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的几个紧迫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2.
面对高速发展的时代,如何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文化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课题。保护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是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立法;二是民族区域自治地区的现代化,要持之以整体的和谐的发展观;三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要体系化;四是要关注一些重要民族文化形式并及时抢救和保护;五是在全国各地学校教育中开设相关的课程等。  相似文献   

3.
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与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各族人民世代相承、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江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独具特点,源远流长。文章阐述了江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现状,分析了抢救保护原则,提出了抢救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4.
稀有戏种产生于民间,是最具乡土气息、最原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形式之一.它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以独具特色的青海目连戏为例,对稀有戏种抢救进行研究,提出要注重民本性、重视文本研究和与民俗相结合的原则.建议在抢救中一要提高认识,二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数据库,三要抢救珍贵地方戏曲文化遗产,四要建立地方戏曲文化保护名录体系,五要进行体制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实现与时俱进.  相似文献   

5.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为配合土家族民族成分确认和利用民族民间文化为人民服务等工作,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搜集、整理和传播的开启时期;第二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主要是为恢复土家族民族成分和编写“十部中国民族民间文艺集成志书”等工作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入挖掘、抢救、保护、传承时期;第三阶段是世纪之交的时候,是为配合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和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而进行的,是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全面普查、抢救、整理、保护传承时期。每个阶段的挖掘、抢救和传承工作都有自身的特点,对保护和传承土家族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6.
整体保护是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保护。该原则充分体现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和形式的丰富性、多样性。笔者从文化人类学视角诠释非物质文化遗产整体保护的原则,并在此基础上根据肃北蒙古人传统文化所面临的严峻形势,论述其整体保护的必要性。同时笔者鉴于肃北蒙古人的生态环境、生产方式、传统文化的丰富性等实际情况,提出整体保护肃北蒙古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物质文化遗产,我国国内法已有较为完善的保护体系,并先后加入了相应的国际公约;而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更为深远的文化内涵,却一直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无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的保护都还是空白,以致于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被埋没或者被滥用,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发掘、抢救并实施法律保护已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8.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取得颇大成果,但仍有大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亟待保护。提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几个紧迫的问题:一是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全面保护,要落实到实处;二是《中华民俗大典》的出版是对民俗文化的抢救,但迟迟不能出版实际上放弃了很大部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任务;三是对参加民间文化抢救、保护人员进行必要培训,使他们掌握民间文学、民俗文化、民间艺术的基本知识和科学方法,编印一些民间文化、民间文艺的教材、书籍,普及民间文化知识;四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览和展示中,只看到的是物质文化,这是一个普遍存在而又必须解决的紧迫问题;五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应引起教育部门的重视,对民间文化教育要从制度、课程上作规定。  相似文献   

9.
进入21世纪,中国文化界最重要、最急迫的任务之一就是对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和保护。从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起的"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到文化部的"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到近年来提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面推行,民族民间文化的命运和抢救、保护等问题受到了人们空前的关注与期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成为一个地区地域文化的坐标系,也是地域文化中最为显著的地标性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0.
阐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概念,分析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及保护的现状,提出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保护与开发利用,要通过法律保护、产业化发展、人才队伍建设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1.
对几个“非遗”理论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最早是使用"民族民问文化"这个术语,后与国际接轨采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民间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范围上有差异,前者比后者宽和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译名的误导,在保护方向中上容易产生误导;文化空间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组成类别,而是民俗活动的一种载体;以儒家为核心的上层文化,所弘扬的大传统作为正统,既不适合传统文化艺术的保存,也不适合多元民俗的发展.而被一些学者称为"小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民间信仰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延续处于濒危的严重局面,要进行全面普查、确认、收集、登记、立档,尽可能做到原生态性的保护,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建立文化生态区.  相似文献   

12.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碎片化是工业文化和后工业文化的一个主要特征,主要是指某种文化脱离了原有的、整体性的文化结构,成为缺乏深层意义和内在逻辑联系的文化碎片的现象.随着农耕文明的消失和工业文明的兴起,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又是在全球逐步进入工业化社会和后工业化社会的大背景下进行的,所以无形中也具有了这个时代文化发展的碎片化特征.鉴于此,有必要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碎片化的表现、成因等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针对碎片化的现象,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应对策略与解决方案.首先,要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碎片化现象,就要从整体上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存在的生态环境和文化空间.其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本身就是逆流而上,就是在商业、经济、都市化的潮流之中,又要超越这一潮流而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应当注意培养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并使之树立起一定的超功利的文化保护观念.此外,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记录和整理中,还应关注文化主体与某一文化形式之间的情感联系,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民族文化记忆的载体.  相似文献   

13.
处理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维系着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和社会和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核心问题。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传承的特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是共存关系,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要正确处理好二者的关系,以保护促利用,以利用促保护。  相似文献   

14.
对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考——以广东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广东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具体情况为例,论述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和途径。特别是提出了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一定要体现其特殊性、文化记忆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形式、文化的解构和建构是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的方式、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必须走社会化道路等几个观点和大家探讨。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特定区域内民族传统文化和民间知识、记忆的历史沉淀,具有鲜明的地域文化特征,是地方文献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图书馆应积极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确认、立档、保存、保护、宣传、弘扬、传承等方面,图书馆应根据自身职能扮演相应角色,发挥相应作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确认立档方面,图书馆要充当咨询顾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保护方面,图书馆的主要任务是保存文献;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宣传、弘扬和传承方面,图书馆要发挥主阵地作用。  相似文献   

16.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国家文化发展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要性和迫切性,认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实施国家文化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施方式.在全面分析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7.
保护和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从根本上是为了提高民族文化主体意识,就是要对我们民族文化的认同、继承、鉴别和发展。目的是维护民族文化的生存,表现出中华民族的文化形象和国家的标志。通过保护和利用,努力提高民族的文化主体意识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说明存在价值及意义;二是要广泛组织和动员群众积极参与保护和利用;三是要与时俱进,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带有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立法:问题、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关于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立法保护,我国形成了以《文物保护法》为核心的保护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体系和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为核心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体系并存的立法格局。我们应更新立法理念,统一立法指导思想,加快国家法律立法工作,尽快制定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并注意与《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保护和促进文化表现形式多样性公约》相衔接。加强抢救保护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立法执法工作,注重法律实施,创新保护机制。  相似文献   

19.
秦国防 《文教资料》2009,(13):77-78
民族文化艺术面临逐渐消亡的趋势,国家适时地出台了抢救非物质遗产的政策,不少民间美术得到及时"抢救".但是,保护不是目的,只有传承才能使各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继续发扬光大.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承栽着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的重任,要通过高等院校美术教育教学有效地促进民间美术的传承和发展,使民间美术得到有效的保护.  相似文献   

20.
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建立科学系统的教育机制,是保护和继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由之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中、小学教育增强了青少年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以及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高校教育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理论研究,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事业培养出具有实践能力的专业人才。政府要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导向的宏观指导和财政支持;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注重对孩子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口传身授"、"言传身教";开发网络教育,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的新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