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本工作是在研究芦苇卷叶蛛(Dictyna arundinacea) 和黑斑卷叶蛛(Dictyna felis)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进行的.结果表明,二者虽同为卷叶蛛科(Dictynidae)卷叶蛛属(Dictyna),形态特征比较相似,但黑斑卷叶蛛5龄以前的幼蛛个体比芦苇卷叶蛛幼蛛个体大,体色也深,其中腹部背面的斑纹、颜色是区别二者各龄期幼蛛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2.
记述了采自湖北省神农架地区的暗蛛科隙蛛亚科3新种:蛇突龙隙蛛Draconaruscolubrinussp.nov.、拟武当龙隙蛛Draconarusparawudangensissp.nov.和新平拟隙蛛Paracoelotesxinpingsp.nov.。  相似文献   

3.
首次记述长鼻满蛛Ambanus nariceus(Zhu & Wang,1994)的雄蛛.发现本种和本属其他种类的雄蛛一样,触肢器的跗舟外侧面跗舟沟前方具有一列听毛.  相似文献   

4.
本文记述跳蛛科雅蛛属Yaginumaella蜘蛛两新种:大理雅蛛Yaginumaella dali sp.nov.和直缘雅蛛Y.orthomargina sp.nov.。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学院生物标本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我国管巢蛛属Clubiona部分种类进行了属内细分研究,并对个别种进行了修订。作者将所研究过的十七种分为六个组,即三叉管巢蛛组The triviolis group,露管巢蛛组The rec-lusa group,土黄管巢蛛组The lutescens group,园环管巢蛛组The filicata group,千岛管巢蛛组The kurilensis group,胖管巢蛛组The Obess group,其中国环管巢蛛组Thefilicata group和千岛管巢蛛组the kurilensis group为新成立组。  相似文献   

6.
记述了采于西藏的光盔蛛科盾球蛛属2新种:察隅盾球蛛Orthobulachayuensissp.nov.和斑盾球蛛Orthobulapunctasp.nov.。  相似文献   

7.
我们在实验室内人工条件下,对鞍形花蟹蛛捕食八点球腹蛛的功能反应进行了初步研究.鞍形花蟹蛛的捕食功能反应是随猎物密度的增加而增大,最大捕食量约为2.5950头,最佳寻找密度为2.1110头.而随其自身密度的增加而减少,随两者密度的增加,相互干扰越显著,捕食作用下降.还建立了参数方程和模拟模型.该参数方程能在一定程度上描述雌成蛛对八点球腹蛛的捕食作用.  相似文献   

8.
记述了产于四川秀山的平腹蛛科枝疣蛛属1中国新记录种:小枝疣蛛CladothelaparvaKa-mura,1991.  相似文献   

9.
本文记述圆颚蛛科奥塔蛛属1新种:大祥奥塔蛛,新种Otacilia daxiangi sp.nov.。并提供了该新种彩色特征图。模式标本保存在大理学院生物标本馆。文中测量单位为mm。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次系统报道了云南省巨蟹蛛科Sparassidae蜘蛛6属29种,其中巨蟹蛛属Hetero-poda 2种;奥利蛛属Olios 1种;伪遁蛛属Pseudopoda 22种;利纳蛛属Rhitymna1种;中遁蛛属Si-nopoda 2种;乳突蛛属Thelcticopis1种。利纳蛛属Rhitymna、乳突蛛属Thelcticopis、彭氏中遁蛛Sinop-oda pengi SongZhu,1999和裂乳突蛛Thelcticopis severaL.Koch,1875为云南新纪录。  相似文献   

11.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的方法,对大鳍鱯繁殖期的性腺、肝脏、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大鳍鱯雄性亲鱼精巢、肝脏和肌肉中,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90g/100g;其次是精巢,为26.38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8.38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精巢最高,占53.41%;其次是肌肉,占52.93%;肝脏中最低,占51.96%。雌性亲鱼肌肉中氨基酸总量最高,为40.61g/100g;其次是卵巢,为22.42g/100g;肝脏中含量最低,为17.04g/100g。从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比例来看,卵巢最高,占52.85%;其次是肝脏,占51.76%;肌肉中最低,占49.OO%。从脂肪酸组成来看,雌雄亲鱼均为MUFA所占比例最高,其次是SFA,PUFA比例最小。雄鱼与雌鱼的三种组织器官中,所占比例较高的脂肪酸相似,它们是C18:1n.9(油酸)、C16:0(软脂酸)、C18:2n-6(亚油酸)和C16:1n-7(棕榈酸)。研究揭示了大鳍鱯繁殖期雌、雄亲鱼主要组织器官在物质构成上的特性。  相似文献   

