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钓鱼》2008,(9):71-71
凡钓鱼者,都知道“七分钓位,三分钓技”的八字真言,可怎样才能找到最佳钓位,把钩饵放到鱼的“家”呢?凭“冬钓阳,夏钓阴”“冬钓深,春钓浅”这些经验?但大塘大库大湖,朝阳面或朝阴面,动辄几里或几十里,不可能朝某面的每处都有鱼窝,至于“钓深,钓浅”也是极难把握,到底5米是深,还是15米是深?鱼情鱼况受各种不确切、不可知的因素影响,可谓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2.
管察 《钓鱼》2005,(12):22-22
鲫鱼是下层鱼,习惯底摄。在“台钓”出现之前,我们主要是底钓,坠钩平底,先撒窝,再根据底况和鱼的摄食偏向选择相应的钓饵。“台钓”不打窝,用诱钓合一的钓饵边诱边钓,但钓着钓着鱼上浮了,于是有钓离底、钓半水和钓一标深等钓术变化,但这是针对池塘而言。野钓或粗放型养殖水域鱼的密度低,诱鱼就不能省略了。  相似文献   

3.
王希连 《钓鱼》2004,(18):18-18
近几年来,“台钓”(悬坠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有人说,“台钓“是年轻人的“专利“,它需要钓者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我认为“台钓”可以在年轻人中风行,同样也可以成为老年人的一种高尚的休闲享受。今年我60多岁了,不久前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  相似文献   

4.
李军 《垂钓》2006,6(5):32-33
后湖地处我市中心,由于路程较近,每天湖里都围满了钓鱼人。慢慢地,湖里的黑鱼、鳜鱼都给人钓走了。由于湖里小型鱼类的天敌慢慢减少,所以小杂鱼很快就繁殖起来。几竿饵料下水就是铺天盖地的小“麦穗”鱼,很多钓鱼人都拿它们没有办法。有一次来了几位台钓高手在此练习打快鱼,一天下来可以钓2-2.5千克小“麦穗”鱼。后来他们觉得钓这种小“麦穗”鱼太辛苦,  相似文献   

5.
我与台钓     
我第一次见识台钓是1990年7月2日杭州市钓协与台湾台中市钓协举办的钓鱼联谊赛上。那场比赛在钱塘江畔的近江渔场举行。比赛采取杭州钓手与台中钓手相互间隔抽签定位。我们杭州钓手均是传统钓法,用立漂或星漂沉底钓,鱼饵多为蚯蚓或面饵。台中钓手清一色的台钓。赛场虽然是混养鱼塘,但罗非鱼特别多,钓罗非鱼正是台中钓手的强项。比赛开始后,只见台中钓手挂上饵料后很快就有鱼上钩,有时还一竿中鱼两条,让我们领教了台钓的厉害。我们用蚯蚓很难钓上一尾鱼。当台中钓手频频上鱼之时,我们就很少有鱼咬钩了。这场比赛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台钓是竞技赛中一种比较先进的钓技。比赛结束后,我旁边钓位的台中钓手陈先生送给我两支孔雀毛浮漂,还有竿架、抄网等钓具,使我学习台钓有了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6.
郭凤译 《钓鱼》2007,(8X):64-64
我经常会遇到一些人外出垂钓,他们所出钓的地点让我感到很惊讶。他们拥有着昂贵而华丽的船只,并且购买各种各样性能优秀的钓具。几天之后,当我在港口再次遇到他们时,他们沮丧的神情无须我询问,就能够知道结果。可有时候他们也会围住我,向我抱怨这几天的糟糕经历:“情况真是太差了,这些可恶的鱼根本就不索饵!”  相似文献   

7.
侯凤明 《钓鱼》2005,(4):31-31
去年的11月27日,江苏南京迎来了第一次大幅度降温的天气(降温幅度达8~10℃)。就在这降温的第二天里,我与一帮“铁杆”钓友去浦口一养殖池塘钓鱼,到达塘口时,已是上午9时。池塘已有不少人正在钓。我们前去打探了一下,才知道,他们早在我们一个多小时前就钓了,直到我们来时,还没有钓上一条,同来的钓友心里不由得蒙上了一层阴影,今天的鱼肯定不好钓。  相似文献   

