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陕西省汉中中学创建于清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当时名为“汉南书院”,是清代汉中府的最高学堂,迄今已有250年的历史,自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汉中中学有了令人瞩目的长足发展,1982年改名为“陕西省汉中中学”,现为陕西省重点中学,同时被列为陕西省10所创全国一流的学校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代乾隆、嘉靖年间,景德镇出现了一个陶瓷专科教育的原始雏型——景仰书院。 景仰书院创建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据乾隆版《浮梁县志》载:“乾隆四十一年,监生沈大振等输田六十二亩,捐银二百余两。”“侯世爵、林大荣等捐银四百七十余两。”经当时驻镇饶州府同知——兴圣纪的同意和督办,将净土庵改建为景仰书院。同治版《饶州府志》也记载了此事:“景仰书院在景德镇江家坞”。  相似文献   

3.
戚学标年谱     
戚学标,浙江太平人(今温岭),乾隆四十六年进士,自乾隆五十九年,至嘉庆十一年,这十三年间,任涉县知县。道光元年至道光三年,授宁波教授。多次在孔继涵家开馆,执教过鹤鸣书院、紫阳书院、崇文书院等。主要交往人物有洪枰、黄河清、宋世荦、孔继涵、徐秉文、赵希璜、崔述等。  相似文献   

4.
<正>安庆师范学院与皖江文化有着深刻的历史渊源。清代光绪二十三年。发源于桐城派的清代安徽省学敬敷书院移建于此。“敬敷书院”长廊、安徽大学红楼作为安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见证了安庆师范学院百年办学的历程:敬敷书院换校名、迁校址、改校制,昭示着皖江文化的和合内涵。 一 安庆敬敷书院是清朝安徽最大、办学时间最长的官办书院。1652年(清顺治九年),江南省操江巡抚李曰芃在安庆建立了培原书院:1733年此书院由私人办学改为官办;1736年换名为“敬敷书院”。桐城派领袖、经学大师姚鼐于乾隆四十五  相似文献   

5.
景仰书院是景德镇历史上一所普普通通的书院,自从《江西教育》1983年第9期,在“江西教育掌故”专栏,发表熊寥同志《景仰书院——陶瓷专业教育的雏型》(以下简称《雏型》)以后,引起了人们对它的广泛兴趣。几年来,我们为此接待了不少人的热情问询。下面将查获的文献资料和访问资料作一整理,同时就《雏型》史料失真作些评说。一、景仰书院的创办史料景仰书院的创办史料,主要见于乾隆四十八年版和道光十三年版的《浮梁县志》。道光《浮梁县志》,称景仰为景德镇书院。它建于景德镇江家坞,原名净土庵,旧为僧居。乾隆  相似文献   

6.
陆丰城东南,有座龙山。陆丰县令王之正在《金龙山种树记》中曰:“山不甚高,而地脉隆隆然,蜿蜒磅礴,势若连城复壁。——诚学者之藏修游息之善地矣!”早在清朝乾隆七年(1742年),陆丰知县陈冠世于龙山南麓建龙山书院,到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龙山书院改为“龙山高等小学堂”,成为陆丰最早的书院之一,1924年又改为“龙山中学”。从龙山书院到龙山中学的二百多年间,风起云涌,英才辈出。全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主要领导之一的张威,就是当年从该校的学生领袖成长起来的陆丰县委书记。龙山中学师生继承先辈的革命光荣传统,龙起砚池朝北阙,山挥笔柱…  相似文献   

7.
《教育科学论坛》2010,(11):F0002-F0002,I0001,I0002,F0003,F0004
成都市新都区谕亭小学前身是清代新都县的最高学府始建于清乾隆侣年(公元1753年)的“龙门书院”。1904年,“龙门书院”改为“新都县立高等小学堂”,成为新都县第一所公立小学校。学校现有40个教学班,  相似文献   

8.
大凡名校,都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山西忻州第一中学前身是清朝乾隆年间创办的秀容书院,追溯其办学历史,已有228年的光辉历程。忻州,古称九原,北魏称秀容,位于滹沱河之滨,素有“晋北锁钥”、“三关总要”之美称。这里自古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盛出忠义节烈、文雅风骚之士。从一代宗师元好问到品学绝冠的傅山,其遗踪故土均在忻州。据考证,早在明代嘉靖十一年(1532年),忻州即有书院,设于忻州州学之内,其后湮没于历史尘封。到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秀容书院成立,地址在明弘治五年(1492年)州学之旧址,即九龙岗旧文昌寺西侧。之所以叫秀容书院,…  相似文献   

9.
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广东省陆丰市龙山中学前身为龙山书院,始建于清朝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1924年定名为龙山中学。学校确立了让每一位学生都成为个性张扬、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现代文明人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0.
重庆七中有252年的建校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乾隆二十三年(公元1758年),川东兵备道宋邦绥将渝州书院迁至重庆炮台街洪崖坊,并更名为东川书院。光绪二十九年(公元1903年)废书院,兴学堂,东川书院改名为重庆府中学堂。后又陆续更名为重庆联合县中、重庆共立高级中学、重庆联合高级中学、四  相似文献   

