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书是在常态化防治疫情的特殊条件下,根据中国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教授家长及孩子们如何构筑第一道健康防火墙。书中重点讲解了蛋白质、油脂、五谷杂粮、水果和蔬菜等食物对孩子健康的重要作用及正确的食用方法,进一步讲解肠道生态菌群与孩子健康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中国博物馆》2023,(S1):114-115
<正>一、项目策划“伴你游——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导赏”志愿服务项目(以下简称“伴你游”)创办于2007年,是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打造的第一个志愿服务项目。该项目为观众提供讲解基本陈列和临时展览的服务,还走进社区、乡村、基层,深入重庆原18个深度贫困乡镇,让大山里的孩子也能和城市孩子一样感受到高品质的文化服务,从而以文博的力量助推乡村振兴。项目现志愿者队伍稳定在200余人,年均讲解服务3500余场,服务4万余小时,覆盖观众90余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正>这是一套给孩子的中国文化历史通识绘本,分为《北京》《西安》《南京》《杭州》四册,每册讲述一个城市的故事,从时间维度带孩子去了解中国历史名城,讲解重要历史时期的城市建设、经济特色、政治制度,还有推动历史的名人和普通人的生活状态。  相似文献   

4.
《全国新书目》2022,(4):74-76
<正>本书在理财知识的大背景下,将具体的知识点,如正确的财富观、理财方法和工具,按照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进行讲解,设计了在日常生活中便于家长操作、易于孩子接受的理财和储蓄工具,启蒙孩子财商,帮助孩子形成并巩固正确的消费和理财习惯,长大不当“月光族”“啃老族”,助力孩子成为未来的财富精英。父母该给零用钱吗?什么时候给?给多少?孩子可以用这些钱干什么?家长、教育专家、心理学家和理财专家在这些话题上的讨论经久不衰。一个普遍认可的观点是:零用钱是个有用的工具,  相似文献   

5.
《全国新书目》2023,(7):146-147
<正>本书以绘本的形式,用生动的图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孩子讲解课本里讲到的一些地球知识,比如地球是如何诞生的,地球的公转、自转,洋流、信风形成的奥秘,以及近年来地球的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环境的影响等。书中既有跨学科的有趣知识,又有科学原理,与孩子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帮助孩子从小培养科学的地理观,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热情,为孩子全方位地做好地理等相关学科的启蒙。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健康服务热线颇受欢迎。一种,是电台出面邀请专家、教授做健康知识的普及讲解;另一类,是医药产品的厂商与电台合作开办定期专题讲座,厂商代表参与节目,在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介绍产品。该类节目针对性强,目的明确。  相似文献   

7.
生活励志     
《全国新书目》2014,(10):36-37
怎样读懂孩子的情绪(法)马德琳·德尼著路茜译长江文艺出版社978-7-5354-7685-22014-11 20.00《怎样读懂孩子的情绪》由法国资深教育专家、儿童读物作家撰写,针对1-10岁婴幼及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结合常见案例,为家长提供了一系列积极有效的方法,读懂孩子负面情绪的根源、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个性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书中按照年龄段总结出多种家教问题的应对经验,和详细的专家问答。  相似文献   

8.
温暖、和谐的家庭环境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摇篮,而离异家庭孩子往往存在一些心理问题,教育者要教育好这些孩子,必先了解这部分孩子的心态,根据具体情况提供辅导,采取有效的教育策略,使他们的身心和学习得到和谐、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医药健康类节目是我国广播电台中普及率很高的一种节目类型,但广播研究者对此类节目的梳理和思考并不多见。北京电台的健康节目基本上涵盖了目前医药健康类广播节目的诸种形态,如健康医疗知识讲座、主持人讲解播报型健康知识节目、中医药保健品或社会性医疗机构广告等。通过对这些典型节目的分析,可以观察和解析我国医药健康广播的整体样貌。  相似文献   

10.
博物馆讲解艺术,实质上是一门教育艺术。它包括理解的艺术、沟通的艺术、演讲的艺术、趣味的艺术、对话的艺术、快速构想的艺术、巧用眼神的艺术、运用典型的艺术,等等。我们以为:博物馆讲解艺术中的讲解眼神及讲解趣味性,皆属上述教育艺术之范畴。为了使讲解员更好地掌握和运用讲解艺术,有必要对讲解艺术作一些角度不同、深度不一的理论探讨。本文仅就讲解艺术中  相似文献   