8.
朱剑飞 《钓鱼》2014,(4):14-15
“台钓”是流行的钓法,经过钓鱼高手的不断改良,已经成为如今大多数钓友的主要方法了,但是到了冬季,“台钓”便似乎一下子一蹶不振了,很多时候是看着传统钓上鱼,看着长竿短线发威,望湖兴叹,这也让冬季成为学习“台钓”的一个瓶颈。但是对于酷爱“台钓”的我来说,冬季又怎能放弃“台钓”呢,难道冬天“台钓”真的钓不到鱼吗?  相似文献   

9.
子牛 《钓鱼》2004,(14):37-37
记得有一篇文章,说悬坠单钩钓,再说悬坠双钩钓,似乎是因为“悬坠“归宗“台钓”来一番求证,就像中国足球落后世界而考证蹴鞠为足球鼻祖一样。后来又有人针对悬坠的”悬“发表高见,说上移浮标延长水线到坠触了底就不是悬坠,而是和传统钓组~样了。最近又有一篇文章,题目是“浅议‘台钓’、‘悬坠钓’和‘竞技钓’。”我问钓鱼人对这样的争论,你们有兴趣吗?回答是摆弄几个名词,唬人!  相似文献   

10.
野水钓鱼,20世纪80年代我一般采用打2~3个窝定点钓,钓完~窝就补窝,然后再钓第二窝的钓法。由于鱼的密度相对较大,补窝后鱼不一会就又进窝了,当时按此钓法一般能取得较好的成绩。后来,鱼逐步变稀变小,我就改用多点轮钓法,即每次打5~6个窝子,每个窝子钓3—5条鱼就换窝钓,对鱼获好的窝子就补窝继续钓。鱼获不佳的窝子则弃之。这样又钓了儿年,效果还不错。到了90年代中期,这种钓法又失灵了,一个窝子钓起几尾鱼后若再补窝,这窝中的鱼儿一般就没有新窝中的多,有的甚至根本就没鱼了。  相似文献   

11.
(接上期) 钓灵的得与失 有些初学“台钓”的钓友,总以为浮漂调得越灵越好,钓的也是越灵越好,不晓得钓钝通常也是多获鱼的诀窍。 其实,在多数情况下,如果漂调钓得过于灵敏,特别是双饵离底时,鱼群游近钓饵后,鱼的腹鳍、尾鳍的扇动、刮碰。会使钓饵晃动不止;鱼鳍的扇动还会使钓饵附近的水出现上升涡流和下旋涡流.使浮漂一会儿上送一会儿下顿,而且送顿得特别标准,真像鱼吃饵似的。若不明就里,长此以往,真的会令人心灰意懒,停竿不钓了。 也有不少钓友,从“传统钓”改学“台钓”,最后又回到了“传统钓”。多数原因,是对“台钓…  相似文献   

12.
近几年来,台钓在我国很盛行,很多年轻人都鸟枪换炮,不惜投资武装自己。在垂钓中,尤其扬竿上鱼的一瞬间,真是心旷神怡,感受到与传统钓不同的天赐乐趣。有人说,台钓只有年轻人可以用,身体壮、视力好、反应灵敏,而老年人各方面都不适应。而我今年60多岁了,却迷上了台钓。平时,常和一些老同志外出钓鱼,他们都是一支手竿,一盒蚯蚓,惟我装备不同。拎着大包小包。有些人开玩笑说:“你这个老家伙还搞新玩意。”去年5月20日天气晴朗,东风2~3级。我们4位钓友骑自行车到16公里外熊口一个渔场钓鱼,  相似文献   

