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封建法律,由于儒家思想的影响而具有伦理法性质,由此,也形成了中华法系“礼法合一”的特色。儒家思想对封建法律的影响,是通过“以经决狱”、“以经释律"、“以经立法”等方式进行的。这个封建法律儒家化过程,自西汉起,经过陈陈相因的发展,至唐代,最终形成了儒法合流完整的法律体系。由于受儒家思想影响的伦理法更适合中国封建社会的国情,因而其能维系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二千余年。  相似文献   

2.
中国和西欧封建制度存在自然经济背景、社会根源等方面的相同点,以及宗教、人身自由和政治制度方面的不同点。从古到今,中国的社会形态和结构都与西方世界不同。因此与其牵强附会地说秦以后的社会是封建社会,不如说是郡县社会更准确。同时,中国革命在很大程度上反对的是发展到顶点的、衰败的郡县社会,而不是封建社会。中国古代社会既没有奴隶社会,也没有封建社会,当然也就不会自然出现欧式的“资本主义社会”,也更不会有什么“资本主义萌芽”了。  相似文献   

3.
春秋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原有的土地制度受到破坏,新兴的封建势力在夺取政权后,相继实行变法改革,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度,允许“民得买卖土地”。从此,土地私有制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土地制度的主要形式。 土地兼并现象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伴生物, 封建土地私有制的发展,是土地兼并的根源。在封建社会,由于封建土地占有关系不固定,加之土地买卖盛行,必然导致土地兼并现象的出现。土地兼并是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的情况下, 无法克服的经济现象。 土地兼并现象是整个封建社会最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兼并的势力主要有封建官吏、豪强地主和商人等。土…  相似文献   

4.
略述家族主义对唐朝官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封建家族是中国封建政治结构的“细胞”,家族主义是中国封建社会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普遍原则之一.它渗透到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封建国家的行政制度、法律制度、军事制度都和家族主义密切相关.唐朝官制比较集中地反映了家族主义对封建政治的影响和渗透.本文拟就此略抒浅见,就正时贤.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5~15世纪西欧主要农民斗争为对象,探讨其历史作用,透过农民反对封建化,反对封建秩序,幻想恢复公社制时期生活的“倒退”的表面现象,揭示农民用生产和阶级斗争手段直接或间接参与新社会创造活动的实际。一、封建社会初期:奴隶社会瓦解后,农民反对奴隶制、反对封建化,在斗争与较量中确立新秩序;农民在斗争实践中提高本身素质与水平;冲刷社会积污,保持社会正常运转。二、封建繁荣时期:逃亡农奴组成城市——封建社会中最先进的组成部分;英法诸国农民起义虽被镇压而失败,但统治者也作了让步,促进了农奴制瓦解;反分裂,推进国家统一的进程;抵抗外族入侵。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战国社会没能像西欧的封建社会那样直接进化到资本主义社会,却走上了一条漫长的“邪路”,是因为封建土地私有制和地主阶级专制政治存在着严重缺陷。这种缺陷造成了重农抑商的传统和周期性的社会动荡。这种巨大而致命的破坏性,使得中国封建社会一直在进行着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7.
如果说,儒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那末,天主教神学则是西欧封建文化的核心。这两种主体文化作为封建的上层建筑,都曾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制度,使之长治久安。但是,儒学所维护的中国封建社会,显得更为巩固,使中国由先进转向落后,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且儒学的影响仍然残存着。天主教神学所维护的西欧封建社会,却顺利地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使西欧各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天主教之提倡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等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完全消逝。因此,比较研究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两种不同主体文化的兴衰过程及其影响,并进行反思,很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8.
如果说,儒学是中国封建文化的主体,那末,天主教神学则是西欧封建文化的核心。这两种主体文化作为封建的上层建筑,都曾有力地维护了封建制度,使之长治久安。但是,儒学所维护的中国封建社会,显得更为巩固,使中国由先进转向落后,变成了半殖民地社会。且儒学的影响仍然残存着。天主教神学所维护的西欧封建社会,却顺利地为资本主义社会所代替,使西欧各国后来居上,成为世界上的发达国家。天主教之提倡的蒙昧主义,禁欲主义等也在人们的生活中完全消逝。因此,比较研究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两种不同主体文化的兴衰过程及其影响,并进行反思,很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9.
封建社会后期,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封建经济开始解体的历史时期。西欧封建社会在十四、十五世纪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中国封建社会最迟在清代康熙年间也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标志着西欧与中国分别进入了封建社会的后期。无论是西欧,还是中国,在封建社会后期商业资本都日趋活跃。但是,西欧封建社会后期的商业资  相似文献   

