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介绍贝多芬奏鸣曲的时代背景、音乐风格的转变等,来对这些要素进行内在剖析,集中阐述的贝多芬奏鸣曲在创作的不同时期的结构、特征等等,并且集中论述了对于贝多芬奏鸣曲来说所特有的创作手法同以往贝多芬音乐风格的转变,同时也介绍了贝多芬本人艺术作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石莹 《文教资料》2011,(10):78-79
《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受欢迎的奏呜曲之一.创作于1802年。这首赋予强有力和鲜明内容的奏呜曲充满成熟性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特色,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以及深刻不幸的戏剧性和民间歌曲的传统风格,代表着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3.
贝多芬的《暴风雨奏鸣曲》是基于灵活而复杂的心理描写,它热情、狂暴、悲怆。这一时期也是贝多芬创作的关键时期,他努力探索和扩展奏鸣曲的表现力和套曲的结构功能,进行了多方面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特征。《暴风雨奏鸣曲》是贝多芬最富有美妙诗趣的灵感作品。这首富有鲜明内涵的奏鸣曲,充满了成熟性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  相似文献   

4.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是贝多芬创作演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亲自冠以标题的作品.此曲是1792年贝多芬献给卡尔.冯.李斯诺夫斯基亲王的.《悲怆》奏鸣曲音调庄严,情绪激昂,感情崇高,形成了贝多芬作品独特的音乐风格.  相似文献   

5.
《第三"英雄"交响曲》作为贝多芬转型时期的重要作品,不但确立了他的个人音乐风格,且为交响曲这一体裁的革新做出了突出贡献.它写于欧洲动荡的政治革命时期,贝多芬将其题献给革命中的"英雄人物",使此曲具有了先锋政治意义,无论在艺术界还是文学界,亦或群众心中都产生了正面的社会效应,也使这首交响曲立于世纪之交,成为了承前启后的顶峰之作.  相似文献   

6.
梁蕴 《考试周刊》2013,(33):27-27
《暴风雨》这首奏鸣曲是强有力的,并且具有鲜明的内容,充满成熟的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精神,具有强烈的艺术特色,它代表了贝多芬的作曲原则和创作成就,在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创作发展中期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贝多芬的音乐融入了前辈大师的艺术成果,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音乐风格。在贝多芬的作品中,既有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典型创作手法,又有着突破和创新。他的音乐把民族特色与时代感相融合,古典美感与浪漫主义的情感相交融。因此,贝多芬被后人称为横跨古典与浪漫两个时代的桥梁式的任务。欣赏与分析贝多芬的作品,可以使我们对他有更深入的了解,不仅可以探究作品背后的奥妙,更能给我们的演奏带来指导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贝多芬是近代伟大的钢琴家.他创作的32首钢琴奏鸣曲将钢琴艺术推向古典音乐的顶峰,他的早期奏鸣曲共有作品11首,音乐风格表现出贝多芬个性,具有气势恢弘的特点,技法上可看出受巴赫、海顿、莫扎特等人的影响.中期共有作品16首,情感和内容极为丰富,体现了贝多芬艺术上的大胆创新.晚期作品5首,具有深刻哲理性,表迭了复杂细腻感情,充分体现了贝多芬炉火纯青的艺术创作境界.  相似文献   

9.
贝多芬的作品中始终凝聚着一种能鼓舞人的卓越精神品质;一种“自由、平等、博爱”的理念;一种与命运相抗衡的、乐观的生活态度。他的晚年,是一生中最悲苦和凄凉的时期,是多种压力齐聚困扰他的时期,在压力的逼迫下,他也有与常人一样的脆弱,但他对音乐有着无休止的追求和热爱,他有一股不甘屈服的劲儿,一种精神,一丝坚韧不拔的意念,这使他最终走出了压力,战胜了困难,战胜了命运,也战胜了自己。他当之无愧于“巨人”的称号。  相似文献   

10.
本文写的是听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的感受,作者对贝多芬的乐曲有较好的欣赏力,对贝多芬的思想也有一定的了解,对贝多芬敢于跟不公平的命运抗争更有着自己的感受。作者从贝多芬对命运的拷问中,联想到人活着就应该向不公平的命运挑战,从而改变自己的命运。音乐能荡涤人们的思想和灵魂,音乐能带给人们享受和感悟,作者正是从贝多芬那美妙的音乐中领略到人生的真谛——主持人文之这几天一直在听贝多芬《第五(命运)交响曲》(以下简称“贝五”),一遍接一遍,听着不同版本的“贝五”。无论是哪个,都把我的心挠得痒痒的,使我情不自禁地想去演奏…  相似文献   