12.
《周易》是一部占卜之书,但其中所体现的文学批评思想则是相当丰富的。其一是关于文学本质的认识,事实上它同古希腊时出现的文学“摹仿”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周易》中对文学艺术本质的认识也是这种摹仿的观点,而且这种摹仿是对客观存在的直接再现。其二是关于文学体裁,《周易》中所体现的文学体裁思想是后世文学体裁的一个源头。其三是关于情与辞,《周易·系辞》进一步探讨了情与辞的内在联系,辞的风格往往因情的不同而不同。其四是关于文学的审美,《周易》中的审美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八卦的审美卦象;二是断辞的审美内涵  相似文献   

13.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命题,其涵义可以解读为三个层面:在内容上,是生活就是教育,生活具有教育意义;在方法上,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生活法即教育法;在目标上,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同时,该命题存在三个方面的疑义:就教育的范畴言,教育影响不同于教育目的;就教育的功能言,意向之教有别于成功之教,教育的意义存在不同的标准;就教育的实践言,教育中的生活区别于生活中的教育。检讨生活与教育的关系,需分析教育在指称和含义上的多歧性。  相似文献   

14.
中国文学史上短篇小说于魏晋南北朝兴起,至唐人"始有意为小说"[1],到宋代,白话短篇小说兴起,《京本通俗小说》就是白话短篇小说的代表。小说中运用诗歌是自古以来的传统,短篇白话小说在此运用诗歌是延续传统的表现,其改变有两个方面,一是宋词的加入,这是词的特性与词在宋代繁荣的结果;二是诗词的世俗化,明了化,这是受世俗的影响,为了百姓更加的喜闻乐见。可以说,宋代白话小说与诗词既相结合又相妥协。如果说唐传奇中小说与诗歌是相映生辉,那么在宋代短篇小说中诗词与小说就是相映成趣。而这趣又多指世俗之趣,与当时的风情习气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5.
在席慕容的《一棵开花的树》中,男女两性关系是不对等的,女性缺乏自身的主体性与独立人格,并崇尚单方面的自我奉献与自我牺牲,男性中心主义意识隐约可见,诗歌所表现的爱情观其实与现代意义上的爱情观尚有距离。普通读者往往是从正面意义上来把握这首诗,欣赏、痴爱并歌颂其中所体现的爱情,但却很少能识别其背后隐藏的负面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此诗所体现的爱情观就象"罂粟花"一样,表面上看起来美丽绝伦,充满诱惑力,然而其本质上却是"有毒"的,因此也是不值得提倡的。  相似文献   

16.
系统分析了辽中凹陷烃源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并对烃源岩进行了综合评价,以期为辽中凹陷油气资源评价及战略选区提供科学依据。分析结果表明:沙一段有机质丰度为1.997%,有机质类型为Ⅱ1,具最高生产力,但因沉积厚度较薄,生烃量有限,不属于主力烃源岩;沙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64%,有机质类型以Ⅱ1为主,处于成熟—高成熟阶段;东三段有机质丰度为1.715%,有机质类型以Ⅱ1~Ⅱ2为主,处于成熟阶段。证实沙三段、东三段为辽中凹陷的优质烃源岩,目前没有大量发现优质烃源岩的原因是现在钻遇优质烃源岩的井不多或没有系统采样所致。  相似文献   

17.
被我们当下所言说的这个作为概念的“中国”并非自古以来就有的,而是近代以来产生出来的,是思想在这段历史里活动的主体,也因此,这种思想才被称作中国思想。它是中国思想史的核心命题。与它在中国思想里相伴随的是西方,它们构成了中国思想的基本格局。西方是“中国”的工具,作为“用”的一面被“中国”利用着,“中国”通过西方将自己明确为中国思想的本质。但对于思想而言,它只是思想的一个逻辑学环节,它在这个环节里表现得十分紧张,因为它意识到它正被描述为人的反面存在着。思想正在努力摆脱“中国”这个环节获得自由的表达。然而,这个努力目前依然还在这个环节里进行的。  相似文献   

18.
在钱钟书看来,文学是一个心理事实,也是一个审美存在,是心理性与审美性的合一,这是其关于文学本质的最核心观点。这一理念与马克思主义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既可以沟通,也存在差别。某种程度上,它是对20世纪以实证主义为代表的社会学文艺思想的"负"模仿,与韦勒克所言西方现当代以来反实证主义的文艺潮流与趋向高度合拍,体现出世界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9.
老子“道”的哲学实则是一种对存在意义的思考。“道”之存在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不是任何物的存在,故“道”是“无”;但“道”又不是非存在,不是虚无,而是真实的存在,故“道”为“有”。“道”之作为存在正是这种“无”与“有”的统一,是“无”之“有”,即不是任何事物之存在。由于“道”的存在是“无”,故为无限,是无限之存在,故能包容天地万物,为天地万物之母。“道”的这种“无”与“有”的矛盾统一是天地万物得以产生存在的形而上根源,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在道的“无”“有”矛盾转化中的生生不息的逻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