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月亮在古诗中一直有着特殊的地位,月亮的意象往往寄托着诗人的情感,而在西方世界,却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古诗英译中,保留月亮的意象与连贯是译者的挑战。《琵琶行》的英译,是对原诗中“月”的复现关系与月亮意象连贯的重构,更是诗人情感的映射。  相似文献   

2.
英国文学中,诗人笔下的月亮,既美丽圣洁,也嫉妒病态;既四处漫游,也反复无常。它既净化人的身心,有时也预示着不祥。不同姿态的月亮,是自然岁月的变化,是诗人不同情感的反射。月亮承载了丰富的英国文化。  相似文献   

3.
月之故乡     
天上一个月亮水里一个月亮天上的月亮在水里水里的月亮在天上低头看水里抬头看天上看月亮,思故乡一个在水里一个在天上解读:彭邦桢是我国台湾著名诗人。他这首小诗的创作灵感,显然得益于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诗句,却表达了诗人作为台湾游子内心的独特情感。诗人在“  相似文献   

4.
中国人特别是诗人对月亮有一种独特的情感,月亮会触发他们的心弦,牵动他们的情思。勾起他们的遐想,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月亮情结。本文试从古诗词中关于月亮的神话入手来追溯月亮文化的源头。  相似文献   

5.
月亮是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本文瞩目这一意象,探讨了古代诗人怎样赋予月亮超越时空的人格力量,从月亮来体悟现实社会与自我人生,使诗歌中的月亮意象深富人的情感和艺术魅力,蕴含了丰厚的哲理和悠远的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诗人对月亮情有独钟,常以月亮为吟咏对象,借此表达特定的情感,"月"意象在古诗中具有典型意义,也是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中的考查重点。探析"月"意象的内蕴,有助于学生解读与月亮有关的诗歌。  相似文献   

7.
中国历代的诗人都不乏恋月、咏月、拜月的情结。到了当代,许多诗人、作家在刻画月亮意象时寄托了更加复杂的情感:或忧虑现代化,或缅怀激情飞扬的往事,或渲染神秘底蕴,或表达民族情感……从而将咏月情感写出了新的意境。  相似文献   

8.
自从有了嫦娥奔月的故事后。人们似乎对月亮特别的关注和偏爱。而古代文人墨客对月亮更是情有独钟。诗人们经过丰富的想象,描画出了月亮那自然而纯美的万种风情。这种复杂的情感滥觞为绚丽灿烂的月亮文化。那些经典而优美的“月”句。被世人传唱不绝。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月亮不仅仅是光照人寰的一个普通星体,而且也是通脱淡泊的一个文化象征,负载着民族深刻的文化内涵,在中华民族的审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伟大诗人李白诗歌中有很多丰富多彩的月亮意象,这些意象无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月亮意象在古典诗词中极为常见,且尤以思妇诗中出现次数最为频繁.月亮虽然只是自然界中的纯客观的物象,但它却逐渐成为华夏之邦"人化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诗人某些特定情感的信息载体,并在规定的语境中,展示出了怀人思远的情感寄托流程及其鲜明的"哀而不伤"的审美趋向.论文从思妇诗的缘起及其诗中有关月亮的情境融合,来论述月亮成为思妇诗中一个重要意象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历来对月亮有着特殊的感情,许多流传于世的诗歌都是将月亮融于内心情感之中。在诗人的笔下,月亮有着恬淡宁静之关、乡思旅愁之关、悠闲旷达之关和忧患悲悯之美。透过这些朦胧的月色,我们思接千载,能隐约察觉到古人咏月的感觉和理趣。  相似文献   

12.
月亮因充满浪漫和神奇色彩,特别能启发人们的艺术联想,令人为之倾慕不已。在高洁清白的月亮身上,集中了人类许多美好的憧憬,历代诗人、词人留下无数咏月的佳篇丽句。早在《诗经》时代,月亮已经走进了诗人的视野,《诗经·月出》诗篇中有“月出皎兮”等诗句,可以说,那一轮明月照彻了文坛的古今。不少文人墨客都有一种“月亮情结”,他们既将月亮作为自然之景予以描写,更以此作为主观情感的表现载  相似文献   

13.
月亮,作为一种变幻的意象,同时也是一组多元的象征,从古至今,以其独特的清冷神秘引发着人类无尽的幻想,也因诗人们独特的人生经历赋予她种种超越时空、历古常新的人格力量,蕴含着丰厚的哲理和悠远的化韵味。可以说,月亮作为古代诗歌中出现频率最高的自然物象之一,已经成为诗人创作的一种情结。月亮情结穿越千年而愈加经典,成为人们内心深处共通的情感认副,原因之一,便是一批出色的诗人对于月亮不断作出创造性的描述。苏轼就是他们其中的一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唐代以月亮为题材的羁旅诗的大量产生与儒家感情的平和及月亮所蕴含的象征意义有关。本文从情感的角度分析了诗人们因月亮的光线、圆缺的特性及其象征意义所引起的思乡之情 ;同时探讨了他们在当时思想文化环境的影响下 ,将感情移注到月亮上的原因 ,在取得心理慰藉的同时诗作达到人月合一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15.
月亮是唐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意象之一,它常用来表达诗人悠闲旷达、离别相思、孤苦失意等诸多情感,展现了晶莹澄净的意境,负载了深刻的文化信息,凝聚着深厚的生命情感和审美意蕴。文章以唐诗中的"月亮"为研究对象,分析其中的文化内涵,指出其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17.
冷月孤心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着独具的人文意蕴。一轮明月,给了中国诗人以无限美好的艺术想像。冰轮的清寒冷洁,契合的正是诗人那颗寂寞孤独的心魂。于是月亮成了诗人最好的情感愿望的寄托。“诗心无知音,惟有月相明”,“清辉艳影,孤心夜语”,这是中国诗人们独有的风雅。于是,在中国古代的月亮诗歌中,就有了那一章章“冷月孤心篇”。  相似文献   

18.
自古以来,月亮都是人们情感的载体,关于月亮的描写数不胜数,不少诗人墨客都对它咏之叹之。老舍的作品《月牙儿》却不是如此,他写的是"月牙儿"陪着"下贱女人"的生活往事,"月牙儿"在其中的象征意义表现出凄凉的美。  相似文献   

19.
唐代诗歌中的月亮意象表达了诗人孤独失意、离别相思等诸多情感,展现了晶莹澄静的审美意境,展示了横绝宏大的宇宙意识,具有极为丰富复杂的审美意蕴.文章从唐诗中的"月亮"入手,分析了意象超时空的审美价值,指出了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月亮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诗经·陈风》)。自《诗经》始历史上不少诗人便与月亮结下了不解之缘。曹操“明明如月,何时可掇”的思贤衷肠;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隐逸情趣;李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飘逸情怀;苏轼“明月儿时有,把酒问清天”的放旷胸襟;李清照“雁子回时,月满西楼”的相思闲愁……无处不凝聚着诗人的情感经历和生命体验。月亮意象负载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内蕴,流淌在墨客骚人广阔的心灵空间。古诗词中的月亮意象大体蕴涵如下情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