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转型分析——基于能力理论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B2B电子商务的发展,很多企业为应对市场环境变化而面临企业转型问题,以企业能力理论为研究视角,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首先,简要介绍了企业能力理论的相关观点及其发展历程;在此基础上,对B2B电子商务的企业能力构成进行了解构分析,将其区分为IT能力、B2B电子服务能力和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转型能力三大部分;随后,分析了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进而构建了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转型分析模型,为后续研究提供理论基础;最后得出相关启示以指导企业的B2B电子商务转型的实施。  相似文献   

2.
应用系统理论观点,通过对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因素的分析,构建一个评价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的指标体系。并且使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企业技术标准化能力指标的测度进行分析。期望对企业技术标准工作提供指导,使企业更加明确地认识自己的标准化能力。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竞争价值两种观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从理论基础、获取竞争优势的方式和竞争优势的持续性三个维度对战略信息技术应用领域中两种重要观点进行比较研究.基于传统竞争战略观点的战略信息系统,通过识别信息系统(IS)应用的战略机会为企业创造竞争优势,但这种优势由于忽视企业自身特性而难以持续.基于资源基础论(RBV)观点的企业信息技术能力,通过调用和部署企业特有的IS资源为企业获得长期竞争优势.提出了一种IS资源分类方式,并根据资源的六个属性进行描述,分析IS资源对信息技术能力和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指出信息技术能力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朱伟民 《科学学研究》2009,27(8):1228-1237
 通过对83家科技型企业的实证研究,探讨了战略人力资源管理实践如何用于构建和支撑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以及知识创造能力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以企业的知识基础观点、组织学习和知识创造以及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企业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概念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加以验证。研究结果表明,作为战略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组成部分的人力资本获得、保持和激励影响着企业组织的知识创造能力,进而作用于企业创新,而人力资本开发和组织结构因素在科技型企业知识创造中的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5.
企业战略能力的测度研究,能够让企业更加精确地审视自身的实力,了解企业优势和劣势,从而使企业能够在长期的竞争中保持主动。应用测度理论建立了一个企业战略能力测度的评价模型,并以此方法对一个公司的企业战略能力进行了简单的数量化研究,并提出企业战略能力的测度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十分显著的观点。  相似文献   

6.
龚关 《情报科学》2012,(9):1312-1315
信息能力是现代企业的一种重要能力,对企业应对风险、保持健康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能力是一个体系,包括信息人才、信息基础、信息获取及处理能力、信息决策、信息交流与共享五个要素。我国企业的信息能力水平较低,阻碍了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降低了企业应对风险的能力。对企业信息能力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演化机理进行研究,为我国企业信息能力的培育与管理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试在技术创新中发挥重要作用,中试模式研究是中试研究的基础,而现有中试模式研究缺乏应有的理论支撑。对3家典型企业的中试活动进行探索性案例研究,探讨影响中试模式构建的因素,并探究不同企业中试模式差异。研究表明,企业环境与企业特征2个方面的4个因素影响中试模式构建:行业地位与政府支持为中试模式构建奠定基础,通过作用于中试能力影响中试模式构建;生产特征与技术能力通过作用于中试特点影响中试模式构建,且生产特征、技术能力差异性决定中试模式的差别化;研究提炼了3种典型模式,不同中试模式的特点不同,企业需要匹配与其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研究丰富了中试运行管理理论研究,为构建合理的中试模式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企业边界的新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边界是现代企业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目前的主流观点是交易成本理论,但针对其基本假设和分析框架,近来资源基础观的支持者从一个很不相同的角度对企业边界进行了理论探讨。但无论是交易成本理论还是资源基础观,它们都是顾此失彼的,这就促进了一种综合观,即价值基础观的出现。不过就目前而言,该领域的实证研究的结论往往不尽一致。所以对企业边界的阐释还应作深入的探索。  相似文献   

9.
知识作为解释企业绩效差异的基础已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介绍了知识依存理论的研究基础:从知识的概念、企业的存在、边界、结构、行为和绩效七个方面回顾学者们对于这一理论的理解。在整合这些观点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知识依存理论整合模型,并详述与知识有关的六种能力,创造、破坏、吸收、整合、复制和保护。  相似文献   

10.
在对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信息流动过程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界定了企业信息能力的内涵,构建了技术创新网络中信息流动过程模型.通过设计相应的调查问卷,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用因子分析法识别出企业信息能力5个构面,构建了基于信息流动过程的技术创新网络中企业信息能力测度模型,为企业信息能力测度奠定理论与实证基础.  相似文献   

11.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dual role of R&D - knowledge generation and the technological-competence-enhancing effect of R&D - and its implication for the endogenous evolution of R&D productivity and the pattern of firm growth. In particular, based on the evolution of firm-specific R&D productivity or technological competence, this paper derives a simple R&D-based model of firm growth capable of explaining various aspects of firm growth. The model proposes three prototype patterns of firm growth, depending on both firm- and industry-specific characteristics. The former includes firm-specific technological-competence-enhancing capability and the initial level of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and the latter includes industry-specific R&D appropriability. Specifically, firms with low technological-competence-enhancing capability tend to follow a convergent growth pattern in which firm growth gradually declines, while firms with high technological-competence-enhancing capability tend to exhibit either a sustained or a vicious growth pattern depending on the initial size of their technological knowledge stock.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unique data on firm growth and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provides supportive evidence for the role of technological-competence-enhancing capability in conditioning the pattern of firm growth.  相似文献   

