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校管理的出发点是人不是物,因此学校管理必须以人为本,“人性化”的管理可以让教师的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教师的人性得到最完善的发展。一、现代学校呼唤“人性化”管理学校管理需要“人性化”是由学校管理的特殊性决定的。学校的根本任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即教职工在学校管理者的管理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它所涉及的三个客体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和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体系。所以,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只有充分体现“人性化”,重视并做好人的管理工作,促使被管理者对指令或…  相似文献   

2.
学校管理是一门艺术,目标是要最大限度地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学校有序管理下能动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要达成这一目标,学校管理者就要深谙管理的“方圆”之道。  相似文献   

3.
增强教职工责任感就是通过各种方式使教职工把道德责任的他律转化为自律,树立起对学校的责任意识。教职工责任感的形成与强化的基础在于对利益关系的正确认识。在教职工中倡导从学校利益出发的同时,必须切实关注教职工的个人利益,让教职工真切地感到学校利益与自身利益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以人为本”成为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前不久,在与一外省区校长培训班学员交流时,很多人也谈到在学校管理中要以人为本.这又一次引发了我对学校管理中全面理解和正确实践“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在学校的教育工作和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主体.离开这一主体,学校工作就无从谈起.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学校管理者树立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的思想,心中时刻装着老师和学生,也就是常说的管理者心中要有“人”.确立了师生员工在学校的主体地位后,才能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这是以人为本搞好学校工作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5.
学校管理要以人为本,这是每一个管理者都十分明白的道理,但是仅仅把它当作一句管理的口号,还是真心实意地落实到自己的管理实践中,这是检验管理者成功与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我们都知道学校管理的起点和归宿、动力和核心都是人,学校管理的成功与失败也取决于人。学校管理是一个由“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构成的管理体系,即“人-人-人”的管理体系,因此在学校管理过程中,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尤其是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就显得非常重要。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我们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努力学着做一个会赏识的管理者。  相似文献   

6.
在班级授课制下,培智学生在智力、心理、行为等方面的明显差异,给课堂教学纪律带来了很大困扰,如何高效率地解决特殊儿童课堂上出现的行为问题,是任课教师面临的棘手问题。通过“代币”这样一个媒介将传统的口头鼓励物质化、具体化,让培智儿童更直观地感受到奖励刺激,强化学生良好行为,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增强课堂管理效果,促使培智学生由他律转向自律,取得更好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学校管理以人为本,就要研究每位教职工的心理特点,遵循每位教职工的心理认知规律。校长用人的成功,关键在于发挥教师的长处,而不在于弥补教师的短处。江苏省雎宁县张圩第二中学对教师提出“三多三少”:多看优点少看缺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挑  相似文献   

8.
当前,“人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乎,许多学校管理者纷纷扛起了“以人为本”这杆管理大旗。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教职工产生自己“被人文”了的感觉。最近,笔者就从“教育在线”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9.
一个无视师德价值的人,是不可能真正做到自律的。教师对学生的情感表达要适度,要做到爱而不宠、温而不冷、严而不厉。要做到自律,教师就要淡泊名利、克制私欲。师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慎独”。所谓自律,就是自我约束。与自律相对应的概念是他律,即外在的约束。从师德修养的角度来说,自律与他律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但相对而言,自律更可贵。这是因为自律是发自内心的、自觉自愿的、主动的约束,而他律则是来自外面的、不得已的、被动的约束。因自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长久的,因他律而表现出来的师德行为是暂时的。因此,加强师德修养,关键是要做到自律。  相似文献   

10.
河南焦作市孟州职专近年来坚持开展以“整教风、严学风、正校风、树新风”的“四风”活动,将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不断进步和协调发展。具体有三点:一是实施“小区化”管理。将每个教学班划定为一个小区,把帮助教育学生的任务落实到每个行政管理人员和任课教师身上,分片包干,责任到人。二是强化学生自律意识。学校修订完善了《学生管理一日常规》,每天坚持进行晨检、午检和晚检。三是建立约束激励机制。将教职工的德育行为及其绩效与其工资待遇、评先、晋职等挂起钩来。把学生的德育评价作为核发毕业证、推荐就业及对…  相似文献   

