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平 《高中生》2008,(15):64-65
作文的结构要生动有趣,情节即要像波浪,也要像山势。文章如果平铺直叙,一览无余,则索然寡味;如果有起伏,有变化,有曲折,有波澜,则能引人入胜,耐人寻味。一篇曲折有趣、波澜起伏的文章,就像幽深壑谷、起伏峰峦,能给人以新、奇、美的感觉,引人探胜访幽,充满无穷的诗意美。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意味深长呢?一、抑扬顿挫。这是一种褒扬和贬抑互相交错的手法。对要赞美肯定的人或事,先贬责、否定,是为欲扬先抑;对要贬责、否定的人或事,先赞美、肯定,是为欲抑先扬。如果要赞美什么,一开笔就连篇溢美之词,或要贬责什么,一下言则横加指责,那么,文章就是一褒到底,或者满篇贬言,波澜不兴。采取欲扬先抑或欲抑先扬的方法,就能使文势跌宕曲折,起伏变化,给读者以新、奇、美的享受,文章也因此有了生气。二、尺水兴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深文隐义,余味曲笔。"这就是说,文章不宜平铺直叙,快人快语,而要讲究"隐义"和"曲笔",要把故事写得曲曲折折,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似潮涨潮落,扣人心弦。请看下面这篇以"人与路"为话题的作文。  相似文献   

2.
《考试》2008,(7)
记叙事件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无趣。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叫做波澜。要写出事件的波澜,有哪些方法呢?一、一波三折一波三折,就是在时起时伏,时紧时松的情节发展中展示人物复杂的性格和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相似文献   

3.
在一次寿宴上,郑板桥曾写过这样一幅对联,“这个婆娘不是人,九天仙女下凡尘;养的儿子都是贼,偷来蟠桃献母亲。”我们可以想像当时在场人由怒发冲冠到恍然大悟再到拍案叫绝的场面。作文也是如此,要有起伏,有曲折,有变化,如果平铺直叙。见头知尾,则索然元趣。文章的这种起伏变化,人们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叫做波澜。前人对波澜的重要性早有精彩的论述,如袁枚《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林纾  相似文献   

4.
"文似观山不喜平",就是说文章故事叙述要有起伏,情节发展要有曲折,情感抒发要起波澜.巧设悬念是使文章情节发展曲折起伏,主题揭示淋漓尽致的方法之一. 同学们在写作时,适当学一点巧设悬念的写作技巧,能够把事件叙述得更加形象生动,情感抒发得更加淋漓尽致,情节发展得更加扣人心弦.下面,将结合实例分别就在创作过程中怎样设置悬念来提高文章写作高度谈谈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5.
[指导]任何一篇文章,尤其是看图作文,如果平铺直叙,没有波澜(ln),没有起伏,没有曲折,就不会有新意,不能引人入胜。因此,我们在看图作文的时候,应该用曲笔,就是在文章情节的发展过程中,故意人为地设置波折,造成情节的跌宕起伏  相似文献   

6.
同学们,你们知道“一波三折”这个词吗?你们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吗?词典上解释: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  相似文献   

7.
文章的结尾与开头一样,也有一个截取当与不当的问题。 前面的图示中CD显示,它的移动变化同样影响着文章题材的特定性和结构的和谐美。 社会生活中的任何事物的形成、发展都是有始有终的,有头有尾、有因有果的,文章结构应体现这种规律。在记叙类文章中,千人万事、曲折起伏,然而“其先东西南北,各自分开”而后则“必须会合”(李渔《闲情偶寄》)在议论性文章中。提出问题,分析  相似文献   

8.
《木假山记》一文,宋楼昉曾作以下评价:"首尾不过四百以下字,而起伏开阖,有无限曲折。"那么文章之曲折是如何表现的呢?笔者细读文本后,发现文章的曲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下面笔者就结合文章作一阐述。一.首节迂回曲折,跌宕起伏树木生长,"或蘖而殇",尚未接受阳光的沐浴,尚未受到雨露的滋润,尚未享受成长的快乐,生命便匆匆宣告结束,此真不幸也。"或拱而夭",已然长成合抱,正享受着阳光的照耀,接受着雨露的滋润,享受着成长的快乐,生命却突然中断,戛然而止,此更不幸也。树已长成,成为栋梁,或拦腰截断,或腐败朽烂,此大不幸也。历此大劫,得以保全,已  相似文献   