12.
新企业网络能力维度检验及研究框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朱秀梅  陈琛  杨隽萍 《科学学研究》2010,28(8):1222-1229
网络能力对于新企业克服资源约束,取得竞争优势具有重要作用。但网络能力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能力的内涵、构成和测量需进一步界定和规范,网络能力的影响因素和作用需进一步深入研究。本文融合网络能力的资质观和行为观,结合中国转型经济特征,提出新企业网络能力是在网络导向驱动下,利用关系技巧和协作技巧进行的一系列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活动。将网络能力划分为网络导向、网络构建和网络管理三个维度,提出网络能力的量表,对329家新企业数据进行因子分析,验证量表的可靠性。最后构建以网络能力评价、网络能力的前因变量及网络能力作用为三维的网络能力理论研究框架。  相似文献   

13.
肖高  刘景江 《科研管理》2007,28(3):13-18
运用企业创新理论、能力理论和案例研究方法,通过对一个先进制造企业--万向集团的深度案例分析,本文提炼出先进制造企业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三个关键途径:(1)执行有效的战略领导;(2)塑造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和企业文化;(3)建设和完善以企业技术中心为核心、产学研有机结合的自主创新体系。  相似文献   

14.
Wintel体制下中国PC制造业的技术学习和能力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伟  孙启贵 《科研管理》2005,26(2):126-130,95
本文通过对中国PC产业发展历程的简要分析,总结了促进中国PC业发展的主要因素。特别的是,本文通过对联想集团公司的学习过程的案例研究,揭示了后来企业能力建设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的自组织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识别力维度、资源整合力维度、管理控制力维度和持续创新力维度构成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的四力维度结构。企业战略转型能力具有自组织特征,企业战略转型能力现状、四力维度结构和外部环境的随机涨落因素,从总体上决定了企业战略转型能力跃迁的方向、速度和水平。企业战略转型能力是企业发展的序参量,其演化表现为势函数和非平衡相变。中国企业必须重视战略转型能力的培育,以便能成功实施战略转型和实现企业可持续成长。  相似文献   

16.
孙晓琳  薛甜甜 《现代情报》2012,32(11):146-149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学者相信是信息技术(IT)能力而非单纯的IT应用影响着企业绩效。因此,IT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以及IT能力如何影响企业绩效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问题。IT能力的研究成果众多,但是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方面都尚未形成统一的体系。本文对IT能力的相关研究做了整理,对IT能力的概念及IT能力通过什么因素影响企业绩效进行了文献综述,并针对目前的研究状况提出了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研究利用天津市高新技术产业园区227家企业的数据开展分析,结果显示,组织结构柔性、创新战略作为前因变量影响吸收能力,根据"组织结构—战略"匹配理论,两者的交互作用也能促进吸收能力形成;同时,吸收能力提升创新绩效,吸收能力在前因变量和创新绩效中起着部分中介作用,研究表明了企业"战略—结构—能力"与绩效的关系:企业需要以创新战略为导向,构建柔性化、有利于创新的组织结构,并有效开展内外部知识获取评估、应用吸收和商业化,从而提升创新绩效。  相似文献   

18.
新兴技术往往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风险性和模糊性,在此情况下,新兴企业如何进行技术整合、探索新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这些企业如何构建自己的技术空间,到底是应该和行业的技术空间保持一致性呢,还是保持差异性?本文聚焦于"新兴企业如何构建技术空间"这一问题,从企业技术能力及其组合的角度切入,以48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为样本,研究发现,在不同的企业技术能力组合情境中,企业-行业的技术空间异质性对企业绩效具有差异化的影响。具体而言,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高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核心技术能力高、一般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技术空间异质性与新兴企业绩效间呈倒U型关系;在企业核心技术能力低的情境中,无论新兴企业的一般能力是高还是低,技术空间异质性对新兴企业绩效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本文的研究从技术能力组合的视角拓展了技术空间异质性的研究,也为新兴企业的技术空间构建问题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胡畔  于渤 《科研管理》2017,38(7):72-80
本地搜索通过相邻知识的搜索和挖掘,保证了组织常规的延续性和连贯性,是提升企业创新绩效的重要手段。本文把追赶进程划分为追赶早期和追赶晚期,利用结构方程模型和多元回归模型,验证了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创新绩效间的中介作用及追赶阶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1)本地搜索显著提升了企业创新绩效;2)能力重构在本地搜索与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3)追赶阶段显著调节了能力重构对创新绩效的影响。具体而言,追赶早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追赶晚期,能力进化对创新绩效有消极影响,能力替代对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本研究丰富了本地搜索对企业创新的作用机制的研究,验证了能力重构在企业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为追赶企业的本地知识搜索和创新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20.
Motivated by the seeming presence of the productivity paradox in China, this research revisits the question of how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T) affects firm performance. Leveraging the process-based view of IT, we establish a 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the mediation factor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T capabilities and performance. Based on a survey of 127 companies in China, we find that a firm's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to manage both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business processes fully mediate the impact of IT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two management capabilities in this study are business-process management capability and supply-chain management capability. Our results show that only the coherent integration of IT capability with firm’s ability to optimize business processes and to improve management of supply chains can enhance firm performance. Firms should avoid the fallacy that IT investments are solely responsible for better firm performance. Based on our findings, we discuss the implications for research and pract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