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有人的存在,就会有生命的存在,但有生命的存在并不等于有生命的价值,人类在延续的过程中,就会有历史的教育,但有历史的教育并不等于有提升生命质量和生命价值的教育,到底什么样的历史教育才能培养出一个尊重生命、尊重历史、对未来负责任的完整意义上的人呢?  相似文献   

2.
在语文教学中需要渗进生命教育,生命是教育的核心,也是教育是唤起生命意识,培养生命智慧,追求生命价值的教育,他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存在形态,点化和润泽生命就育的本源。那么,怎么将教材文本中的生命意识挖掘出来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呢?一"、读"出感情教材中有许多语言优美、富有情韵、朗朗上口的作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  相似文献   

3.
朱敏 《成才之路》2011,(23):30-31
教育是培植生命的事业,教育的价值,在于真诚地关爱每一个生命的发展。而语文教育中,缺乏生命教育意识,忽视学生作为生命的存在,所以,在语文教育中渗透生命教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4.
随着高校大学生自杀、暴力等现象的增加,生命教育研究成为一项重要的课题。人是自然生命和价值生命的统一体,自然生命与精神生命的成长和完善都离不开教育,教育是人的生命存在形式的活动。尤其是高校更应该成为人的生命意识的激发者,积极主动承担生命教育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姚铁意 《考试周刊》2010,(35):47-48
哲学家黄克剑在《回归生命化的教育》中论述:教育有三件事情要做,授受知识、开启智慧,点化和润泽生命。他说:"知识"处在教育边缘,它的内在根据可以寻索到"智慧";而"智慧"的运作必须在一定的价值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大学生中漠视身心健康、践踏自己生命或者伤害他人和他类生命的事情时有发生,反映出当代大学生生命责任的缺失。高校对当代大学生进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提升生命价值的生命责任教育,可以促进当代大学生与自身、与他人、与自然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列维纳斯他者责任理论对大学生生命关怀教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梳理了列维纳斯他者责任理论的核心价值,提出在生命关怀教育中强化大学生他者生命责任意识,在对他人负责的同时形成对自己生命的负责态度,实现他者责任和自我责任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为深入了解大学生生命观现状,采用自编问卷对安徽某大学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大学生对生命存在认识正确,有明确的人生目标,能正确看待死亡,遇到极大挫折时不会有自杀的想法,对生命教育有较大需求,但有一部分大学生的生命观有偏差,生命态度消极、人生目标不确定、不能正确看待死亡,选择自杀作为解脱方式,对生命教育淡然。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大学生的生命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科学合理的生命观。  相似文献   

9.
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  相似文献   

10.
一、教育的生命意蕴人是一个有生命的存在。生命结束了,人也就不复存在了。教育,作为培养人的活动,与人的生命之间存在着一种内在的、本体的联系。首先,教育源于人的生命需要。人是具有双重生命的存在,“他既有被给与的自然的生命,又有自为创生的自为生命,我们可以称前者为‘种生命’,称后者为‘类生命’。种生命和类生命的区别,可以从我们平常所熟悉的个体生命和社会生命、物质生命与精神生命、自然生命与文化生命、自在生命与价值生命、本能生命与智慧生命等等的区别中去理解。”[1]无论是人的种生命的存活,还是人的类生命的创造和实现都…  相似文献   

11.
张婷 《教育教学论坛》2012,(28):171-172
生命是教育的根基,没有生命,教育也就失去了意义。明确生命教育的重要价值是十分必要的。因此要了解生命特点、感悟生命美好;体认生命尊严、珍视生命存在;激扬生命活力;探寻生命意义;绽放生命的色彩、以实现生命教育的重要要义的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一个教师,自他从事教育工作的那天起,也就拥有了自己的教育生命,那就该活出教育生命的意义,实现自己教育生命的最大价值。然而,在我国人数逾千万的中小学专任教师队伍中,仅视教书为谋生职业,倦怠教学且力不能胜,岁未老而心先衰者,不在  相似文献   

13.
用生命哲学解读教师文化,对增强教育的生命意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文化品位均有现实意义。教师文化要在追求卓越中探索生命意义、启迪生命智慧、提升生命价值;要在教育实践中感悟生命的存在、生命的深不可测、生命的创造;要在教育活动中体现生命存在的价值认同、生命存在的主体间性、生命存在的生态观照。  相似文献   

14.
教育与生命密不可分,生命是教育的原点、教育是生命发展的需要。然而信息时代的到来,技术主宰着一切。浮躁和功利的社会,让教育与生命本着偏离。教育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忽视了"人性"的培养,如果教育缺乏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存在就会失去意义。因此教育必须回到生命本真,只有植根于生命的教育,才有存在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淑娟 《考试周刊》2012,(54):146-147
生命价值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思潮,是生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关当代大学生漠视生命的新闻报道屡见不鲜,无不叫人寒心。这无疑暴露出当代大学生在生命价值教育方面的缺失和不足,也是给高校生命教育的当头棒喝.探索当代大学生生命价值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就显得十分必要和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高校不可忽视的历史责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敬重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现实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的生命教育却处于极度贫瘠的状态——专职教师缺乏,专门研究机构匮乏,研究成果效度低下。本文首先对生命教育的概况及内涵进行概述,然后论述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起点是人的生命.关注生命,敬重生命,进行生命教育是高校永恒的主题,也是高校必须承担的历史责任.现实的教育环境下,高校的生命教育却处于极度贫瘠的状态--专职教师缺乏,专门研究机构匮乏,研究成果效度低下.本文首先对生命教育的概况及内涵进行概述,然后论述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最后提出高校承担这一历史责任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理性主义成为教育领域的主导价值倾向后,教育的生命意识就被遮蔽、被排斥,并逐渐边缘化。追问教育的生命意识就是正确认识教育中的生命存在,让教育从生命生存的教育走向生命存在的教育。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教育理论界对于生命教育(life e-ducation)内涵的理解还没有形成共识。有学者认为,“所谓生命教育就是为了生命主体的自由和幸福所进行的生命化的教育。它是教育的一种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种内在形态。”“生命教育的宗旨就在于: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1〕也有学者认为,“生命教育就是指对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过程中,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生存意识,陶、生存能力培养和生命价值升华,最终使其生命质量充分展现的活动过程,其宗旨是珍惜生命,注重生命质量,凸现生命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教育的元命题--关注生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注生命是一个严峻而现实的教育问题 如果一个人不懂得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珍爱生命和光大生命,那么,不管他有多聪明,学识有多高,倘若遭受重大挫折或打击,或者感到前途渺茫,生活无助时,就有可能将自己——有时连同他人的生命毁于一旦。作为教师,如果不懂得尊重生命,关爱生命,在面对学生时就会做出一些非人性化、漠视生命存在的反教育行为。教育,最基本的功能是育人性,育人,首先应是培育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