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 有人说,青春期是花季的年龄,朦胧的年龄,更是易犯罪的年龄。如何正确引导、教育青春期青少年健康成长,已成为学校、家庭、社会积极探讨、关注的热点问题。 国外研究资料认为,青春期初期是个体发展的“危险期”。犯罪冲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青春“危险期”的生理发育和心理发展引起的。 1.生理发育“危险期”。青少年正处于发育高峰阶段,由于发展的原因,身体某些部位发展速度快,经常失去平衡,引起“自我感觉”不协调,难以平静,特别好动,精力过剩,以释放大量生理能量来求“自我平衡”。正因为这样,导致他们对物质和精神方面的欲求比成人更强,这种强烈欲求对本身来说就是一种潜在“危险”,而这种生理发育的“危险”,又具体反映到这时期心理发育的“危险”上,它正是驱使青少年发生犯罪冲动的内在动力。有些青少年往往从贪图吃喝玩乐,从小偷小摸发展到强抢、盗窃,最终走向犯罪。  相似文献   

2.
最近几年,青少年犯罪比率不断上升,这已经成了一个比较严重的社会问题。早在2004年,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就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共青团组织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集中开展“青春自护”活动。今年,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更是采取各种措施,开展多种形式的“青春自护”活动,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提高青少年安全自护能力,从而减少和防止未成年人意外伤害事件的发生。其实,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需要全社会配合,更需要广大青少年自身努力。“为了明天,青春自护”,青少年朋友们,马上行动起来吧。  相似文献   

3.
岳峻 《甘肃教育》2001,(10):8-8
现在许多家庭和学校偏重学生智力发展,只关心身体的健康,忽视了心理健康,导致青少年产生逆反心理、轻生现象、攻击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据统计,全国有心理疾病病人约1600万,而其中1/3是儿童、青少年。因此,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刻不容缓。一、青少年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青少年时期是身体、心理发生转变的一个重要阶段,他们正处于半独立半依赖、半幼稚半成熟状态,被称之为“心理断乳期”“青春躁动期”或“成长关键期”,而学习的压力、价值的取向、不良风气的影响等最易使青少年在认识上出现一片“真空”…  相似文献   

4.
青春萌动期是青少年自我觉悟、个性品质逐步形成阶段。在进行青春萌动期教育时,要注意纠正以下几种错误认识:“不用学——自然知道” 的观点;“负暗示——诱发性错” 的观点;“有余悸——封闭保险” 的观点;“性教育——影响教学” 的观点。青春萌动期教育何时开展为宜,我认为,主要从青少年身体发育情况来确定。据调查资料,我国现有的孩子“性成熟开始的平均年龄,男孩是十四岁左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犯罪心理的形成是外在不良因素与他们心理发展过程中不稳定因素相结合的产物,其中社会学因素起主导作用。本文试从“黄”、“灰”、“黑”三色污染等社会学方面对青少年犯罪心理的成因及防治对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十四、五岁的青少年,正处于尚未成熟的发育期,个人行为稳定性差,好奇心强,易冲动。如果没有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很有可能成为"性问题学生"。青春靓丽的少男少女们,他们正处于青春的骚动,被光怪陆离的"性"所诱惑,这是他们成为"性问题学生"的一个主要原因。这些"性问题学生"因为"性"走上犯罪道路的也有很多。  相似文献   

7.
当今世界,青少年犯罪现象在许多国家有增无减,危害极为严重,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人们称之为目前的“三大公害”(其它两害是→环境污染、吸毒贩毒者。青少年居多)之一。一些社会学家把青少年犯罪称之为社会的“瘟疫”、“癌症”,是可能导致社会、城市毁灭的危险因素,这不是无道理的。正因如此,世界上不少国家的人们对青少年犯罪及其对策纷纷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8.
1990年以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犯罪初始年龄提前了2至3岁。黔南州的未成年犯罪以盗窃最突出。处在青春发育期心理不稳定,是非辨别能力差,好冲动,是未成年人犯罪的内在因素,而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因素也不容忽视。因此,要重视健康文明的家庭教育,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作用,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青少年犯罪一直居高不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而家庭的负面影响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的主要原因。为人父母者,应当好“第一任老师”,重视家庭的教育功能,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0.
现实生活,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圈”,五彩缤纷,充满着青春的气息。然而,不少学生却缺乏对这种生活的积极感受、主动发现的能力,从而失去了无数次撒布写作种子的机会和催发写作冲动的灵感。  相似文献   