11.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以前的年代,是信奉“车头”神力的年代,学校管理中教师都是被动地听从命令,学校管理者一挥手,下面教师就开始行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学校管理也应进入“动车组”时代。一所学校想要获得成功,没有学校管理者与员工间的良性互动则是空想;没有学校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员工的相互理解与同心协力,则无法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果学校不能赋予广大教职工充分的尊重和自由的空间,要实现和谐、进步、发展,就永远是一个口号。  相似文献   

12.
在学校管理中,情感是激励教职工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这是由情感的特点、功能及教师与学校管理者角色的特点决定的。它具体表现在激活水平、体验深度、强化强度等方面,与人的动机激发和行为激励密切相连。“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学校管理者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就必须在“情”上下功夫,善于对教职工进行情感投资,从而提高管理效能。下面从四个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满足优势需要,寻找它理者按管理者2间的相互信任、关心和爱护,是形成尊师重教,上下齐心协力、目标整合一致的良好管理氛围的关键。优势需要的满足往往与有…  相似文献   

13.
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有机统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学校管理中,制度管理是改变管理的无序状态和“头疼医头、脚疼医脚”的管理局面,提高管理效率的一种管理思想,它有利于促进学校管理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其特点是强制和他律,它运用强制手段,主要依靠外力约束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符合规章制度的要求。而人文关怀则强调情感和自律,它运用情感的手段着力约束人的动机,使人自觉遵守规章制度。通过情感的作用,促使人自我教育,产生“内在”影响,是人文关怀发挥作用的特殊机制。约束行为与约束动机,他律与自律,强制与情感,是制度管理与人文关怀的显著区别,但二者又是互相补充,不可分割的。学校管理…  相似文献   

14.
当前,“人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乎,许多学校管理者纷纷扛起了“以人为本”这杆大旗。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心态,却让教职工产生自己“被人文”了的感觉。最近,笔者就从“教育在线”上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15.
校长作为学校的管理者,应以人为本,要善于运用“校长情感投入”来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校长通过建立平等的,同志式的关系,与教职工既要“共事业”,又要“交朋友”,竭诚为教职工办实事,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充分发挥自己的非权力影响的作用等方式来发挥“校长情感投入”的管理效能。  相似文献   

16.
邹春  徐文苗 《中国教师》2006,(12):42-43
提及学校管理,作为学校管理者以往更多注重的是如何建立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去约束教职工。这是有必要的,但随着传统教育机制向素质教育机制转变,规章制度的约束已经不能成为学校管理的重心。人在整个学校管理系统中应处于中心地位,学校管理需要以人为本,用人文精神管理学校,做到以情感人,以情育人。学校管理者要善于把建章立制的“硬”管理同人文精神的“软”管理相结合,既“管”且“理”,重“管”更重“理”,实现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的结合,这样才能使一定的管理行为收到预期的效果。学校管理是学校领导在正确认识管理对象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17.
现代管理强调以人为本,注重充分发挥人的才能和积极性。作为学校的管理者——校长,不仅要了解本校教职工的一般性、共性,更要了解每个人的具体性、个性。马克思说过,个人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并且正是他的特殊性使他成为一个个体,成为一个现实的单个的社会存在物。”对人的个性特点了解得越透彻,就越可能做到透彻,就越可能做到合理使用人和有效地激励人。学校管理者如何发挥教师的才能和积极性,这就关系到如何用人“所长”和善用、巧用其“短”的问题。一、校长要善于发掘人才,知人善任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来把事情办好。有…  相似文献   

18.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适应新形势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必须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依法加强对学校工作的管理,严格校风校纪,使自律与他律、内在约束与外在约束有机地结合起来。”《意见》还提出:要“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作为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载体是承载知识或信息的物质形体。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德育工作遇到的新问题,除了要巩固、丰富原有的“载体”外,还要不断创造新的“载体”。  相似文献   

19.
徐吉志 《贵州教育》2010,(15):19-20
当前,“人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乎。许多学校管理者纷纷扛起了“以人为本”这杆管理大旗。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管理者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教职工却产生自己“被人文”了的感觉。最近,笔者就从“教育在线”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20.
学校管理所涉及到的三个面是:学校管理者→教职工→学生,是一个由“人——人——人”构成的管理系统。人既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又是管理活动的对象,因此,学校管理归根到底是对“人”的管理。作为对以人为本的深刻理解和实践,学校管理者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建立一种和谐的干群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