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任务是有效地对学生进行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训练。那么,常识性课文如何才能更好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呢?现谈谈我教《太阳》一课的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2.
小学语文教材中常识性课文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介绍自然常识的,如《太阳》、《海底世界》等;一类是介绍科学知识的,如《会说话的灯》、《航天飞机》等。常识性课文语言平实。写法上多以说明为主。教学中,很多教师容易把这类课文上成常识课。以语言文字教学为核心,进行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的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学科的特性与任务,常识性课文也应体现这一学科要求。下面根据教学实践,谈谈常识性课文如何根据语文课的特性抓训练点。  相似文献   

3.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常识性讲读课文,与它相配合的阅读课文是《鲸》。课文从一个传说谈起,以激起儿童阅读的兴趣。接着,通过“其实”一词转向事实,具体讲了“太阳离我们有三万万里远。”  相似文献   

4.
《太阳》一篇讲述太阳的特点及其与人类的密切关系的常识性课文。根据学生的认识能力以及本单元训练重点,教学中应着重教会学生掌握下列学习方法:1.在初步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及太阳和人类的密切关系后,让学生知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  相似文献   

5.
《蜘蛛》(第三册)是一篇以观察记录形式写的常识性课文。作者在细致观察的基础上,行文条理清楚,语言形象、准确,情感真切。教学这篇课文,应抓住课文自身的特点,凭借其蕴含着的固有因素,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1.抓住观察因素,激起观察兴趣。这篇课文第一段是全文的总述,其中第  相似文献   

6.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内容浅显易懂,结构层次清楚,说明方法多样。教学时,要根据课文特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强第二个过程教学,处理例如语言文字训练与获取自然科学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初小语文课本中,编选了一定分量的常识性课文,它们是小学语文科教学内容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以前我在教学常识性课文时,总有一个偏向:单纯进行科学知识教育,脱离课文讲科学知识,结果效果不好。通过学习及教学的实践才认识到:教学常识性课文,必须全面实现语文科的教学目的任务。因为它是常识性的课文,必须教给学生有关的科学知识。但是科学知识内容是通过语言形式来表现的,所以又不可以脱离语言形式“架空”地讲科学知识。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我加强了语文科常识性课文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训练的教学,把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的教学与科学常识的传授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并恰当地进行了思想政治教育。现谈谈我教初小第七册语文有关常识性课文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8.
《太阳》教案□凤城市凤凰城区文化小学张桂卿关于教材: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共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太阳离地球多远,太阳有多大,多热三个方面来表述的;第二部分介绍太阳与地球、人类的关系,是分别从太阳与动物、植物,与人类生活等几方面来讲的。本文属常识性...  相似文献   

9.
《太阳》一课浅析和教学设计新疆成倩六年制小语第九册《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这篇课文首先用数据进行比较,具体地介绍了太阳的远、大、热三个特点;接着讲了太阳和人类的关系:有了太阳地球上才有植物、动物;有了太阳才有气候的变化,产生了雨、雪、风;有了太阳人...  相似文献   

10.
赵昆华 《云南教育》2004,(16):34-3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课文以一个动人的传说起笔。分两个部分介绍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密切关系,使学生对太阳有个初步的认识。教学这篇课文的重点,一是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认识太阳的特点及太阳与人类的关系,进行必要的科普知识教育;二是扣住课文的写作特点,了解说明文的写作方法,从而学写简单的说明文。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自主、交流、实践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过程,从中感受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1.
《太阳》是小学语文第七册的一篇说明文,它介绍了一些有关太阳的科学常识,我们称之为常识性课文。怎样上好这类课文,是小学语文讲读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就这篇课文的教学着眼点问题,谈点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2.
如何以语言训练为主线组织阅读教学?一位老师执教的《太阳》一课颇受启发。这是一篇说明文,课文可分为“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两大段。课一开始,老师依据课文特点,单元训练重点,在学生读通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的基础上,设计了两张“阅读训练卡”,依次发给学生,引导全班学生边读课文,边思考,边填写,组织理解性的语言训练。  相似文献   

13.
《黄鹂和山雀》(六年制第四册)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学习,既要使学生懂得一些自然知识,又要让学生受到语言文字的训练。为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中获得知识,我们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相似文献   

14.
小语教材中,常识性课文占有一定比例,编者安排这些课文,目的在于让教师以科学知识的传授为凭借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以培养学生语言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并让学生了解简单的科学知识,以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因此,阅读此类课文,须处理好传授科学知识与语言文字训练的关系,以科学常识的渗透为凭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以语言文字的训练为目的理解科学常识,以求语言文字训练与科学知识渗透的有机统一。一、品析词语,理解语言的准确性小学阶段的常识性课文,大多借助客观事物的具体介绍来渗透科学知识,这类课文在语言方面的最…  相似文献   

15.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主要介绍了太阳的有关知识,说明了太阳与人类的关系。在教学中,要指导学生用一边读一边想的方法读懂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段与段之间的联系,学习课文的说明方法。 《太阳》一课共有八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一至三自然段介绍了太阳的三个特点,  相似文献   

16.
一、说教材《太阳》是九义教材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十课。这一单元的课文围绕“探索自然,热爱科学”这一主题来编排。《太阳》是本单元的起始课,这篇常识性的精读课文,为以后进一步学习说明文打下初步的基础。这篇课文共有8个自然段,1至3自然段集中介绍了有关太阳远、大、热  相似文献   

17.
扎实训练提高读写能力《蝙蝠和雷达》教学建议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周唯巍《蝙蝠和雷达》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七册第五组的一篇讲读课文。这篇常识性课文在叙述上思路清晰,逻辑性强。教学中应根据教材的特点及中年级学生的实际水平,落实重点训练项目,精心...  相似文献   

18.
陈颖 《云南教育》2000,(11):29-29
小学语文第四册的《看月食》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教学常识性课文一是要凭借教材引导学生学习有关的自然常识 ,开阔视野 ;二是要体现语文学科的教学特点 ,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课文中的“我”是通过“看”和“听”来认识“什么叫月食、形成月食的原因 ,以及月亮在月食过程中是怎样变化的”。这三个问题 ,课文不是逐个说明 ,而是交叉阐述的 ,在描述月食的过程中插入了什么叫月食和形成月食的原因两部分内容。根据这一特点 ,可在学生整体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 ,抓住重点变序讲读。一、整体了解课文内容1.低年级语文教材…  相似文献   

19.
《太阳》是一篇常识性课文。通过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太阳的特点以及太阳与地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热爱大自然的思想品质。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一边读,一边想”的读书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说明事物所采用的正确方法,并能把这些方法运用到说话和写作中。一、理清文章脉络,掌担课文内容我们生活在太阳下,似乎对太阳很熟悉,其实我们对太阳知之甚少。在学习本课前,可先让学生谈一谈自己对太阳的认识,然后再用课文中关于太阳的传说导入新课.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1.在学生初读课文后提问…  相似文献   

20.
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十二册17课《琥珀》是一篇常识性课文。我们认为它有两个显著特点:其一,它是一篇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其二,它不是一般常识性课文,而是一篇文艺性的说明文。教学时,应抓住这两大特点,教出本课特色。一、培养学生用辩证观点看问题的能力本组教材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抓住要点,考虑周到》。这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在教材中的具体体现。这不仅是表达的需要,而且是培养未来人才具有良好的认识事物的基本素质的需要。教学中,我们抓住课文的重点——琥珀的形成过程,提出三个问题:①琥珀的形成分哪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