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何芸 《家教世界》2013,(2):25-26
对于即将面临毕业的大班孩子们来说,三年的幼儿园生活就要画上句号,而就在眼前的小学生活则充满了神秘和挑战。在这重要的过渡阶段,良好的"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尽快的适应新的环境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幼儿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作为幼儿园老师,我们将尝试建构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班级工作、家长工作等多种桥梁,多方位实施"幼小衔接",为幼儿地快乐入学开辟一个崭新、愉悦的天地。帮助幼儿激发他们入学的愿望,减少对入学的恐惧感,更好地做好迎接崭新学习生活的准备。  相似文献   

2.
<正>从幼儿园升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孩子要面临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变化、适应和重组。对于幼小衔接,很多幼儿园有意识开展幼儿入学前的准备工作,但小学却很少考虑初入学儿童身心特点,缺少双向准备。很多家长关注幼小衔接中儿童认识了多少字、会做多少算术题,不关心儿童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及学习能力的培养,不关注孩子独立生活、交往能力、抗挫能力的获得。还有的幼小衔接工作流于表面,只在幼儿园大班改变上课时长、改变课桌摆放方式、  相似文献   

3.
幼儿言语的入学准备对幼儿身心发展、适应小学的学习和生活具有重要作用,选取鲁甸县桃源乡三所幼儿园的部分家长、大班幼儿教师和小学一年级教师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为幼儿所做的言语准备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最后,从幼儿教师、家长两个层面提出改进农村幼儿言语入学准备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了要“坚持儿童为本”,关注整体、把握重点,尊重规律,全面准备。对3—6岁幼儿,尤其是进入大班的幼儿,更要做好身心、生活、社会和学习方面的准备。在探索幼小衔接策略的过程中,我们不仅研究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还认真学习了《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发现科学的双向衔接必须以儿童为本,遵循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5.
在追求教育高质量发展、“80后”与“90后”家长担当家庭教育主力军的时代,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持以更高的关注度。“幼小衔接”是幼儿面临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家长在面对幼儿园与小学阶段的诸多差异以及孩子入学准备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时,压力积累到一定程度就变成了育儿焦虑。调查发现,在入学准备阶段,大班幼儿家长的育儿焦虑程度中等偏上;焦虑内容呈现多样化;学习焦虑显著突出;育儿焦虑在幼儿胎次、幼儿园性质、家长学历等变量上存在显著差异。为纾解育儿焦虑,大班幼儿家长要加强学习反思,树立科学的衔接理念;学校要构建合作机制,优化评估指导实践;政府要调动各方力量,共同为家长减负降压。  相似文献   

6.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是目前家长、幼儿园、小学乃至整个社会关注的话题。当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幼儿园入学准备过度或者无效,与小学入学适应过短或缺失,造成幼儿在“幼小衔接”的过程中感受到“断崖式”的落差。做好“幼小衔接”,就是要做好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的双向衔接。在当前深化教育改革和“双减”政策的教育背景下,科学推进幼小衔接,是当下学前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在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幼儿园指导要点》)中明确指出了我们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  相似文献   

7.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做好“幼小衔接”,不但有利于入学前后幼儿的学习和发展,而且能为孩子的后续学习乃至终身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孩子即将从幼儿园进入小学学习和生活,这对于家长和孩子来说都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和考验。我们的“幼小衔接”工作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的。  相似文献   

8.
王盈盈 《家教世界》2023,(36):58-59
<正>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双向衔接,也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重要内容,幼儿园教师和家长要培养幼儿正确的学习态度,确保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小学生活。然而,目前幼小衔接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与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相悖,阻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鉴于此,我们以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为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3月30日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以下简称《指导要点》)明确提出了科学的幼儿园入学准备内容,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个方面,为幼儿的入学准备教育指明了方向。身心准备、生活准备和社会准备在幼儿园的健康、社会领域中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教育教学体系,但幼儿学习准备的体系仍较不完善。学习准备是否全面不但影响幼小衔接工作的开展,还关系到幼儿的终身发展。因此,本研究以《指导要点》为背景,对幼儿园的学习准备进行了调查与反思,在此基础上提出有效策略,希望能为幼儿园教师和家长科学贯彻《指导要点》提供良好助力。  相似文献   

10.
<正>幼儿园的大班与小学一年级教学不仅是两个相邻的教育阶段,也是两个既连续又有区别的教育阶段。幼儿园的小朋友变成一年级的小学生,这是人生道路上一个大的转折。中间必然会有一个落差。大班是为小学一年级入学做好准备,小学一年级是幼儿园大班教育的继续延伸与提高。因此,两者关系处理得如何,关系到教育阶段性和连续性的统一和实现,同时关系到儿童身心是否健康及教育质量的高低。如何让幼儿愉快地进入小学,自信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健康、快乐、自信、自主地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相似文献   

