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经历了百余年的历史,这一过程也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在现代竞技体育进入21世纪和中国全力申办2008年奥运会的今天,通过研究回顾了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在20世纪的兴起和发展,进而展望其在21世纪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2.
在20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中,围绕现代奥林匹克与体育、奥林匹克与教育、奥林匹克与文化的内涵,才获得了更为广泛的意义。因此,如果说“体育、教育、文化”是构成20世纪奥林匹克运动稳步发展的核心,那么,“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将成为21世纪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可持续发展的重要  相似文献   

3.
随着时代的发展,奥林匹克运动在逐步适应新的环境、肩负新的使命。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作为其改革与发展的指导纲领,同样也在不断适应社会的过程中得到了深化与丰富。顾拜旦早期提出的教育为核心、民主性与国际性理念适应了当时社会发展的需求,并在时代的变迁中得到了坚守与深化,而男性至上、精英至上的理念则逐渐消失殆尽。在奥林匹克运动与社会不断融合的过程中,环境逐步成为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新元素,并开启了其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面对一系列的生存危机,"更干净、更人性、更团结"的新格言赋予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新的内涵,强调了以人为本的发展是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的灵魂。当前的社会发展趋势向奥林匹克运动提出了新挑战,《奥林匹克2020议程》指明了其未来发展方向,诠释了奥林匹克运动思想体系在新时期的深化与演变。思想体系的深化与创新是其社会适应的重要表现,不断丰富的思想体系积极地指引着奥林匹克运动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试论奥林匹克运动对21世纪中国体育思想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彦 《体育与科学》2000,21(4):7-9,29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发展现状的研究发现,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的体育思想会产生更大影响,主要表现在:奥林匹克主义强调的平等观念;奥林匹克运动的宗旨与现实冲突对中国体育价值观的影响;中国对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参与心态;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体育运动协调发展和良性运行意识的影响;奥林匹克运动对中国奥林匹克运动教育价值观念的影响等,这些影响将对中国体育与国际体育接轨和两个战略的顺利实施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5.
论顾拜旦的人文理念与人文实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顾拜旦为实现奥运与现代文化的结合孜孜以求,给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注入了丰富而深刻的人文内涵.他构造了以奥林匹克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为奥运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他的崇高理想就是通过复兴和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来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和人类的和平进步.同时,顾拜旦的人文思想与人文实践仍存在某些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的研究方法,对奥林匹克运动的全球化发展提出了三个批判性问题: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西方化是最大的不公正;奥林匹克运动的竞技性带给人终身的痛;奥林匹克运动的商业化运作给奥运会的公平、公正、合理等思想体系蒙上了阴影。  相似文献   