10.
纵观整个中国封建社会,从总体上看,中国一直处于长期的社会人口相对滞流状态(注),人们被封闭在狭小的牢笼中,既没有迁徙流动的自由,也没有改变职业的可能,众多的劳动人口就如同“蚁群”一样,各自在狭小的空间内,为生存而承受着繁重的封建义务。长期的社会人口相对滞流,使人们的封建依附关系不断强化;广大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才能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第一册《难老泉》中,作者在叙述晋水如何得名时,为了使行文活泼有趣,开拓知识面,且富有感染力,插入了一段“桐叶封弟”的历史传说,其中有一个细节很值得玩味。作者写道:“叔虞到了唐,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领导人民改良农田,兴修水利,发展农业,使人民生活逐渐安定富裕,就成为唐人爱戴的封建领主。”“桐叶封弟”,是西周初年发生的事,那时正值奴隶制度的鼎盛时期。这里的“封建”与封建社会制度是两个迥然不同的概念,封建社会制度是专指人类社会发展中所经过的一个特定的社会制度,而文中所提及的“封建”则是“封  相似文献   

12.
<正> 教育是国家的基本职能之一,也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标志。十九世纪60、70年代的日本明治政府,通过国内战争,推翻了封建幕府统治,使得政权从封建领主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化的下层武士手中,顺利的摆脱半殖民地危机,形成近代日本民族,使日本由封建社会迅速转变为资本主义社会,建成亚洲唯一一个独立自主的近代资产阶级民族国家。明治维新所以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力于教育,把教育作为国家之“大本”、  相似文献   

13.
中古时期,世界大部份地区皆经历了由前封建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转化的过程,即“封建化过程”。中东的封建化过程开始较晚,大约于10世纪中叶才出现了有条件的土地分封制度,即军事伊克塔制度。统治者把土地以服军役为条件下赐给军人,军人领受土地后总是力图将土地私有化。随着军事伊克塔制的推广,引起了中东社会关系的变化。军事封建主穆克塔对农民的超经济强制和农民对穆克塔的人身依附关系逐渐强化,中东社会的封建化过程加速进行。直到15世纪,这一过程仍未完结。而封建化的未完成,正是中东社会到近代落后于西方的内在历史原因。  相似文献   

14.
郑和下西洋和地理大发现是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日薄西山时期出现的绚丽晚霞。郑和下西洋之后,中国的社会面貌并无多大变化,仍然在封建桎梏下徘徊着;地理大发现却使西欧的社会状况大为改观,封建社会迅速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同样是远洋航行,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却如此悬殊,曾使很多人迷惑不解。笔者认为,这种差异与中国和西欧封建社会不同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不同的基本文化素质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从《三国演义》所描写的三国彼此问的政治军事斗争,阐释封建皇朝是个诸种社会危机的庞大载体,皇权专制的封建统治使中国封建社会的全部历史形成一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亦即由治而乱、由乱而治的周期性恶性循环的客观过程。  相似文献   

16.
<正>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在此期间,中国封建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危机,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逐渐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封建统治者为了挽救和巩固日益衰败垂死的封建统治,他们发动了学习外国先进生产技术为主的洋务运动。他们通过举办军用和民用企业,企图“求富”、“自强”。由于引进了外国先进的技术和机器,采用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管理方式,促使了本身生产关系的某些改变,客观上为中国发生  相似文献   

17.
记得刚入大学历史系时,就听说了这样一个“经典”段子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课上下来,中国不断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因为有的老师信服以范文澜、剪伯赞、吕振羽等为代表的“西周封建说”,有的信服以李亚农、唐兰等为代表的“春秋封建说”,有的信服以郭沫若、杨宽、吴大琨等为代表的“战国封建说”,有的信服以白寿彝、金景芳等为代表的“秦统一封建说”,有的信服以侯外庐为代表的“西汉封建说”,有的信服以周谷城为代表的“东汉封建说”,有的信服以尚钺、何滋全等为代表的“魏晋封建说”……虽说这只是个有些夸大的“段子”,但起码我在大学时上课时,包括选修课在内,古代中国确实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了好几次!而且,这些观点都是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范、剪、吕、郭、侯、尚等都是公认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大家甚至奠基人,你能说他们只有哪一位坚持了历史唯物主义而其他人则违背了历史唯物主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封建社会的上限问题,虽然学术界尚有争论,但不论就“西周封建说”还是“春秋战国之交封建说”而言,我国都是世界历史上最早进入封建社会的国家,这一点看来是没什么争议了。中国封建社会何以延续如此之久,封建社会的发展何以如此迟缓,一直是史学界关心的一个重大课题。老一辈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翦伯赞等同志都阐述过这个问题。邓拓同志更是早在抗日战争以前就专门研究了这个问题并发表过一系列论文。如今经过十年浩劫  相似文献   

19.
《为奴隶的母亲》发表后,许多评论家从社会学、政治学角度予以解读,本则突破这一局限,辟蹊径,把它放在中国封建社会“无我”化的大背景上重新加以审视,并进一步指出:小说的深刻意义在于揭示了封建宗法化对人性的戕害。  相似文献   

20.
一般都以为推动封建社会发展的是农民阶级的斗争、起义和战争即农民动力,但不能用这个理论来解释农民动力在中国封建社会比在西欧封建社会大得多,中国封建社会比西欧封建社会延续时间却长一千多年。学者们大都回避从动力角度来探讨。笔者对推动中西封建社会发展的动力进行比较研究,发现两种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