11.
刘妮妮 《天津教育》2022,(14):67-69
<正>在当前的社会发展中,幼小衔接是一个热门的话题。受传统教育影响,部分幼儿园为满足家长和社会的需求,出现了小学化倾向教育情况,严重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对他们未来的小学生活造成了不良的影响。本文对幼小衔接视角下的入学准备问题展开了探究,针对现阶段幼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情况进行阐述,提出了几点教育策略,以供家长和教师参考。幼小衔接的内容主要是指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一年级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2.
“幼小衔接”是备受家长和幼儿园乃至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幼小衔接”衔接什么、“幼小衔接”如何衔接、“幼小衔接”何时衔接,也成了被广泛追问的问题。2021年3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及《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小学入学适应教育指导要点》等文件,提出了“科学幼小衔接”的要求,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和学习准备四个方面解答了幼小衔接内容的问题,提出“科学幼小衔接”贯穿幼儿园教育全过程,解决了有效衔接何时接的问题。那么“科学幼小衔接”如何衔接呢?其不是幼儿园单方面的教育,而应是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的过程,同时还应有家庭的配合与支持,这才是对如何进行“科学幼小衔接”问题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本文调查了大班幼儿的入学适应性,摸清他们在体能平衡、学习技能、生活技能等诸方面的入学储备﹔直面幼小衔接面临的具体困难,了解新时代家长对孩子入学的需求和期待等,继而明确幼小衔接的努力方向,提出科学衔接的途径和策略,做好双向衔接、主动衔接,促进幼小之间的顺利过渡。  相似文献   

14.
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转型期,家长作为幼儿的第一抚养人,有必要正确地进行角色定位,与幼儿一起做好入学前的衔接准备和入学后的适应教育。家长在幼小衔接中的角色体现为幼小衔接践行者、幼儿情感支持者、学习环境创设者、生活能力养成者、学习兴趣激发者等,家长只有将这些角色科学、灵活地应用到实践中,才能陪伴幼儿更平稳、顺利地实现幼小的衔接。  相似文献   

15.
家长在幼儿园和小学衔接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学前教育的最后阶段,为了帮助幼儿尽快转变“角色”,培养入学意识,幼儿园应积极为幼儿做好入学的准备工作。同时,家长做好“幼小衔接”工作也是十分重要的。组织“家长会”、“专题讲座”。许多家长对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不是十分了解,感到不以为然,甚至有些家长经常这样教育孩子:“不让你念幼儿园了,早点把你送入小学……”,这就造成孩子对上小学的恐惧心理。如何转变家长的观念,使之正确认识幼小衔接的意义?首先,可以召开家长会,向家长详细介绍幼儿园的培养目标和大班的学期工作计划,介绍配合幼儿园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如:带幼…  相似文献   

16.
<正>2021年教育部发布了《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把幼小衔接工作提上国家教育战略平台,全面指出幼小衔接工作的各项目标和内容,指引大班幼儿社会适应准备的幼小衔接方向。然而,我国目前幼小衔接工作在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包括培养内容缺乏系统性与指向性,培养方式缺乏多元性,主要停留在表面的讲解教授,缺少实践感知的机会,幼儿不能把听到、学到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行动或情感,幼小衔接面临着大班家长的焦虑、小学老师的怀疑与社会的不理解。  相似文献   

17.
贾莎莎  傅萸 《现代教育》2023,(Z1):86-91+122
协同育人背景下,幼小衔接要想取得良好发展,家庭与学校必须密切配合,家长参与程度的提高有利于家庭与学校优势资源的整合。本研究通过对苏州X区50所幼儿园家长的问卷调查,分析了家长参与入学准备的实际情况,根据其存在问题,提出了家长共同参与形成合力、增加亲子互动时间、科学规划入学准备时间节点、优化学习内容、在生活中开展寓教于乐的随机教育等操作性较强的建议,旨在提高家长参与程度,减缓衔接坡度,帮助幼儿顺利适应小学新生活。  相似文献   

18.
大班幼儿家长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文/方明亲爱的大班幼儿家长们: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您的孩子即将结束幼儿园的生活成为一名小学生了。最近,有些大班幼儿家长来信询问有关怎样对孩子进行入学准备教育的问题。有的家长问是否应抓紧这几个月教孩子学点汉语拼音...  相似文献   

19.
兰若溪  孙慧 《科教导刊》2021,(1):186-187
近年来,幼儿园教育"小学化"问题如火如荼.与之紧密相关的"入学准备""幼小衔接"却迟迟没有一个清晰的界定,导致一线教师无法准确把握儿童入学准备的工作要求.因此,本研究以大班教师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对大班教师的入学准备观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发现:大班教师的入学准备观念片面且不稳定、与小学衔接不够紧密.基于此,笔者认为应该从普及入学准备知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加强幼小教育联系三个方面,促进教师观念的有效衔接.  相似文献   

20.
教育诊断栏目:您好!屈指算来我已在幼教战线工作了16个年头,其间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带大班。由于大班孩子面临着上小学的实际问题,因此,开展丰富多彩的幼小衔接活动,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幼儿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便成为我们大班教育工作的重点。然而,近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孩子知识获取量的需求越来越高,并将获取的渠道寄托在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