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促进教师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学校,磨课是一个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策略、实施课堂再到新问题的发现、解决的循环过程。近年来,面对扑面而来的课程改革浪潮,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得到持续不断的发展,学校广泛地开展了以教师教学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为主,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行动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积淀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2.
艾晋成 《教师》2019,(7):126-127
研课磨课是送教下乡的重点和难点,其指向是帮助乡村教师专业自主成长,提升校本研修能力。校本研磨—小组研磨—班级研磨等“一课三磨”流程,让教师亲历自身教学和教研水平提高的过程。传统的评课议课活动,多数成员被迫接受集体既定的思考模式,限制了个人和团队的配合度,不能有效解决真问题。作者在研课磨课中利用“六顶思考帽”工具,既解决学员参与度低、主动性和创造性不强的问题,同时又提高研课磨课效率,促使研课磨课成为真正常态化的教研形式。  相似文献   

3.
当前,校本研修活动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参与性不高、协作性不强、实效性不足。针对这些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开展"辩课"教研活动,积极尝试探索新型的校本研修方式。该教研活动分为三个阶段:磨课阶段、上课阶段、辩课阶段。在辩课阶段中,大家围绕某个主题或某个细节展开激烈辩论。实践表明,"辩课"教研活动有助于促进教师专业的快速成长,有助于提升团队力量的高效成长,有助于优化学校层面的强效成长。  相似文献   

4.
<正>一、农村小学"校本研修"现状教师发展是学校办学质量的有效支持,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发展的基础。我校是农村中心小学,学校教师敬业踏实,安静内敛。目前学校以读书活动、主题式研修、教师论坛、校际研修等四大培训模式为基础,开展校本研修工作,做到有制度、有安排、有主题,正努力探索与学校发展、教师成长相适应的校本研修模式。二、农村小学"校本研修"存在的普遍问题1.校本研修模式比较单一,落脚点还是以上课、磨课、评课为主,缺乏对研读教材能力、研究课堂能力的系统培训。  相似文献   

5.
正校本研修是一种扎根于教育实践,扎根于学校,扎根于教师的研究。近年来,大连市甘井子区金南路小学立足于学校实际,立足于课堂教学,立足于教师专业发展,探索出开展校本研修的"四四三三"工作模式。"四四三三"研修模式,即校本研修的"四项机制",聚焦课堂的"四课制度"以及课题牵动的"三级三轮教学研讨"。这种富有实效的研修模式,较好地解决了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高了教师的课堂实战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  相似文献   

6.
校本研修是“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质量,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的重要路径之一。以“项目化学习”校本研修为例,学校可以从“课题、课程、课堂”三模块出发,整体设计校本研修的新路径。这样的教研活动能够让教师获得专业的成长。  相似文献   

7.
<正>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围绕主题,通过集体推敲教学设计与持续性课堂实践,汇聚群体智慧,解决教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分享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守候良心"的磨课为例,重点探索提升磨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聚焦主题,合理选课磨课活动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明确的主题能凸显教师群体所面临的核心问题,使对话围绕主题聚焦。确定主题可从教师教学行为、学生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等方面人手。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日前,瑞昌市实验小学组织开展了"打造精品课堂"的语文"磨课"活动,该校8名优秀青年教师在多媒体教室展示了精彩的语文课堂教学。"磨课"活动是瑞昌市实验小学开展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方式。活动以新课程研究为载体,以课堂教  相似文献   

9.
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实践反思、同伴互助和专业引领",我们教育工作者要想圆满完成教学任务,要想真正实现"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磨课"就是最好的综合体现. 学校的校本研修或集体备课是最好的"磨课"时间.所谓"磨课",笔者认为就是指由教师根据研究主题,选择教材,在现代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在教研组以往"备课、上课、说课"方式的基础上,由同一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教学实践,或由不同教师在不同班级,面对不同学生,就同一课题各进行一次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10.
<正>校本研修是帮助思政课教师增强职业认同感,满足专业化发展需求的有效途径。厦门市海沧区将区域研训重心下移,以“校本研修”重构思政课教师培训框架,从思政课教师的成长需要出发,增强他们的成长信心。  相似文献   