13.
王建华 《钓鱼》2005,(22):42-42
大庆市近年来钓鱼者众钓风日盛。只可惜由于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原因,年均气温只有4.4℃,每年十月的温度也只有5.5℃。“国庆”节过后,天气愈来愈冷,每年一到10月15日就必须开机统一供暖。温度的下降使很多的鱼缄口,户外处已有冰碴可见,鱼更难钓了。冬季长可钓期短,半年钓鱼半年闲,苦煞了众多钓鱼郎。但钓友们并不甘心,也不愿意“解甲归田”“马放南山”,而是不断地寻找深秋对路的钓饵配方,争取再多钓几次鱼。虽然不是为鱼而渔,可渔而无鱼也不是开心的事。2003年10月深秋多次出钓,收获颇丰尤其是钓获1尾大草鱼,真是别有一番乐趣如此低的温度还能钓上大草鱼,这使我感到十分的意外,查阅资料后得知草鱼在水温10℃以下时即进入冬眠状态、少食或不食;还有钓鱼文章介绍:“每年10月,草鱼,鲢鱼因水温低而不再咬钩。”对此我产生了疑问。  相似文献   

14.
我今年65岁,钓了几十年鱼,结识了很多钓友,其中不少人不仅钓技高超,而且人品上乘,我从他们身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彼此几十年交往不断,可算知心朋友。然而在我认识的钓友中也不乏令人厌恶者。因为他们的垂钓行为实在太不文明,现举几例: 一、“跑马占圈”。到达钓点后,他不管坑塘大小长短,水深水浅,有鱼没鱼,先投米5处做为自己的“领地”!其他人不得越雷  相似文献   

15.
彦渔夫 《中国钓鱼》2000,(11):14-14
对“台钓”的认识首先是从90年代初的《中国钓鱼》中获得的,但囿于传统钓已根深蒂固,竟使我对“台钓”学而不用,直至近年几次参加省里赛事.被钓鲫项目“逼得紧了”,才学用结合起来。因为边疆地区水库密布,我学“台钓”伊始,就在水库下竿,近两年来也有了些许零星的体会,感到“台钓”在水库中确实有不一般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个有着20多年钓龄的铁杆钓迷,前些年因为只知道钓鱼而不会做鱼,所以全家人对吃鱼的兴趣不大,也就造成了对我参加钓鱼活动不是那么支持。近几年来,我通过不断摸索实践,学会了做几种鱼菜,家人和钓友们都反映不错。今“斗胆”献上“我的红烧鲤鱼块”,请大家也来尝尝:  相似文献   

17.
今年5月26日,适逢公休日,天气晴朗,北风1~2级,最高气温24℃。我与几位钓友起早驱车到东港市长山镇大顶子水库垂钓。钓友贾伟去年曾在该水库钓起一条重7.4千克的大黑鱼,荣获全国淡水鱼“十大钓手”称号,在钓友中间引起轰动。所以,我这次把主钓目标对准了大黑鱼。  相似文献   

18.
张仲斌 《钓鱼》2005,(17):40-40
初学钓鱼时,我认为“只要是河流,只要钓饵入水,就能顺利钓到鱼”。确实,我们小时候,因河流多,鱼资源丰富,河流未遭到现在这样的污染,所以并不感到鱼难钓,但是现在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可钓水面锐减(许多自然水域被填平造房子,不少沟渠的水发黑,发臭),再想顺利地钓到鱼,就必须在各个环节上挖掘潜力,才能钓有所获。因此我在本文着重谈谈:“钓点”的开发和利用。我们知道钓点在垂钓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钓谚云:“七分钓点,三分钓技”。这足可说明:  相似文献   

19.
范宁 《钓鱼》2007,(10S):16-17
近日,本刊收到一位钓友来信:钓那些刁滑的“老头鱼”,我们肯定不是高手们的对手;而当遇到钓法相对简单的“生口鱼”时,我们还是毫无争议地输给了他们。这就表明我们的基本功不扎实,还需要勤学苦练。同时也表明我在某些技术环节上,肯定存在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遥控大鲤     
解志耕 《垂钓》2001,(3):25-25
2000年10月14日,天气晴好,气温在10~15℃,北风2~3级。一大早,我和几位钓友乘车去辽阳东南的汤河水库鹰嘴砬子垂钓。这里水深,弯子处多“窝鱼”。我根据“秋钓深”、“七上八下九归堆”及鱼向深水回游的规律,选择了较深水域架竿垂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