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体育师友》2019,(6):1-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将体能模块纳入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必修必学内容,强调体能模块是体育与健康学习的基础,每名学生都必须学习和实践。授课过程中学生的性别不同、体能水平不同、后续选项不同,在设计教学内容、组织形式、评价指标时要考虑学生性别、体能分层及后续选项的情况,从而有效地实现课标对体能模块要求。体能模块的教学中采用适合的分组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体能和锻炼效果。  相似文献   

2.
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只看到田径对发展体能的作用,看不到"与健康相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相关的体能"在增进健康方面的差别,使1个学分的田径必修模块的设置成为体能发展的权宜之计,极大地降低了田径必修模块设置的意义。因此,建议取消田径必修模块,重新设置科学健身必修模块,将与健康相关的体能概念,科学健身的手段、方法、要求贯穿整个高中体育学习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3.
<正>一、指导思想体育与健康课是国家课程改革方案规定的全体高中学生的必修课程,《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为了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的多样化的需求,将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是对全体高中学生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共同要求。”在《课标》水平五中,规定了每一位高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应达到的学习目标,是全体高中学生共同必修的内容。其中六个运动技能系列必修10学分。健康教育专题系列必修1学分。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中至少必修1学分。  相似文献   

4.
朱俐 《中华武术》2023,(1):51-52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学业水平考试是检测高中学生在必修必学和必修选学模块学习中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三方面的学科核心素养基本要求。十二分钟跑是检测高中学生心肺功能的重要形式之一,本文从高中体育学业水平测试十二分钟跑的价值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如何有效开展十二分钟跑项目提出教学建议,旨在为广大一线高中体育教师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教学要求》明确规定:田径和健康专题模块为必修必学。在教学中,各校一般将田径的必修课程放在高一年级完成,健康教育则穿插于高中阶段的室内课上。对于在室内进行健康专题的理论教学,同学们虽不情愿,但遇到雨雪等不良天气,也只好"屈就"。而一旦到了室外,即使田径地位再高、锻炼价值再突出,但其学习过程枯燥  相似文献   

6.
<正>结构化教学即每节体育实践课的教学应该创设真实的、丰富的体育与健康学习情境,“包括结构化的运动知识和运动技能、体能、展示或比赛、规则和裁判等”[1]。本文从课堂教学的角度,通过水平五篮球模块“半场人盯人防守战术配合”课例的呈现,从体育结构化教学角度开展探索实践。在体育与健康课堂中落实结构化教学,既要处理好学生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已有经验与新授运动知识和技能之间的关系,同时还要从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7.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明确提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在课程目标中也要求:"通过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增强体能……"技能和体能在体育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如何正确把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  相似文献   

8.
体能是指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身体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体能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和与运动技能有关的体能。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开设模块教学工作以来,一线体育老师比较注重模块内运动技术的教学,轻视或者忽略了体能练习。但是,没有一定强度的体育课不足以支撑学生健康的生活和学习,没有一定强度和内容的体能练习也不能为专项技能学习服务。因此,应在每节体育课中安排10分钟左右的一定强度的专门设计的体能练习,并且每学期安排几次专门的体能练习课,  相似文献   

9.
施曦 《体育风尚》2020,(1):294-294
随着新课标的改革,我国在重视文化学科的教学外,也在逐步重视体育课程建设以及学生体育核心素质的培养。在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对学生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势必需要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才能更好地迎接各种挑战。体能模块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所要求的必修必选内容,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有较大比重,随着改革要求的提出,我国各地方都开始大力推进体能模块课程建构在教学中的应用。如何充分利用体能模块,提高学生体能和体育核心素养,构建体能模块教学体系,高质量完成体质健康测试,已成为各地方进行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提高对学生体质健康和体能现状的分析水准,从而做出与之吻合的教学策略,培养更具质量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质人才。本文主要结合自身教学活动中发现的问题以及教学经验,在学生大数据背景和高中体能模块课程内容的具体要求下,对如何构建高中体能模块提出了一些具体的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健康教育作为《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规定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必修必学内容,是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模块,在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人教版《普通高中教科书体育与健康必修(全一册)》(以下简称本册教科书)专门设计、编写了"第四章塑造健康行为",帮助学生学习健康教育模块的内容,笔者立足于这一章的内容,为教师细致梳理健康教育模块内容的编写逻辑,并结  相似文献   