7.
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古代体育伦理思想的一致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奥林匹克运动是从现代奥林匹克主义中诞生的一种社会运动,中国古代伦理思想体系与近代奥林匹克思想体系同作为人类文明的精华,在内层结构上必有一定的相通性和一致性,本文从多方面论证了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古代伦理思想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8.
21世纪的奥林匹克运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说“体育、教育、文化”是20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核心,那么,“绿色、科技、人文”理念将成为21世纪奥林匹克运动得以持续发展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9.
奥林匹克运动与21世纪初国际政治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辉 《体育科学》2004,24(11):4-7,78
21世纪初的5~10年,是国际政治秩序的新的全面调整时期。在这个新的全面调整时期,国际政治文化、国际政治体系、各种国际政治运动和现象等,都将发生一些新的变化,这种变化从一定意义上说,正是反映了新世纪初国际政治的新发展。在这种国际政治的新发展中,奥林匹克运动并非其所宣称的“不受政治干预”。相反,奥林匹克运动将会积极地参与到新世纪国际政治秩序全面调整过程中。同时,奥林匹克运动本身也会受到新世纪国际政治发展的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大众媒介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从4个方面论述了大众媒介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创建之初就得到了媒介的大力支持,并逐渐成为促进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重要因素。同时,奥林匹克运动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激烈紧张的体育比赛也正是大众媒介关注的焦点。21世纪的大众媒介和奥林匹克运动将会在相互协调与支持中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及21世纪发展取向   总被引:30,自引:2,他引:28  
以历史学、社会学和未来学理论为指导,揭示了现代体育运动的特征,即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主旋律,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目标的大众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发展潮流;提出了21世纪体育运动将在“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指导下,追求健康价值、经济价值,体育产业将得到更大的发展,东西方体育文化将相互融合、协调发展的论点.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通过研究古代奥运和现代奥运与德育教育的历史,发现德育成为古代奥运的主要内容是古希腊人在漫长的历史实践中形成的;而现代奥运也只把竞技比赛作为一种手段,德育教育才是它的最终目的。21世纪大学体育改革应建立在对奥运文化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并与奥运的德育理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人文奥运理念与奥运志愿精神高度契合的思想基础是对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思想体系的认同,二者都是对于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精神和奥林匹克宗旨的认同。北京奥运会要体现志愿服务的中国文化特色,体现人文奥运理念以人为本的追求,北京奥运会的志愿者要做实践现代文明风尚的先锋。北京奥运会志愿者项目要以人文奥运理念为指导,体现人文奥运基本内涵,弘扬奥运志愿精神,为北京奥运会提供扎实而深入的志愿服务,推动人文奥运总体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4.
从视觉角度诠释第21届冬奥会奖牌设计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冬奥会奖牌是冬奥会礼仪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所蕴含的社会文化价值随着奥林匹克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日益凸显。运用文献综述、比较分析等方法,将历届冬奥会奖牌作为比较对象,以奖牌规格、形状、图案及所渲染的民族特色等主元素作为研究切入点,诠释第21届冬奥会奖牌的设计思路,也为今后更深入探析冬季奥运会奖牌的设计规律提供理论依据。通过分析得出结论:第21届冬奥会奖牌不但添补了人们实际审美需求,丰富了审美知觉与经验,拓展了审美价值,而且承载着信息传输,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完美传承。  相似文献   

15.
论2008年奥运会对我国奥运经济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2008年奥运会的召开,可使北京地区形成庞大而活跃的投资与消费市场,对外将扩大高新技术和资金的引进,对内将拉动其他省份的经济发展,推动相关产业及新兴产业的发展,为国有企业改革创造更为宽松的环境;围绕奥运会所引起的国际媒体的关注,将为我国带来巨大的无形资产,它必将促进我国经济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腾飞。  相似文献   

16.
在线网络一经产生就与奥林匹克运动化的传播结下了不解之缘。网络空间中同质化和异质化这两种不同的化牵引力,势必引发网络化冲突与网络化合作两种主要的网络化态势。在分析“人奥运”的真谛与奥林匹克主义的本质相同的基础上,提出新世纪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化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17.
对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竞技体育职业化已成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的一种趋势,分析研究竞技体育职业化对古代奥运会和现代奥运会的影响,总结竞技体育职业化的经验教训,对于竞技体育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现代奥运会与古代奥运会竞技体育职业化的比较研究,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The 1984 Olympics in Los Angeles witnessed a transformation in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of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By the 1980s many observers worried that the Olympics tottered on the verge of extinction. Plagued by boycotts, terrorism and intractable national rivalries and beset by financial shortfalls, cost overruns and the expenditure of vast sums for ‘white elephant’ facilities, the list of potential suitors for hosting the games dwindled until only Los Angeles remained. The world had seemingly abandoned the Olympics as too costly and too controversial. Indeed, some forecasters predicted that Los Angeles would signal the death-knell of the modern games. Instead, the organisers of the Los Angeles Olympics transformed the economic, political and cultural dynamics of the games. Fuelled by television broadcasting funds and the billions of viewers that the medium brought to the spectacle, the Olympics in 1984 became a fundamental element in the emergence in the second half of the twentieth century of ‘global television’ – a vast new consumer culture that incorporated the world's nations into an amalgamated audience that shared experiences through their viewing habits. ‘Global television’ transformed the modern Olympic movement – a process that came into clear view in 1984 in Los Angel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