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云新 《教师》2016,(4):19-20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作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题材的,是写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作文是生活的反映,要开启学生的作文思路,就必须让作文教学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指导学生写出有独特体验的文章。所以,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我尝试着进行了体验式作文教学,致力于创造现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学会捕捉生活中精彩的片段,写出趣  相似文献   

2.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由此可见,体验是写作的基础,体验是写作的前提,丰富而深刻的体验是学生写出自己真实而独特感受的保证。体验式作文教学,就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某一主题,通过观察、体验、阅读、讨论等形式,使其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等的认识和感悟,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写作指导,使学生将自己的认  相似文献   

3.
一、引言2002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体验式作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并在不断的实践中获得创新与发展。所谓体验式作  相似文献   

4.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体验式作文教学"这一理念的提出,无疑开辟了作文教学的一条新路径,也为职业学校的作文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正>"作文烦,作文烦,提起作文就心烦",这是流传在学生中的口头禅。小学三年级是写作的起步阶段,十有八九的学生害怕写作,认真分析,有以下几种情况:会讲不愿写、脑袋一片空白、语言贫乏、乱写一气等。如何扭转这种局面,让学生喜欢写作,轻松愉快地写作呢?《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正如叶圣陶所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主体的浓  相似文献   

6.
作文应该是学生人生的"史记",在高考作文中大多学生的文章干篇一律,缺乏个性,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不敢直抒胸臆,追求四平八稳,所以好多作文没有亮点,甚至装腔作势,无病呻吟。新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能够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运用常用的表达方式写作"。这就要求学生要从自己的生活视野和感性体验中取材立意,写真情实感,这样才能突出作文的个性化。  相似文献   

7.
<正>新课标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表明作文应以学生在生活的体验为题材,作文教学应引导学生在课本学习中融入丰富的生活,去切实地感受生活中的每一株草,每一朵花,每一个人,每一件事,写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和个性感受,抒发真情实感。那么如何诱发学生的体验呢?  相似文献   

8.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写作要写自己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作文要"接地气",就是通过作文要建立学生和社会的有效联结,真正实现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一文中所提倡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作文理想境界。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9.
于小辉 《教育》2012,(36):53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现代语文教育研究表明,学生作文是体验,精品佳作一定是学生的独特体验。作文是以学生的体验为根基,抒写自己在特定情境中的独特体验。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获得真切的独特体验呢?链接生活让情境"如影随形""作文的外延就等于生活的外延。"教师应树立"生活即作文,作文即生活"的作文理念,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大自然中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云蒸霞蔚、峰峦叠嶂、原野荒漠、江河湖海、溪泉瀑潭、都市美景、乡村风情、校园景观都可成为学生的观察对象,让  相似文献   

10.
作文是育人的摇篮,作文教学应弘扬人文精神,重视人格的养成。如何在作文强调做"人",在作文教学加强人情美、人性美教育呢?(一)要在情境中鼓励学生捕捉创作灵感——感受"情"生活为写作之源,它丰富多彩,千姿百态,处处弥漫着"情",处处透射着"知",要培养学生认知感悟力,让学生按自己的目光审视客观世界,用自己的思考方式感知世间万物,以体验感受"情"。  相似文献   

11.
新的课程标准对个性作文教学提出了这样的要求:"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而目前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往往无视学生的个性特点:老师忙于传授布置,学生疲于接纳应付。学生写出的文章缺少灵气,即使偶有一些佼佼者的"佳作",有时也免不了给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的感觉。老师评改学生的作文,习惯于凭自己主观的感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课标的理念告诉我们,培养学生作文创新能力是我们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何谓创新作文?我想,只要是学生作文灵活自如地表达出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文章就是写生活""说真话诉真情""吾手写吾心"。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就是创新作文。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要讲究策略,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3.
"体验式作文教学"是以引导学生学会感悟体验生活,学会抒写个人的独特体验为目的,以诱发并深化、丰富学生的体验积累为作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的全新教学理念。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体验式作文教育的实质就是让少年儿童通过自身经历和实践活动获得真实感受,形成知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4.
传统意义上的语文教学是苦口婆心式的教育.其不但缺少感染教育作用,反而造成学生的逆反对抗情绪,用一句口头语说:听多了,没感觉了.长期以来,"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模式,使语文教学陷入了"少、慢、差、费"的困境,以致形成了一种普遍存在的苦教、厌学的恶性循环.而体验式教学能让学生受益匪浅,因为我们要培养的不是语言文字,而是学生的内心体验即"情感".《语文课程标准》将"注重情感体验"、"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作为阅读的基本要求.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还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提出"学生作文也是一种体验,一篇好作文应是学生的一种独特体验".这些都表明语文是以学生在生活中的体验为主要载体的,是表达学生自己的独特体验."情感是不能命令的",它需要借助教师的引发、启动、传感,靠主体的自主感受和体验,才能促使学生真情实感的萌生和发展.这种体验是指学生在生活环境中去亲历各种语文现象,用自己心灵的触角和行动,去体验人、事、物、境中所含各种因素,再通过情感催化,达到提高认识,激发情感,从而将其转化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过程.这里向我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如果体验式教学能运用得当的话,就会对语文有效教学起到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何海琴 《语文天地》2012,(10):39-40
新课标要求,"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培养学生"写作情结",扬起学生写作的风帆,让学生勤于写作,爱上作文,无疑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规定,作文教学应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写作感情要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与真切体验。那么,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怎样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呢?一、在生活中流露真情"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真情实感从何而来?从生活中来。因此,学生真实的生活体验是他们写实感、抒真情的基础,也是写作的基础。学生的生活范围比较狭窄,生活中大  相似文献   

17.
周雪莉 《辽宁教育》2012,(15):71-72
作文教学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学生运用失真的语言,来表现着对失真生活的"感受"和对失真情感的体验。《语文课程标准》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对学生习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写自己想说的话","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凸现一个"真"字!可见,学生认"真"习作,"反映新思维、新体验","面向生活,自由表达",是作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正>宋朝文学家苏辙曾提出"文者气之所形"的文学主张,认为文章和个人气质、生活阅历密切相关,正所谓"文如其人",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有自己特有的气质与个性。现代学生应该培养自己独特的个性,学生习作应该是极具个性色彩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以人为本,让学生用心去感受生活,用笔去书写真情实感,写出属于自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引导学生勤于积累,善于观察发现。有了独特的感受和亲身体验,学生才会"情动辞发",才能"以我手,写我心"。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地表达"。那么,教师怎样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写出优秀的作文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