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学校体育》2021,(4):63-64
<正>一、从学生视角看技术动作的学习《案例研析》栏目总第44期话题研讨总结中指出,技术动作作为体育教学的载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常要经过教师对技术动作的讲解建立起概念性认知,通过教师示范动作促成形象认知,通过亲身体验形成身体性认知。学生的学习过程通常是以教师的讲解、示范为前导,教师从学生视角出发,为学生创造更适合形成身体性认知条件活动的过程,即学生获得的身体性认知是学生建立概念性认知和形象性认知的延伸。  相似文献   

2.
《中国学校体育》2021,(6):74-75
<正>"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和"身体性认知"是认识世界的主要方法,其中"身体性认知"是学习者借助身体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在运动学习中最为常见。教学中,如何将抽象的概念知识转化为学生具体可感知的信息?如何有效地帮助学生跨越思维到身体的鸿沟,形成相应的运动感知?这些问题值得一线体育教师探讨。从运动学习过程的规律看,一般需要经历以下几个阶段:通过"形象性认知"在大脑中建立动作模型;  相似文献   

3.
<正>运动学习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在教师有意识地指导下,对运动特性从无意识的练习状态到有意识地感知,形成自如表达和完成动作的过程~([1])。运动学习是以学生(主体)对身体(客体)的直接操作发展认识能力,属于身体性认知,这与其他学科的概念性认知有相同点,但也存在本质的不同~([2])。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出现即便学生看到教师正确而优美的示范动作,  相似文献   

4.
<正>运动学习是以学生(主体)对身体(客体)的直接操作来发展认识能力的,属于身体性认知,这与其他学科的概念性认知有相同点,但存在本质的特殊性。掌握运动学习特性,不仅有助于学生身体性认知的发展,更有助于提升体育课程价值。运动技术是各种体育项目技术动作的总称。[1]《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高中课标》)依据课程内容特征,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内容设置了7个系列,包括:田径类项目、球类项目、体操  相似文献   

5.
浅谈体育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身体(运动)性认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身体(运动)性认知在人类认知体系中处于相对独立和基础性地位。身体(运动)性认知与概念性认知、形象性认知等认知形式既有联系又相区别,有其内在的逻辑。身体运动自身既是“心”的一种存在或表现形式,也是人与世界对峙中的一种媒介。  相似文献   

6.
<正>一、学练需要,及时"叫停";制订策略,提升技能在技术动作学练过程中,出现大面积待改进、待完善或学生在自我修正出现难点的时候,教师应该及时"叫停",防止学生错误动作或者不规范动作的固化形成,导致技能目标达成度不足。案例:小学水平一(二年级)《前滚翻》教学中,教师发现很多学生滚动时身体松  相似文献   

7.
<正>易犯错误1:行进间步数乱,动作不协调。原因分析:学生对动作概念不清,跨步接球左右脚先后次序错误。纠正方法1:让学生课前了解动作要领,明确哪只手投篮就先跨哪一侧的脚,同时利用原地的自抛跨步接球等方法,反复体会动作,明确动作轨迹,为课堂技术学习做好铺垫。纠正方法2:利用标志桶,徒手脚步练习(图1-1),明确第一步"跨"的动作,第  相似文献   

8.
<正>如何让教师示范效果更好呢?笔者在教学中采用了问题教学法。一、精心设计有价值的问题观察是学生在教师示范的过程中,通过直观的感性认识获得概貌的主要手段。观察要有明确的目的,先看什么,后看什么,只有这样学生的观察才能做到心中有数。基于此,教师示范前要能提出有价值的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来观察,在一定程度上就会集中学生注意力且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对此需要教师在备课时,熟悉动作技术特点、重难点以及动作用力顺序,把动作  相似文献   

9.
<正>一、结合形象性的类比在动作图片的下面,对应一个更加形象的物体呈现完成动作的某些技术原理,可帮助学生理解动作做法并加深记忆。如,前滚翻图片,在团身抱腿图下加一个滚动球,学生更容易理解团身抱腿是为了使身体形成一个容易滚动的"圆"。二、局部特写或区域加亮单独展示重点、难点的图片,可以帮助学生更清晰、明确地解决动作技术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10.
<正>现行课程标准要求"教为主导,学为主体",重视学生的主体表现和自身感受。事实上,我们的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好不好,最有发言权的是学生,而学生常常笼统肤浅的评价"好"、"还行",反映了学生缺少反思评价的习惯、意识和能力,需要教师采取有效措施,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学练。一、引导学生学习,改进技术动作体育与健康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不同学段的技术要求不一样,学生也存在个体差异,在学习比较复杂的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11.
<正>一、强化学生技术动作的规范性学生学会一个技术动作,总是始于模仿教师的动作,停留在看起来"像那么一回事"的动作表象层次上,距离"神似"尚远。因此,由"看起来像"过渡到协调、完整的动作,还需要有后期大量的动作矫正。这除了教师的示范、讲解外,合理而具有针对性的微课就能起到较好的辅导作用。本文以学练《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为例。案例:教学之初,笔者先让学生熟悉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全部动作,再分析学生动作不规范的地方及原因,如,持球手型错误、时机把握不准、出手角度不当等。  相似文献   