11.
我国广播电台中普遍设有医药健康类节目,这类节目内容包括健康医疗知识讲座、主持人讲解播报健康、医药保健产品推销等。本文将着重对医药保健产品广告的现状和成因进行分析,力求从辩证的角度来看待这类目前仍然存在争议的节目内容,从而找到一个两全的治理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陈列讲解效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将陈列讲解效果置于博物馆教育的背景中考察,讲解效果是讲解活动过程的有机成份,是由构成讲解活动的陈列、环境、现众、讲解员等因素相互影响、相互交流而产生的结果;讲解活动是运动的、发展的、受构成因素制约的和可控制的过程;讲解效果受到博物馆工作宗旨、陈列目的、观众参观期望及参观目的、讲解员工作目的等条件的制约;讲解效果是可测度的,是不同质的,有着不同的程度;积极效果是博物馆工作者和观众所努力追求的,通过博物馆讲解工作者和观众的努力可获得预期的积极效果;积极的讲解效果对实现博物馆工作目的起着保障作用。文中还讨论了获得积极讲解效果的条件和方法,讲解工作者的主现能动性的对积极讲解效果的获得,对博物馆教育职能的实现、对博物馆教育工作者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许多家长喜欢逗弄孩子,这种亲子嬉戏有利于增进情感、促进孩子体格和大脑发育。但是,嬉戏必须健康适度,否则会有许多隐患。  相似文献   

14.
《四川档案》2013,(1):51-51
近,西吕市正式启动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建设完成后,西昌市城乡居民健康档案将由“死档”变为动态管理的“活档”,居民的基本健康信息一应俱全,十分方便群众就医时查阅和利用。群众看病难等问题也将得到进一步解决。在全市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启动及培训会上,来自西昌市疾控中心、市保健院、市卫生监督所、市精神病院的专家们为各乡镇卫生院、礼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讲解了健全居民健康档案,推进基本公共卫生信息化建设的工作要点,并现场演示了管理信息系统的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5.
都说孩子的事业是未来的事业,孩子的事业是美丽的事业,可是孩子的周遭并不洁净,孩子的天空并不蔚蓝,要想让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们必须给孩子一个洁净的环境和蔚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6.
《谁误解了孩子的行为》是《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的姊妹篇,是在解读儿童幸福观之后关注孩子健康人格培养的倾情之作。作者从家长反映最多的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吃手、安慰物依恋、安全感缺失、分离痛苦、害怕、撒谎和不良情绪等7个方面的表象入手,贯彻"学习一种方法,必须明白其中道理"的主张。本文摘自该书的序言。  相似文献   

17.
声音     
《网络传播》2010,(5):69-69
“父母怕孩子上网,孩子怕网吧没地方,网吧怕文化公安来查,文化和公安怕没罚款——网吧关门就不会再有罚款。所以,孩子还在上网,网吧还在被查,还在被罚。但网吧不会关门,好网吧干不下去执照转让,劣网吧生意红火。这个由父母、孩子、坏网吧、管理部门构成的奇特链条如此‘健康’地运行下去。”!  相似文献   

18.
"早教最重要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在尊重孩子天性的基础上,把教育溶于娱乐之中,真正实现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戈秋艳 《大观周刊》2012,(10):275-275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孩子感受美和表现美的一种有效途径,同时,也是孩子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独特方式。各种各样的美术活动,能够让孩子在艺术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开展有效的美术活动,要建立在孩子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特点上,才会更有价值。小班幼儿年龄小,正处在涂鸦期,在美术活动中,常常以无意注意为主,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由于受到手部小肌肉不灵活及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幼儿的美术作品存在着随意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承琳 《大观周刊》2011,(24):100-100
音乐作为一门艺术学科,在推崇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作为一名音乐教育者,我由衷地感到一种光荣和自豪感,通过教学,让音乐溶入孩子的心田,为纯真的孩子播下音乐的种子,培养孩子的优良品格,使孩子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