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优质、固定的作者群是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认为科技期刊编辑应善于识别、发现有潜力的作者,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加以引导,将其培养成优质作者群.介绍依托期刊举办培训班,深入各学术团体或单位对作者进行系列培训与跟踪辅导,以及在稿件处理过程中发现与培养有潜力作者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2.
网络环境中科技期刊作者群深层次数据分析方法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爽娟 《编辑学报》2013,25(1):15-17
通过科技期刊的稿件网络在线管理系统收集作者群的相关信息数据,建立并不断完善“作者信息库”,同时充分运用网络数字运营商的作者群分析管理平台,及时对作者群数据进行深层次分析,了解作者所属地域、机构、涉及课题、文章被引情况等,对指导科技期刊的选题策划、组稿、发行及广告营销、品牌延伸,以及对学科建设与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网络环境中,应用科技期刊数字化运营中所获得的作者群的深层次数据,定期进行作者群分析应成为现代科技期刊社管理流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黄英娟 《编辑学报》2018,30(6):658-660
优秀作者群是提升科技期刊质量的重要保障。数字出版时代下,英文版科技期刊编辑应善于发现和培养优秀作者群。针对国内外不同的作者群,本文采用了不同的培养策略:举办英文科技论文写作培训班、稿件处理过程中与作者互动、移动平台等方式培养国内优秀作者群;发挥国际编委主动性、期刊带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选取重要国外作者为审稿人以及科技期刊编辑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等方式培养国外优秀作者群。  相似文献   

4.
对影响科技期刊质量的诸多主要因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北京水务》从稿件的来源、作者群与编辑的工作等方面提出了科技期刊质量控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立足科技期刊读者群与作者群高度重合的特点,建立了科技期刊信息循环模式.并在社会变迁的视角下利用方盒模型阐述科技期刊良性循环模式的经济、科技、文化内涵,明确办刊者的奋斗目标.  相似文献   

6.
李晶  张嵘 《编辑学报》2016,28(5):460-462
作为科技期刊的主要作者群——研究生,其学术不端行为频频发生并且具有不同于一般科研人员的特点.在2个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案例的基础上,调查与探讨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现状及认知情况,并提出了科技期刊编辑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7.
建立研究生作者群与科技期刊双赢关系的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玉姝  王东方 《编辑学报》2011,23(6):547-548
阐明如何建立研究生作者群与科技期刊的双赢关系。工作目标是,既提高研究生作者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又提高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科技期刊要想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创品牌期刊,必须重视作者群扩张及其黏性培养,这是期刊发展壮大的重要保障。本文认为,树立期刊市场化竞争意识、持续品牌宣传、与高端作者群建立紧密联系、提高期刊服务水平是实现作者群扩张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9.
研究生--科技期刊值得关注的作者群   总被引:36,自引:11,他引:25  
刘庆文 《编辑学报》2004,16(1):54-55
随着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和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研究生已成为科技期刊一支不容忽视的作者队伍.科技期刊应加强对这个作者群体的关注,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扶持和推介研究生作者,建设一支稳定的、具有较高科研素质和论文写作技能的研究生作者群.  相似文献   

10.
论科技期刊品牌的内涵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宋咏堂 《编辑学报》2004,16(2):87-88
阐述科技期刊品牌的特征,重点分析科技期刊品牌内涵的软件要素,即要拥有浓厚学术色彩的核心作者群,创新办刊理念,要与国际接轨,以及提高服务质量并强化管理.  相似文献   

11.
针对我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现状,为培育一批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相关部委推出了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该计划明确提出:科技期刊应根据各自角色功能精准定位,以便分类施策,从而实现科技期刊从数量规模向质量效益、从传统发展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文章分析了工程技术类期刊现状,指出其角色功能重塑的必要性;并分析入围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的工程技术类期刊,探究工程技术类期刊如何在响应国家重大需求、引领行业创新、助力科研成果产业化和培育发现核心作者群等方面重塑角色功能,以期进一步推动我国工程技术类期刊对标一流,引领突破.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情报学报>和Journal of Information Science两种期刊为例,分析了期刊作者群的新陈代谢现象及其规律.首先统计了作者的发文时长、发文速率和发文间隔的分布情况,然后根据作者第一次在所选期刊上发表文章的年份,对作者的年级进行了界定,并分别统计了历时态下作者群的衰减规律和共时态下作者年级的分布情况.通过对这两种期刊的实证研究表明,每年的期刊作者群中,有2/3左右是第一次在该期刊上发表文章的新作者;在这2/3的新作者中,又有3/4左右的作者此后没有再发表过文章,即昙花一现的作者占每年期刊作者群总人数的一半左右.本文还尝试说明这一新陈代谢现象的机理和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 所谓高端作者,应该是指作者群中那些被公认为在学术上有不凡功力和高深造诣、在专业领域中有独到建树和较大影响的权威,或者是在某一范围内创一流水平、有突出成就的名家.一句话,他们往往是同类作者中很难替代的佼佼者.  相似文献   