11.
一青少年犯罪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所熟知的,但关于是什么因素引起这种社会现象,却不象它的现象一样人人皆知,甚至可以说是知之不多,知之不深。理论界关于青少年犯罪原因的认识,就象青少年本身一样,显得五花八门,可谓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古典犯罪学派”认为,犯罪是出于个人意愿,是个人的主观使然。“生理学派”则从生理学出发,认为犯罪是由于生理因素引起的,如认为器官的退化与返祖现象是犯罪的病根,认为分泌腺的失调和染色体结构异常是犯罪的原因,甚至有人还认为犯罪可以遗传。后来有的研究者受弗洛  相似文献   

12.
何佩弦 《天中学刊》2001,16(Z1):96-96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面临的带有普遍性的、严重的社会问题,被称为世界的“三大公害”之一。如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也是我国党和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十分重视的问题。事实上,青少年犯罪是一种社会现象,情况十分复杂,是由家庭、学校、社会等多种因素造成的。其中,学校忽视全面教育,教育不当或不充分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导致青少年犯罪的重要的潜在因素。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科教兴国”战略的进一步实施,我国的教育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辉煌成就。但是,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日益剧增的情况分析,学校教…  相似文献   

13.
当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天魁 《甘肃教育》2009,(12):10-11
在许多发达国家,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而在我国,青少年犯罪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且呈现出新的特点:一是犯罪类型“多样化”。不仅有打架斗殴、流氓滋事,而且盗窃、抢劫、强奸案件也不鲜见。二是犯罪年龄“低龄化”。很多青少年11岁-12岁开始犯罪,14岁-16岁达到犯罪高峰年龄,  相似文献   

14.
<正>青少年犯罪是我国当前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近几年来,有些城市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犯罪性质也更趋恶劣。青少年犯罪上升的原因很复杂。既有外部的不良客观条件,也有其内在的心理因素。“四人帮”煽动打砸抢的遗毒,资产阶级极端利己思想的腐蚀,外国资本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渗透以及封建意识残余的影响,都是外部的社会因素。而青少年旺盛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当“青少年”与“犯罪”结合在一起的时候,则是一个深重的社会问题.将青少年可能的犯罪行为扼杀在将要发生而未发生的的阶段,是预防犯罪工作最理想的状态.论文从三个方面入手,分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的现状,特点,结合青少年所处社会环境,系统的分析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青少年犯罪内在机理新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人们往往把青少年犯罪归结为社会、学校、家庭、个体等因素的诱发物,但具体如何发生却研究不足,没有真正揭示青少年犯罪的内在机理。本文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因素;外在环境和条件是青少年犯罪的诱发因素;权益侵害是青少年犯罪的激活因素;个体素质是青少年犯罪的调节因素;而青少年犯罪的行为选择是借助于心理机制来实现的。研究青少年犯罪的机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少年犯罪是全球普遍关注的问题,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从青少年个人、家庭、学校、社会四个方面来分析。影响青少年犯罪的个人原因主要是青少年身心发展的特点;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因素主要是家庭氛围不和谐和家庭结构缺损;影响青少年犯罪的学校因素主要是教育内容不平衡和管理体制不健全;影响青少年发展的社会因素主要是不良社会文化和不良社区氛围。探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目的在于预防青少年犯罪。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青少年犯罪成为我国社会一个引人注目的问题。“文革”前,我国青少年在整个犯罪人数中仅占20—30%,可以说是世界上青少年犯罪率最低的。可是现在青少年犯罪在整个犯罪人数中竟这70—80%。因此,如何防止青少年犯罪和挽救失足的青少年应成为很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青少年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并也是极为复杂的。这里,我主要就青少年犯罪的心理特点作一些粗浅的分析,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和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9.
在现代社会生活中,青少年犯罪已经成为席卷全球的社会问题,必须倍加重视。青少年在这个时期会因身体的变化对心理产生重大影响,若在不当的条件或者诱因下青少年可能会走上犯罪的道路。我们应当预防青少年犯罪,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环境,结合青少年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索预防青少年犯罪的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20.
爱,不能扭曲     
青少年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原因也很复杂。其中溺爱、粗暴等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方法,是造成青少年犯罪率上升的一个重要因素。“自私”的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