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牛天 《新闻传播》2010,(1):104-104
突发事件的报道已成为我国乃至国际上新闻报道的热点。面对西方国家带有偏见的失实报道,中国真正的声音被国际口水淹没,中国传媒在国际舆论上处于被动状态,甚至有沦为西方媒体傀儡传声筒之险。在处理这个问题上,我们除了揭露那些指鹿为马的西方媒体的失实偏见报道之外,应该总结突发事件报道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2.
随着科技水平、经济水平与综合国力的不断提升,中国在国际政治、经济和文化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奥运会、世博会的成功举行、“神州系列”载人航天飞行的圆满成功、经济总量上升为全球第二等事件使中国成为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但在中国赢得高度赞誉的同时,由于各种因素的存在,对中国带有偏见与敌意的报道和评论也屡见不鲜.向世界介绍一个真实的中国、营造对我国有利的国际舆论环境,成为电视媒体不可推卸的要务.因此,提高国际传播能力,培养国际传播人才,成为实现我国“国际传播战略”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3.
中非关系及其故事的相关传播是中国国际传播事务中的重要一环。以中国和非洲为主体的媒体叙事已成为影响中非间政治、商业和文化等关系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西方媒体都在此类叙事中占主导位置,影响了中非人民之间的理解与沟通。在加强传统媒体舆论引领力的同时,我们亟须多元的传播主体参与到中非叙事框架中。自媒体平台因其独立的身份优势和“公民新闻”的内容优势,可以独立的观点、建构性的视角对中非故事进行多层次、多切面的立体报道,打破西方媒体报道中的刻板印象,从而为中非关系提供新的叙事框架,对西方媒体的议程设置形成解构作用,在国际社会中呈现更加真实的中非关系和中非故事。  相似文献   

4.
国际舆论场上的非洲形象国际舆论场有一个现象显而易见:对发展中国家尤其是撒哈拉以南非洲各国的报道往往带有偏见,刻意放大问题,忽视非洲国家取得的进步成果,而非洲媒体本身的声音相对微弱.  相似文献   

5.
境外媒体广州亚运会报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日本、韩国主要媒体和境外英语媒体关于广州亚运会非体育赛事报道的分析中发现,国际舆论对这一盛会的报道与解读,与对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的情况有所不同.广州亚运会更多地吸引着亚洲媒体;国际舆论对广州亚运会、广州城市形象颇具好感,广州开放开明、包容大度、低调务实的品质得到多数媒体的认同;负面报道中,正常批评与偏见成见兼之;意义解读里积极评价与牵强附会并存.总体来看,通过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的举办,中国正在和平崛起的国际形象,以及中国中心城市的活力,正逐渐为外媒所认同.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西方媒体以其意识形态为中心设置议程,配合国际传播力优势和"扒粪"传统,使得国际舆论过度关注中国的阴暗面.面对西方媒体在报道中国时的偏见和"淆乱事实",中国媒体并不是没有相关报道"以正视听",但对这些声音,西方媒体习惯加上如"据中国官方辩称"、"来自中国的报道"一类的标签,将其归为可疑信息.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上升,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日益加强,西方媒体涉华报道中的偏见报道有所减少,客观、平衡的报道比例加大.但由于中国在文化价值观、意识形态和发展模式上与西方存在显著差异,加之中国崛起对当今西方构成的心理冲击导致西方种种质疑与非难,西方媒体的对华报道仍然存在偏见,尤其是在政治议题上.一些西方媒体对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炒作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8.
“3·14”事件报道:凸显国际话语权掌控任重道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今年3月14日发生的西藏骚乱事件中,部分一直以客观、公正自诩的西方媒体,在根深蒂固的偏见之下罔顾事实,炮制出一系列令人惊诧的扭曲失实报道,企图借助强势话语权,引导国际舆论走向,掀起  相似文献   

9.
孔蕾  秦洪武 《现代传播》2019,(12):78-83
采用数据驱动的文本分析方法,聚焦中非关系议题在埃及英文媒体中的报道,分析与该议题相关的报道热点、情感态度、报道来源以及报道中反映出的媒体权力。埃及英文媒体关注的主要是中非合作中的经济和外交议题,总体态度积极且近两年呈逐渐走高趋势。但依然存在中非关系的负面报道,主要涉及资源、债务、人权、环境等问题。埃及媒体对中非关系的报道有相当一部分来自西方英文媒体,西方媒体是消极议题的主要来源;从转载频次看,西方媒体对埃及媒体的影响远远大于中国媒体。这说明在埃及有效传播中国声音、中国智慧,我们还有许多艰巨的工作。  相似文献   

