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爱如白纸     
有一位结婚不久的女子,她回到娘家总爱在父母面前诉说丈夫的不是,历数他的缺点。父亲听了不以为然,他拿出一张白纸,在上面画了一个点,然后他拿着纸问女儿:“你看上面是什么?”女儿不假思索地说:“黑点。”父亲再问,女儿又说:“是黑点啊。”父亲说道:“难道除了黑点,你就看不到这一大块白纸吗?”女儿听了若有所思,她明白了。从此以后,她不再在爹娘面前数落自己的丈夫,两口子的感情也比以前好多了。爱如白纸,我们注意的应该是整张的白纸,而不应是上面的一些黑点。夫妻之间是这样,同事、朋友之间也是如此。装配爱如白纸  相似文献   

2.
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老师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一个学生:“你看到了什么?”“一个黑点。”“难道你没看到这张白纸吗?眼光集中在黑点上,黑点会越来越大的。”接着老师拿出一张黑纸,中间画有一个白点。“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白点。”“太好了,”老师高兴地笑了,“无  相似文献   

3.
梨树(小班)材料与工具:白纸、花生壳、水彩笔、胶水。制作方法:1.先在白纸上画好梨树,涂上颜色。2.将花生壳用胶水粘在梨树上,再给梨添上梨把儿就完成了(图①)。  相似文献   

4.
一纸三谜     
联欢会上,主持人拿出一张白纸,对大家说:“这张纸上什么也没有,就以它做谜面,猜句成语。”接着,他又拿出一个圆规,在那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加圆,并指着那个圆说:“这是第二个谜面,猜我国一个城市名。”说完,他拿起一把剪子,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了下来,然后把那张白纸的圆洞贴在眼睛上  相似文献   

5.
游艺转盘     
一纸三谜联欢会上,主持人拿出一张白纸,对大家说:“这张纸上什么也没有,就以它做谜面,猜一句成语。”接着,他又拿出一个圆规,在那张白纸上画了一个圆,并指着那个圆说:“这是第二个谜面,猜我国一个城市名。”说完,他拿起一把剪子,把画在纸上的圆剪了下来,然后把那张白纸的圆洞贴  相似文献   

6.
小时候听童话,妈妈说: “小宝宝都是天公爷爷画出来 的,他拿了张纸,涂两个圈就成了眼睛,弄点草,那就是头 发。有的时候,天公爷爷也会偷懒,拿了爸爸的像在白纸上 印一下,再用妈妈的像印一下,所以世界上的小宝宝都是又 像爸爸又像妈妈。”  相似文献   

7.
小山 《福建教育》2011,(11):11-12
忽然想起我女儿幼年画的一些三脚猫来。那时她大约3岁,对彩笔无端地喜欢,放到她手上,她就往白纸上划动,一边拿不稳画笔横七竖八地“运笔”。小嘴巴一边嘟嚷“太——阳,太——阳”!笔下就有了一个不圆的圆圈,圆圈四周长着长短不齐的杠杠,她还想当然地给“太阳”画了两只距离颇宽的眼睛。  相似文献   

8.
美德的剥夺     
下班买回一袋梨,女儿从袋里拣了一个最小的。看到这一切,我很高兴,夸女儿有孝心。作为对她的孝心的奖励,我拣了一个最大的梨,换回了她的小梨,一看,这小梨还有虫眼,就随手丢进了垃圾桶中。这不是当代版的“孔融让梨”吗?看着女儿津津有味地吃梨,我陶醉在父女这出精彩的表演中。一回头,看到女儿拣的、被我扔进了垃圾桶里的小梨,我的心一颤,悲伤像乌云笼罩了我的心。做家长的当然对孩子灌输着孔融那样的孝悌品质,孩子当然对“让梨”的故事耳熟能详。我们讲着,孩子听着;孩子讲着,我们听着。孩子与我们都深刻地理解了“让梨”故事中的高尚美德。…  相似文献   

9.
有一天 约朋友到我家切磋国画技法 5岁的女儿聪聪和朋友的孩子也,,每人拿一枝毛笔趴在地板上画来画去 我和朋友边画边谈 一幅丝瓜图即 。 ,将完成时 女儿跑过来 妈妈看我的 说着踮起脚尖 侧锋一笔 朋友惋惜 , :“ 。” , 。地说 败笔 败笔 女儿听不懂朋友的话 还歪着头一个劲儿地问 阿姨 :“ , 。” , :“,我画得怎么样 朋友看着我 哑口无言 我接过话头说 聪聪真行!你看 ?” , 。 :“ ,你画的金鱼还挺漂亮的 我边说边提笔在女儿那一笔上勾了几下 把它 。” ,变成了一条金鱼 我又说 只是 这条金鱼掉在丝瓜架下了 一会儿就会 。 :“, ,渴死的 女儿想了一下说 那就给它画上鱼缸吧 在我的鼓励下 女儿又 。” :“ 。” ,画上了鱼缸 一个不规则的圆 女儿很满足地又和朋友的孩子画画去 —— — 。了 ...  相似文献   

10.
【模拟题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老师在黑板上挂了一张“画”:白纸中画了一个黑色圆点。“你们看见了什么?”老师问。全班学生一起回答:“一个黑点。”  相似文献   