11.
阮江 《体育教学》2008,(10):23-24
《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要求本课程必修11个学分,其中必修必学为3个学分、必修选学为8个学分。必修必学的3个学分是指定的。必修选学的8个学分在《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可以在不同系列中选修不同模块获得相应学分,也可以在某个系列中选修多个模块获得相应学分,还可以选修某个系列的某个模块获得多个学分。如某学校开设了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作为必修选学内容,供学生选择,从理论上说学生既可以从篮球、足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六门中任选几项获得8个学分,也可以选修一个项目如篮球获得8个学分,  相似文献   

12.
<正>《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2017年版)》]贯彻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设置以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为引导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体系;完善必修必学、必修选学的课程内容结构,从根本上改变了一些学生"学了十二年的体育课,却不会体育一项运动""学生喜欢体育,却不喜欢体育课"等突出问题。《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落地,校本化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学校体育》2020,(9):70-73
<正>研讨背景:"运动能力"是《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提出的体育学科三大核心素养之一,而体能是运动能力在身体活动中的重要表现之一。《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出要"通过体育与健康的教学课程,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发展体能,逐步形成健康和安全的意识以及良好的生活方式,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14.
<正>"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如何依托体育教学达成发展学生体能的目标,是很多一线教师关注和思考的问题。一、厘清"运动能力"与"体能"之间的联系1.学科核心素养中"运动能力"概念与分类。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其中,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7月29日全国学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强调:学校体育树立健康第一理念,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努力改善青少年学生"运动不足",防止"重智育、轻体育,重营养、轻锻炼,重技能、轻体能"的倾向"。而体育教学中的"重技能、轻体能"的现象尤其值得关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提出适当降低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在广度与难度的要求,而要  相似文献   

16.
<正>《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其课程性质中指出:"课程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体育教师有必要全面考虑促进学生体能发展与提升的各方面因素,笔者试从以下方面进行探讨。一、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内容与强度,科学渗透体能练习准备活动是教学过程中基本部分之前的有目的的身体练习,它能够有效促进学  相似文献   

17.
<正>一、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本课依据《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并根据青少年体能素质发展敏感期,让学生通过体能练习建立正确动作模式,减少运动损伤,提高各方面身体素质。将体能素质里的灵敏素质融入到日常体育教学当中,通过游戏形式,借助体能小器材,以教师教和学生学带领学生进行练习;在提高灵敏素质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终身运动的习惯。培养学生上下肢灵敏性、提高学生神经系统对肌肉组织的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8.
本次课程改革后,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又称“必修必选”)和选修(又称“必修自选”)两部分。其中,“在运动技能学习中,基于田径类项目在促进学生体能发展和意志品质培养方面的重要性,要求学生在田径类项目系列中至少选修1学分”。“学生每完成一个模块的学习,且成绩合格即可获得1学分”。也就是说,对于田径类项目系列每位学生至少要必修1个模块。基于课程这样的要求与当前进行的改革实验,本文对该类模块若干问题提出探讨,以期能够不断提高认识与科学合理地践行,更好地为学生健康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9.
<正>篮球是高中体育选修教材中最主要的内容,也是必开的课程,深受学生的喜爱。但是,不可否认,学生喜欢的是篮球运动而非篮球课。《浙江省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指导纲要》提出了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单元教学的观点,高中阶段也不例外,旨在改变体育教学中"教教材"的现象,引导教师学会"用教材教",从而提升体育课堂教学趣味性、有效性。如何运用"技术、体能、运用"三个维度构建高中篮球模块内容,改变"为技术而技术"的思维,构建"技术、体能、  相似文献   

20.
<正>一、指导思想本节课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热情和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有效落实“教会、勤练、常赛”,指导学生学会足球基本技能和体能,巩固和运用所学运动知识与技能,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足球模块。传接球配合是足球活动基本的团队协作形式之一,传渗透球是创造进攻机会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