10.
张亚兰 《视听》2016,(6):139-141
从西方媒体大量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可以看出,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偏见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传媒全球化程度日渐加深的今天,关于中国的国际舆论也呈现出迅速全球化的趋势。笔者透过近代以来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国际舆论,分析西方国家关于中国的新闻报道中的偏见是如何形成的,并找出其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1.
《青年记者》2009,(23):36-38
主持人:近期,一些地方政府官员公开道歉,得到了公众和国际舆论的好评,在政治生活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随着有关官员道歉新闻见诸报端频率的不断增加,“道歉”似乎有“时尚”化的倾向。媒体该怎样报道政府的道歉?记者该怎样认识政府的道歉?请看嘉宾观点。  相似文献   

12.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目前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转型时期.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突发事件相对较多。在国际舆论竞争激烈的今天,突发事件必然成为国际舆论的焦点。为了不使我们的问题成为别人用来攻击的把柄,媒体必须具有“抢占、把握、引导”意识。并且通过深度问题报道帮助政府化解危机,引导社会舆论,维护祖国统一,重塑国家形象。在诸多问题报道中,无论是针对网传“菊花茶有毒”事件、非典、禽流感事件等热点问题,还是面对国际舆论的中日钓鱼岛苇件、美军枪杀事件等焦点问题,我国大多主流媒体反应提速,深度追问,在第一时间用追问追根溯源,探析事件真相。使事件呈现在从“真实”到“真相”的脉络中。本期刊登的两篇文章对问题报道的功能、作用及如何做好问题报道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3.
对于中国经济“新常态”,外媒的大量报道和多角度解读对国际舆论产生了重大导向作用.有些导向是客观的、积极的,而另一些则是主观的、消极的.在这种情况下,国内主流媒体应该加强舆情研判,改进报道策略,勇于并善于引导国际舆论理性看待中国经济的现状和未来.  相似文献   

14.
当今的国际新闻,有2/3的消息来源于只占世界总人口1/7的发达国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媒体在国际舆论格局中占据着垄断地位。这些媒体对一个国家的报道和评论塑造了该国的国际形象。形象就是力量,在全球全传播时代,良好的国际形象是一国发展政治、经济、文化必不可少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在近期涉港问题报道中,部分西方媒体以"不客观""不平衡"的报道表现出明显的意识形态偏见。西方媒体的报道偏见深植于政治与文化意识形态,常常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置于"他者化"的新闻框架,以报道的"双重标准"造成新闻内容的失衡。本文从报道的理论分析出发,对西方媒体报道出现问题的原因进行梳理,并联系公共舆论安全讨论了媒介报道中意识形态偏见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6.
齐彬 《新闻战线》2023,(1):48-49
在重大国际新闻事件中有记者在核心现场,是中国媒体在国际舆论场发出声音、扩大影响力的第一步。对于“现场感”的强调,特别是在国际新闻报道中“我在场,我看见”的亲历式报道,是中国媒体冲破西方媒体信息把控和话语垄断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17.
客观、公正、中立,这是西方媒体一再标榜的报道新闻的态度,然而长期以来,对中国的不了解、政治上的偏见,以及这些媒体所属国家的利益渗入了对中国报道的字里行间,使得中国在近代以来最美好的发展时期,承受了来自西方媒体最刻薄的批评和嘲讽。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西方媒体处于  相似文献   

18.
汪聪 《新闻世界》2013,(4):262-263
新闻报道中的偏见因其媒介特性,影响受众社会心理的客观认知,严重时会引起群体间的偏见和对立。本篇文章通过对“天价切糕事件”相关报道进行解构,分析记者和媒体的思维惯性造成的新闻偏见是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的。  相似文献   

19.
西方媒体涉华报道倾向性研究在当今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科学技术日益进步的新形势下,国际舆论对一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际舆论往往是由各国媒体(以西方强国媒体为主)与政要合作下的产物。而就目前现状来看,国际舆论话语权存在明显的"西强东弱"的态势。西方大国媒体最善于利用手中的媒体资源优势对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就媒介技术、媒介信息以及媒体言论和报道倾向与国际舆论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