11.
磨课是校本教研的主要方式,围绕主题,通过集体推敲教学设计与持续性课堂实践,汇聚群体智慧,解决教学问题,在思维碰撞中分享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文以“守候良心”的磨课为例,重点探索提升磨课针对性、实效性的具体措施。一、聚焦主题。合理选课  相似文献   

12.
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活动是一种校本研修活动,它既是教师在课堂上的个体教学过程,又是教研组集体备课、集体观课、集体研讨的过程.有效的校本研修既需要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也需要教师同伴的相互合作,更需要专家的专业引领.以"精心预设,关注细节"为主题的课例研究的实施方法,在课例研修中扎扎实实地推进群体的专业成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校本教研如果缺少一种经历式的参与,难以促成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更难锻造一支积极向上与开拓进取的教研团队。换言之,教师专业发展必须基于课堂实践,基于教师自身参与、自我需求及相关合理运行的机制或模式。整体开展基于"磨(模)课"为载体的课例研修的活动探索,试图让不同学科教师能"卷入式"地参与到学科教研中来,使教研活动有主题、讲实质、够深度地展开"。四磨一理"的教研活动方式,力图通过磨课的历程,把学科组成员都"卷入"到活动中来,不同学科组成员均能一起"抱团"前行。"点"是磨课",面"是磨人",体"是出境界(即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4.
校本研修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立足于学校和教师的发展,才能实现校本研修的目标。而课堂教学是教师基本的生活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效率,赢得尊重,成长自己,是教师内心的渴望。我们立足校本,植根常态课堂,大胆实践"四课"并行,建构校本课例研修新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设计时,教师要树立"磨课"意识,通过对校本教学资源进行整合优化处理,自然构建课堂教学新体系。教师利用多种教学方法,制订"磨课"计划、优化"磨课"情境、关注"磨课"效果,能够提升校本教学品质,深度挖掘自身教学潜质,形成课堂教学重要突破口,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丰富助力。  相似文献   

16.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方式。山东省胶州市第二实验小学开展的"四人一课"与"一人四课"活动从教研开展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方式、途径以及操作流程与保障等几个方面,对有效校本研修模式进行了深入探讨,以积累式"研课"为主导,带动校本教研走向常态化、制度化,对引领教师自我反思和教学专业成长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校本研修的重要视角之一在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然而,我们却常常听到这样一些感慨:比如校本研修不能彰显教师的个性,研讨的专题没有系列、没有深度,成长的路上缺乏榜样与集体的力量,研修总是正襟危坐、没有"习惯成自然"……校本研修成了很多老师的"负担"和"包袱"。试想,一线教师把最多的时间和心力都倾注在了一节一节的课堂上,如果不能在课堂这个"第一场所"找寻到愉悦、尊严和成功感,又如何去萌生内在的专业发展自觉呢?观课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以学科教研组为基地,以磨课式校本教研活动为载体,逐步总结出了"模课"——"磨课"——"谋课"三步法,较好地提高了全校教师队伍素质. "磨课"其实是"磨技能".首先选择课的导入、教学板书、课堂提问等教学基本功磨练教师.课堂导人的成败与否,直接关系着一节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青年教师中开展了"课的导入"设计比赛活动.在活动中,青年教师们精心设计导课环节,尝试了多种导课方法,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9.
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举措,课例研究是校本研修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课例荟”校本研修平台是一种以课例研究为载体,并由“选题选课—磨课互助—上课展示—互动评课—课例报告—课例演讲”六个步骤构成的闭环研修机制。该机制采用混融式研修方式展开活动,关注教师教学主张的凝练与物化,为教师高质量的专业成长赋能。  相似文献   

20.
丁杭缨 《福建教育》2009,(11):6-8,57
策划人语 磨课是对同一内容的教学进行多次备课、试讲、研讨、改进的过程。课改初期的磨课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观摩课、比武课服务的。为了吸引眼球,打动评委。当磨课逐渐成为校本教研的一种有效形式时,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磨课的价值,探求切合校本实际的磨课方法.让磨课成为提升教研活动实效的有效载体。成为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展现个性的平台。如果说观摩课、比武课在一定程度上要考虑评委、听课教师等外部价值取向。那么作为校本教研形式的磨课应多考虑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促进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等内部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