12.
<正>教师在教授行进间投篮技术时常会遇到如下问题:学生无法控制持球后跑的步数、学生难以掌握"一步大二步小三高跳"的节奏,易出现起跳后身体前冲的现象。笔者经过多年实践反思,发现影响行进间投篮技术的最大障碍是基本步法的掌握,如果能解决步法问题,其他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一、融音乐节拍于行进间投篮中,明确运动步幅和节奏每个技术动作都会有其动作节奏和  相似文献   

13.
<正>一、教"方法"的关联性策略方法的关联性可以体现在单一的身体练习、动作的组合练习与运用上,即单一的身体练习是动作组合练习的基础,运用是二者的综合体现,三者在教"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为了较好地提高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效果,教师在设计学练内容时就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使学练方法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易到难。  相似文献   

14.
<正>一、课前预设的疑问:技术的规范性与运用的合理性一节体育课是否具有有效性和实效性,首先应该重视课前预设中技术的规范性和技术在战术中运用的合理性。它解决的是一堂课"要教的是什么"的核心问题。不少教师就由于技术动作研究得不够准确、不够深入,结果往往会导致学生通过课堂学习掌握的技术动作不够准确,也不清楚在实战中怎么运用。这样就  相似文献   

15.
<正>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体育学习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要使体育学习可持续发展,需让学生获得积极的身体练习体验([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1])。学生在身体练习行为表现、运动认知、心理感受的生成中,主要体现为"乐动会"([2])。笔者以基层体育教研员的视角进行分析与探索,以抛砖引玉。一、形成发展学生的身体教育思维——让学生"乐"(一)存在问题一些学生在体育学习中并不快乐,  相似文献   

16.
<正>在立定跳远教学中,教师示范动作"速度过快"造成学生因"看不清"而学不会。笔者在日常教学中使用单杠(均为高杠)纠正立定跳远动作,收到不错的效果。问题1:在教学中,手臂摆幅过小或过大都不能较大限度地带动身体向前运动。原因是身体不协调,先摆臂不蹬地或先蹬地后摆臂或摆臂至肩部前上方时没有制动。改进建议:通过单杠的上杠动作纠正(图1),如,起跳后,若手臂上摆至低于肩  相似文献   

17.
<正>一、在学练技术动作前激发学生学练兴趣案例:教师在课前将两只"山羊"根据学情调整好高度,与踏跳板、保护用的垫子一起摆放整齐。上课时,教师介绍并鼓励学生:"同学们,你们面前的四条腿的器材叫‘山羊’,这节课老师将带着你们轻松愉快地学习山羊分腿腾越的技术动作,大家有没  相似文献   

18.
<正>一、认知动作技术的结构原理,建立正确的动作定型引体向上的动作方式有很多种,如:正握、反握;直臂、屈臂;借助身体摆动、身体悬垂静止等。学生达标测试引体向上的动作要领是:两手正握杠、两臂伸直呈悬垂,引体向上至下颏过杠,然后伸臂还原呈悬垂。它包括屈臂引体和下落两个阶段,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一方面,通过教师的讲解示范,教学图片、视频、微课等形式,给学生建立正  相似文献   

19.
<正>一、基于动作要素构成对运动技术教学结构的分析根据运动技术形成的规律,学习运动技术可划分为三个阶段:导入阶段、发展阶段、总结阶段。阶段不同,目标和内容也不同。在导入阶段,学生能够初步认识这个动作技术,在教授技术时铺垫动作要素,能够为下一步的技术教授"预热"。在发展阶段,学生通过身体实践磨合"铺垫"动作要素,且能够把技术动作做对、做出。在前期两个阶段的基础上,依据动作要素创设游戏或者比赛,内化运用技术,检验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20.
在体育专业田径普修教学中,观察到学生在学习跨栏时存在一种运用辅助练习与跨栏专项技术相脱节的现象。忽视了跨栏属于短跑项目,是速度游戏,跨栏技术动作是高速运动状态下完成的,一切动作技术的目的都是指向快速跑向终点的。学生做出的动作表演性十足,就是不向前。因此在跨栏教学训练中灌输向前性理念十分必要。向前性与身体重心的控制和感受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