11.
书院,是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所立讲学肆业之所。其名始于唐代。书院用以讲学,则始于唐末。 零陵古代有书院则始于宋朝,续创于元,明,发展于清。宋时零陵有书院5处,宋理宗皇帝曾赐“道州濂溪书院”题额一付。元顺帝至元三年(1337)祁阳创办浯溪书院。到明代。由于王守仁等人的倡导,一时私人书院大增,零陵有书院15处。但是延至清初,或因战乱,或因经费不断,或因年久院舍失修,已废14所。至清乾隆时,由于  相似文献   

12.
旌德县洋川毓文书院,在清代乾隆嘉庆年间,是全国当时几所著名的书院之一。实堪与当时杭州之“诂经精舍”、广州之“学海堂”鼎立媲美。  相似文献   

13.
《教师》2014,(13):F0003-F0003
湖南省保靖县实验小学始创于公元1746年(乾隆十一年),前身为莲塘书院。风雨变迁,几易其名,1962年4月1日,更名为“保靖县实验小学”。现有在校学生3232人,90%为土家族、苗族儿童,46个教学班,在职教师176人。是湘西地区一所百年老校。  相似文献   

14.
顾广圻,字千里,号涧,元和(今苏州)人。被人誉为“清代校勘学第一人”。其生卒年,向来说法不一。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一年(1766),卒于道光十五年(1835),日本神田喜一郎编《顾千里先生年谱》、赵诒琛编《顾千里先生年谱》、叶昌炽《藏书纪事诗》诸书主此说;或谓生于乾隆三十五年(1770),卒于道光十九年(1839),姜亮夫《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15.
《小学教学(数学版)》2011,(5):F0004-F0004
河南省洛阳市宜阳县城关镇中街学校是一所具有厚重文化积淀的全日制学校。其前身是建于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的“锦屏书院”,民国初年为“宜阳县立高等学堂”,1956年更名为“宜阳县第一小学”,1969年9月正式命名为“城关镇中街学校”。  相似文献   

16.
宋湘,字焕襄,号芷湾,广东嘉应州人(即今梅县)。清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出生在程乡的一个农村中,父亲是个知文识礼的读书人,在家庭教育的薰陶下,宋湘在少年时很聪颖,九岁能作诗写文章,从师学习,刻苦攻读,乾隆五十年,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然后北上京城参加朝廷礼部举办的考试四次;乾隆五十八年在名师陈榕溪官舍读书达五年之久,至嘉庆四年(公元1799年)考中了进士。嘉庆六年,应惠州知府伊秉缓(号墨卿,福建汀洲人)的聘请,任惠州丰湖书院主讲(一说是山长即院长),  相似文献   

17.
溧阳市实验小学坐落在美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区天目湖畔,前身是溧阳历史上的“平陵书院”,创建于清乾隆46年(公元1781年),是溧阳历史上的第一所学校。悠悠100多年的风雨沧桑,薪火相传,使学校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底蕴,逐步形成了大气、厚重、求变、创新的优良校风,并日益焕发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浙江教学研究》2010,(2):F0002-F0002
武义县壶山小学,座落在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城,前身为乾隆三年(1738)武义知县张人嵩创办的“近思堂”,后易名壶山书院。光绪二十八年(1902),  相似文献   

19.
张澍,字介侯,武威人。张澍《会试(石朱)卷·履历》:“张澍,字百沦,又寿毅,号介侯,又鸠民。行一。乾隆庚子年十月初一日生,甘肃涼州府学附生,武威县民籍。……住府城内吉府里。”按张澍生年,颇有问题。张澍《养素堂诗集》卷二十《题秦蓉庄(震钧)都转夫子遗照》诗“撰杖从游自弱年”句下自注云:“甲寅岁乡试,澍年十四。”“甲寅”,即乾隆五十九年(公元一七九四年),据此上推,则乾隆四十六年辛丑(公元一七人一年), 是他的生年。冯国瑞的《张介侯先生年谱》、姜亮夫的《历代人物年里碑传综表》,  相似文献   

20.
张舜徽教授主编的《中国史学家传》的出版,在普及历史知识的通俗读物领域里填补了一项空白,这是叫人十分高兴的事。通读全书,我一方面为每位执笔者的深入浅出的绍介赞赏不止,另一方面也为个别传文的失实之处摇头惋惜。为了防止以讹传讹,为了探讨撰写通俗读物的经验,因冒昧草为此文,以就正于广大读者。《钱大昕传》的开头说: “乾隆十六年(公元一七五一年),侍御史兼任紫阳书院院长的王峻,为朝廷寻觅人才,路经嘉定。地方官王鸣盛把钱大昕推荐给王峻。”按这段文字有几处不符合实际。首先,时间不对。这件事发生在乾隆十四年,并非乾隆十六年。这一点,钱大昕的自编《年谱》说得很清楚。另外,据《年谱》及《潜研堂文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