象,强调两者之间连续的必要性。现今看来,杜威的观点只能是美好而又无法企及的幻象。  相似文献   

4.
姜楠 《科技管理研究》2007,27(12):264-26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消费文化逐渐形成并取得主导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文化的历史进程。消费文化的全球化进程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语境,改变了审美既成的文化背景与环境,形成新的消费意识形态,导致当代审美转向更加广泛的日常生活领域。消费文化审美变革的重要特征,一是表现在日常生活的审美化,其核心是日常生活审美泛化及人们价值观念的重建;二是表现在以科技进步为代表的产品设计领域,此二者之间的关系是当前美学理论研究的一个重要学术命题,需要我们深入思考与辨析。  相似文献   

5.
郝毅 《科教文汇》2007,(12Z):181-181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7.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8.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通过解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来理解“教育作为生活的需要”这一命题,以期更好地理解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内核,指出此种思想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教学活动审美化是人类对美的追求在教学领域中的具体体现。尽管国内学者已有不少论述,但对于教学活动审美化这一问题国内外尚缺乏系统的研究。我们以马克思主义美学精神为指导,全方位审视教学过程,开展“小学教学活动审美化研究”,真正地使教学活动成为一种美的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和谐、自由发展。  相似文献   

10.
魏彩 《科教文汇》2009,(2):124-124
传统哲学把经验看成是通过感官被动获得的感觉印象,杜威却认为经验是主体与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经验不仅包含经验的事物,更包含经验的过程。杜威对经验的全新诠释使得经验具有了能动性和实践性,这对幼儿园的教学具有巨大的启发意义,不仅幼儿园教学内容的选择要从儿童的经验出发,而且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给儿童提供动手的机会、增加他们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张玉萍 《科教文汇》2014,(24):26-27
青少年期的杜威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因素饱受二元论的困扰。文章探讨了杜威克服二元对立的努力和对自我与世界统一性的追求。他对统一性的追求也体现在晚年他对教育理论的阐述中:教育与生长的统一、学校与社会的统一、教材与兴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期的杜威由于家庭和社会的因素饱受二元论的困扰。文章探讨了杜威克服二元对立的努力和对自我与世界统一性的追求。他对统一性的追求也体现在晚年他对教育理论的阐述中:教育与生长的统一、学校与社会的统一、教材与兴趣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对牛弹琴”常被人们用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而听话的人又不懂对方说的是什么。不过,这对于英国坎布里亚郡的一群小牛来说,这确是它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4.
周良发 《科教文汇》2008,(26):262-262
艺术的高雅与通俗之分,是社会发展和艺术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杜威在《艺术即经验》中详细论述了高雅艺术和通俗艺术分离的现象,强调两者之间连续的丛要性。现今看来,杜威的观点只能是美好而又无法企及的幻象。  相似文献   

15.
方芳 《科教文汇》2010,(16):32-33
杜威是世界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有一句经典的、“难解的谜团”式的命题就是“教育即生长”。对于这个“难解的谜团”,笔者试着从生长、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教育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作为杜威命题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6.
书法是中国特有的传统艺术,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另一种与书法密不可分的艺术——篆刻在生活中也较为常见:单位里的各种公章,老百姓手里的私章,用以装饰中国画的各类印章……书法和篆刻充斥于日常生活,所以中学生学习这方面的知识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7.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洁 《科教文汇》2008,(19):278-279
杜威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由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杜威的德育观念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杜威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由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杜威的德育观念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9.
实用主义哲学有其深刻的历史来源,杜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将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与美国自己的文化、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庞大完备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杜威对"经验"的新解释是其哲学思想中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也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坚实的根基,其经验的概念、经验的方法所体现的开放性、连续性、交互性对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牛霄龙 《科教文汇》2014,(36):29-30
实用主义哲学有其深刻的历史来源,杜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将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与美国自己的文化、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庞大完备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杜威对“经验”的新解释是其哲学思想中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也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坚实的根基,其经验的概念、经验的方法所体现的开放性、连续性、交互性对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