14.
骆淑莉  沈莹 《编辑学报》2012,24(2):198-199
知识经济时代,传统的出版正在向数字化出版转型,在此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的工作激情决定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以《质谱学报》为例,说明在科技期刊创新发展中,富有激情的编辑思维活跃、目光敏锐:在期刊选题、期刊宣传、网络集成创新方面大有作为;在编辑的服务意识方面,能从多角度分析、考虑问题,为作者和读者提供更贴心的服务,从而稳定刊物的作者群和读者群。认为对于科技期刊编辑,工作激情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5.
赵中波 《编辑学报》2018,30(1):74-76
吸引优秀作者,办出精品期刊,力促期刊发展提升是办刊人永恒的追求.从《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近年来的办刊实践发现:要快速提高科技学术期刊的质量,必须按照“投稿量、贡献率、忠诚度”界定好期刊的核心作者群,抓住影响期刊学术质量的“牛鼻子工程”,即核心作者群的发现、挖掘、吸纳、巩固、激励、利用,采取一切有利于发挥该群体作用的实招,增加期刊对该群体的黏性,努力使该群体的效能发挥到最大,使《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在更名7年多的时间内,学术质量和社会声誉得到质的飞跃.认为编辑应在办刊中高度重视核心作者群的建设,牢固树立核心作者群是期刊发展提升的根基的观念.  相似文献   

16.
佘诗刚 《编辑学报》2011,23(5):435-437
借鉴百年品牌老刊(如《Nature》和《Science》)的经验,探讨影响科技期刊品牌质量的关键因素。根据办刊实践经验,探讨品牌定位与质量创新。认为,刊社应重点关注作者群的研究方向、期刊的学术质量、编辑与编委队伍建设、信息与数字化出版、市场和国际合作等问题,从而提升英文科技期刊的品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7.
利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索系统(AMLC)分析《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的396篇来稿,了解本刊作者群和稿件特点.被检来稿平均文字重合度为15.76%,重合文字大都来源于他人文章,主要出现在材料和方法、讨论部分.临床研究类稿件、非附属医院的稿件文字重合度较高,需要引起重视.分析审稿结果发现,审稿结论与稿件文字重合度有一定关系.对所有来稿,在利用AMLC分析的同时,编辑还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合理对策.  相似文献   

18.
《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的数据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丽  王强  张凤莲 《编辑学报》2002,14(Z1):12-14
为了提高期刊的质量,争取早日被SCI收录,对Tsinghua Science and Technology创刊6年来刊文作者的地域分布及论文引用文献的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校内作者仍是主要的作者群,但近年来校外作者特别是国外作者的论文比例有所增加;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平均数量不断增加,由1996年的6.9篇增加到2001年的13.4篇,并且引用外文文献的比例也在不断提高.提出,在创办高水平科技期刊过程中应主动向国际著名专家约稿,并努力实现期刊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19.
科技期刊服务浙江区域创新资源科普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周海鹰  田甜 《编辑学报》2018,30(1):13-16
在文化产业改革和互联网影响的背景下,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研究课题.现阶段,科技期刊跟区域创新资源和科普的融合存在问题.如果能够完善三者间的融合,不论是对科技期刊本身还是对区域创新资源和科普宣传都有积极的提升作用.结合浙江省在区域创新资源环境下科技期刊做出的有关科普化探索,分析三者间相互促进的积极作用,为研究科技期刊如何利用区域创新资源开展科普活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信息网络的优势及其对科技期刊的冲击和影响,认为印刷型科技期刊仍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但必须努力学习,迎头赶上.探讨科技期刊在信息网络时代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