9.
如果说山之妙在于峰回路转,水之妙在于风起波生,那么章之妙处则在于起伏曲折、跌宕多姿。记叙技巧成竹于胸,往往能把司空见惯的小事状写得一波三折,魅力丛生。2003年中考中便涌现了不少波澜曲折的佳作,有四种技巧就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10.
史峰 《初中生》2008,(11):16-18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如果失真,就失去了生命;曲折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曲折的构思让文章更耐品味,更吸引读者。那么,如何让作文不但真实而且曲折呢?  相似文献   

11.
曲折起伏是文章的一个重要审美特征。本文从审美心理角度揭示了文“曲”的审美原因 ,并考察了文“曲”在各种不同类的文章里的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2.
张晓耕 《学语文》2013,(6):60-60
山有起伏,方显其雄奇峭拔;水有波澜,才见其汹涌澎湃。写文章讲究曲笔,力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情节曲折,迭宕起伏,才会给人峰回路转的美感。自古像这样的写作趣话很多。  相似文献   

13.
《项链》的形式美表现为曲折之美和起伏之美。《项链》的曲折之美首先体现在情节设计上。《项链》全文不过四千字,却写得变化莫测,让你不时感到有意外的别有洞天的发现,其原因之一是情节安排曲折。情节曲折是小说引人入胜的必由之路。从古至今,多少文人墨客对“曲折”孜孜以求。金代大诗人元遗山和清代诗论家袁子才,都主张诗文宜曲不宜直。评批《西厢记》的金圣叹和评批《红楼梦》的脂砚斋,都说到“文章之妙无  相似文献   

14.
历年高考考场记叙文的优秀佳作无不是在谋篇布局上取胜,真正地做到了一波三折.读起来跌宕有致,起伏曲折。那么怎样才能使文章波澜起伏呢?  相似文献   

15.
真实是文章的生命,文章如果失真,就失去了生命;曲折是文章的魅力所在,曲折的构思让文章更耐品味,更吸引读者.那么,如何让作文不但真实而且曲折呢?  相似文献   

16.
纵观这几年的中考作文试题,多数以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面对一个话题,如何写出一篇优秀的记叙文呢芽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过,“文似看山不喜平”,“为人贵直,而诗文者贵曲”。换言之,文章只有写得波澜起伏、曲折有致,才会扣人心弦,引人入胜。文章的波澜起伏、曲折变化,当然要靠事实本身的曲折变幻来完成,但如果掌握一些方法和技巧,也可以变直白为起伏,改散漫为凝练。如何将事件写得波澜起伏呢芽穴一雪巧妙设置悬念设置悬念,是指在文章中故意巧设疑团,推进情节发展,以引起读者期待、关注的一种方法。这种写法,常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  相似文献   

17.
所谓“避复”,即在写作或说话时,为了避免词语、句子的重复而选取同义(或近义)词语、句子来代替。适当地运用这种辞格,可以消除形式上的单调、呆板,呈现出错综变化、曲折多姿,使人感到活泼清新、起伏有致、顺口醒目、音韵铿锵。在各类文章中,避复的运用有以下几种形式:一、分叙式。对事物进行多角度的描述时,有目的地选用不同的词语  相似文献   

18.
寻人启事     
“文似看山不喜平”。这篇小小说文字平实,篇幅不长,但却能构建曲折的情节,造成起伏的波澜,从而带给读者美好的阅读感受。这告诉我们.文章不一定只有靠优美的语言取胜.曲折的情节设计、精心的结构安排,有时也能带来奇妙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故弄玄虚”的写作方法,就是特指把文章的内容写得曲折起伏,能够引发读者的好奇和关注,满怀浓厚兴趣随着你的“笔踪”去寻“玄”探“虚”。但这个“曲折起伏”绝不是闭门造“文”,瞎编乱诌。它应该既出人意料又合情合理。  相似文献   

20.
海南建省二十年,海南职业教育随着海南经济的起伏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文章回顾了海南建省二十年职业教育发展的得与失,提出加快海南技能人才培养步伐,提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