11.
四月的明媚阳光下,我支起了画架,开始画记忆中的金色年华。 起稿 不管画什么都要用铅笔起稿,灰黑的线条流淌在白纸上,像极了简单又纯粹的童年。  相似文献   

12.
今天刘老师留给我们的作业可真是与众不同——赋予一张普通白纸以意义。 回到家,我拿着那张白纸苦思冥想,到底怎么做才能将它变得有意义有价值呢?突然,我灵机一动,每天我上学时妈妈都会千叮咛万嘱咐,母爱不正是最有意义的吗?于是,我拿起铅笔,在这张白纸上一笔一笔地画起来。我们学校没有美术课,我又没有这方面的天赋,光画一个圆,我就擦了又画,画了又擦。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新理念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我听到一个故事:有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给大学生做心理讲座时,首先在黑板上挂上一张大白纸,然后用黑笔在上面画了一个点,问大家看到什么。在座的人异口同声地说:“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又问:“只有一个黑点吗?”大家沉吟一会儿,又纷纷说:“还是一个黑点。”心理咨询师不无遗憾地说:“为什么看不见这样大的一张白纸呢?”’[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初中生》2002,(Z3)
一天,在非洲加纳的一所中学里,有位老师走进教室。他拿出一张画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你们看到了什么东西吗?”学生们都盯着那黑点,大声地说:“一个黑点!”老师听了很沮丧:“难道你们当中,就没有一个看到这张白纸吗?把目光老盯在那黑点上,黑点就会越来越大。在生活中,你们看问题可千万不能这样啊!”然后,老师又拿出一张中心画有白点的黑纸,问他的学生:“孩子们,这次你们看到了什么呢?”学生们大声回答:“一个白点。”老师高兴地笑了:“好极了,孩子们!盯住生活中那些美丽的白点,并把它们深深地刻在心扉上,成为推着你前进的动力,那么,你们的人生就会变得多姿多彩。”  相似文献   

15.
记得有人曾经说过:“幼儿纯真的心灵就像一张白纸。”如杲想让这张白纸变得美丽而多彩,需要精心地描绘与呵护,而为这张白纸画上第一笔的就是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师,如何才能画好这关键的一笔呢?我认为首要条件就是自身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与文雅的言谈举止。幼儿一进入幼儿园,最先接触的就是教师,最先感受到的就是教师的言谈举止。教师就像一面镜子.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模仿着教师的一言一行。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去幼儿园接孩子回家,老师交给我一张纸,说:“这是茜茜的手工作业。”我高兴地接过女儿的“作业”,只见白纸正中央歪歪斜斜地贴着一盆涂过色彩的剪纸花。我问女儿:“这盆花是谁剪贴的?”她歪着小脑袋,得意地说:“是老师剪的,我自己贴的。”就是这件并不象样的“作品”鼓舞了我,从此我每天晚饭后,都教她剪剪贴贴。初开始,我找一些简单的图画,如苹果、桃、桔子、萝卜等,让她观察它们在图片上所处的位置,接着剪下这些实物图,教她仿照原来位置用浆糊把它们贴在白纸上。后来,我有意把某个实物图一分几块,让她自己再拼成一个完整的。等到女儿基本掌握了粘贴简单实物图的方法后,我又  相似文献   

17.
目前,“黄页”已风行全球,我们也可在电话号码簿上见到“黄页”或“中国黄页”字样。“黄页”是什么?其实,“黄页”就是电话号码簿。说得更确切一点,它是一个分类的电话号码簿。既然黄页就是电话号码簿,又为何要多此一举称“黄页”?原来。这就像我们平常喊一个女孩子不叫她姓名而叫爱称一样。据说,某印刷厂为北美地区印刷电话号码簿,不巧厂内的白纸已经用完,而黄纸尚多,于是就以黄纸代替白纸印刷电话号码簿,没想到印出来的电话号码簿更显新颖、别致,倍受用户青睐。由此,黄色便成了电话号码簿的象征和标志。许多出版商即使使用白纸印刷电话号码簿,也要在白纸上加印黄的底色,以显示电话号码簿的特征和色彩效果。  相似文献   

18.
树上树下     
美术课上,老师叫我们画一画“树上树下”。我好奇地问老师:“什么叫‘树上树下’,怎么画?”老师介绍道:“要画‘树上树下’,先在白纸上画一棵大的树,再画‘顶楼’住着谁,中间又住着谁,最后画‘底楼’住着谁。”老师边说边不由自主地在黑板上画了一棵大树,又在“顶楼”画起了小鸟,在中间画出了小蚂蚁一家正在看电视,“底楼”住着一只小田鼠,正在睡大觉。我“咯咯”地笑了起来,同桌问我为什么要笑,我说:“好玩呀,田鼠白天还在洞里睡大觉,真是懒死了。”我觉得画“树上树下”真有趣,于是也兴致勃勃地动手画起来。指导老师包丽华插图梓廷树上树…  相似文献   

19.
我听过这样一个画苹果的故事:美国老师带一袋苹果到教室,每人给一个,告诉学生可以嗅,可以摸,也可以吃,然后画出苹果。结果美国的孩子第一遍画出来像西瓜,第二、第三遍画出来的像梨,第四遍才有点像苹果了。日本的老师带一个苹果到教室,他拿着苹果在教室来回走动,告诉学生可以看,也可以摸一下,结果学生第一遍画出来的像梨,第二遍有点像苹果了。中国的老师带一枝粉笔进教室,告诉学生打开课本第几页,说画苹果有三个注意事项,然后学生拿出纸和笔,跟着老师在黑板上演示画,结果中国的孩子第一次画出来的苹果就非常像。美国的孩子画得不像苹果,但是…  相似文献   

20.
笔尖在白纸上天马行空般地打着转儿,留下或深或浅的痕迹。就像孩童面对尘世的无措。然而最终还是跌跌撞撞地画了一个并不优美的圈儿,美其名日笔尖上的梦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