11.
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一个伟大的人物,其作品宏大而极具感染力,"英雄"的主题和形象常常贯穿在其作品中,于是贝多芬亦被称为"音乐英雄"。20世纪出现了以弗洛伊德为代表的精神分析学哲学家,他们从人的内在心理出发,开拓了哲学研究的新思路,打开了认识人类世界的新领域。运用精神分析法研究贝多芬的创作源泉和动机,以及其作品的潜在内涵,对于了解贝多芬和倾听贝多芬的音乐,都有新的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12.
宋代是中国古代音乐发展的一个转型期。随着商品经济的繁荣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城市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市民阶层及其音乐文化,逐渐替代宫廷贵族音乐而发展成为社会的主流音乐文化——市民通俗音乐文化。这种音乐文化注重写实主义,具有热情奔放和浅显直白的特点。戏曲音乐无疑是众多市民通俗音乐体裁中的杰出代表,综合运用诗、歌、舞等综合舞台形式,将市民阶层的寻常故事搬上舞台,赢得了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在瓦舍勾栏、酒肆茶楼、寺庙道观或街头巷尾等公共场所的演出活动中,不断吸收各类文化形态和艺术体裁的精髓,完成了由滑稽小戏向成熟戏剧的过渡,宣告了剧曲音乐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在西方音乐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根据贝多芬奏呜曲创作的年代和风格,可以将其划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早期(吸收、同化时期)、中期(现实主义时期)和晚期(冥想沉思时期)。每一个时期的代表作品有其不同的创作背景和特点,充分展示了贝多芬整个音乐创作生涯的历程。  相似文献   

14.
《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是贝多芬钢琴协奏曲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代表作,其中包含有多样的演奏技术技巧。从力度对比、四度音程、装饰音、音阶四个方面分析该作品第一乐章演奏技巧,可为人们更好地演奏该曲目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5.
《天女散花》原是李遇秋创作的手风琴曲,后经作曲家本人改编成钢琴作品。作曲家在西洋传统钢琴奏法的基础上,结合和运用很多中国民族乐器的演奏方法,使得这部作品充满了浓郁的民族风格,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思想感情和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6.
从音乐教学角度分析,音乐基本要素的表现途径可归纳为:把握音乐特性,统筹力度的整体布局,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关系及赋予乐句以情感语言等几个方面。只有掌握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加上熟练的钢琴演奏技巧,一首音乐作品的风格与内涵才能在钢琴键盘上得到酣畅淋漓的表述。文章就钢琴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正确地整合这些基本要素和功能展现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1949年10月,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国的教育体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也使方兴未艾的中国音乐教育事业得到了发展。先后成立了多所专业的音乐院校,并在师范类的综合院校建立了多所音乐专业的本、专科院、系,并且,以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为龙头的音乐表演及音乐教育体系逐渐地建立并完善和成熟。与世界各国的不断交流。使我国音乐教育不断取得丰硕的成果。使中国人和中国音乐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8.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的文明古国之一,音乐也同样源远流长。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中国音乐的欣赏需求也在不断提高。《溪山琴况》不仅是一部音乐美学专著,而且还深入细致地论述了古琴演奏技术、技巧和音乐表演理论。古人对琴的描述则有"八音之中,惟弦为最,而琴为之首","众器之中,琴德最优"之说,它因为长期在士大夫手中而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通过对《溪山琴况》的解读能让我们看到中国古典音乐之精髓。  相似文献   

19.
李海燕 《丽水学院学报》2007,29(4):74-76,98
作为西方古典音乐最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给后人留下了许许多多的经典之作,成了各国高等音乐教学的经典教材,《热情》奏鸣曲就是具有代表性的一首钢琴独奏曲.而要教好、学好、演奏好这一作品并非易事.作者根据自己对《热情》的感受理解及教学经验,对这一作品的教学难点从运用典范的音响形象、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把握作品的曲式结构及弹奏要点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贝多芬不仅是一位音乐家.更是一位哲学家。通过对他的钢琴奏呜曲的曲式结构的分析,三部性无疑具有核心地位。从哲学意义上讲,三部性结构原则因其斗争性、矛盾性而成为欧洲古典哲学的审美基础。而通过这种“音响矛盾”的创作方法,贝多芬的钢琴奏呜曲创作达到了音乐史上哲理性的高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