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7 毫秒
1.
白继宇 《求学》2004,(12):39-40
2003年6月9日,刚参加完高考的我顾不上放松一下,就和父母围桌而坐,因为我还有一项重要工作要做,那就是填报志愿。说心里话,填报志愿比起高考要难多了。高考只不过是几张卷子的事,会就会,不会就不会,报志愿可就不一样了,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爸爸为了这一天早就开始准备了,参考杂志买了一大堆,像《求学》之类的杂志已在书桌上堆起了小山。晚上  相似文献   

2.
无论发生什么,有一件事是不会改变的。即使我衣衫褴褛,我的内在也必须是一位公主。做一位穿金戴玉的公主,实在是件简单的事。可是,一个人一直有公主的情操,却没有人知道,这才是一件了不得的大事。——《小公主》  相似文献   

3.
锁门     
孙犁 《学语文文丛》2004,(11):35-36,62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相似文献   

4.
17岁的时候,我读到了~句格言,好像是.“如果你把每一天都当作生命中最后一天去生活的话,肯定有一天你会是正确的。”这句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以后,在过去的33年中我每天早晨都会对着镜子问自己“如果今天是我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会去做今天打算做的那些事吗?”每当答案连续多日都是“不会”的时候,我知道我该做些改变了。  相似文献   

5.
锁门     
孙犁 《学语文》2004,(11):35-36,62
过去,我几乎没有锁门的习惯。年幼时在家里,总是母亲锁门,放学回来,见门锁着进不去,在门外多玩一会就是了,也不会着急。以后在外求学,用不着锁门;住公寓,自有人代锁。再后,游击山水之间,行踪无定,抬屁股一走了事,从来也没有想过,哪里是自己的家门,当然更不会想到上锁。  相似文献   

6.
现在,愈来愈多的学子可以从小学到中学再到大学以至读硕攻博一路顺风地走过自己的求学之路,但是,20世纪60年代前期出生的我,却不得不在这条本应平直的道路上经历了较多的曲折和坎坷。幸运的是,在我求学的几个关键阶段,师长们在精神上给予的激励也总是伴随着我,为我抹去了曲折和坎坷带来的内心创伤,并鞭策我沿着求学之路一步一步地前行。 在新世纪的第一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许许多多的老师的身影再一次映现在我的面前,但是,我深知,自己苍白的笔力实在无法在短小的篇幅里再现所有曾给予我教诲的老师的风采,所以,我只好从我的…  相似文献   

7.
正在学生时代,我觉得死是一件特别恐怖的事。初中的时候,棒球队里有名队友被一辆土方车轧死了。那是我第一次在现实中接触到死亡。读大学的时候,京浜东北线发生了一场事故,伤亡人数接近一百五十人。在死亡的乘客中,有我认识的人。不管谁死了,这个世界都不会发生任何改变,  相似文献   

8.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与数学课打了近20年的交道,但一个偶然的机会却也让我过了一把“作文课瘾”。这是十几年前的事了。那年,我教三年级数学,教同一个班语文课的王老师家里有事,请假一周。当时因为学校人手紧张,没有办法安排代课老师,只好我一个人“包班”。说是“包班”,其实是把语文课也上成了数学课,原因有两点:一是“隔行如隔山”,数学老师上语文课,那时感觉就如同在迷宫中探路,学科特点不一样,要研究大纲,要研究教材,怎么备课,怎样引导学生分析课文,怎样设计作业题,想起来就怕,一句话,不会备语文课,也不会上语文…  相似文献   

9.
从事教学工作两年,我发现班级中总有几个学生不易被人注意,对什么都是很漠然的样子。各项活动不积极参加,但又不会给老师惹麻烦;学习成绩一般,但还不会拖班级的后腿。这部分学生似乎没有值得批评和表扬的地方。面对这些孩子我曾经很困惑,不知道怎样才能改变他们。但我们班级里发生的一件事改变了我,让我知道了只要教师善于观察,就能捕捉到学生的闪光点,从而把握住表扬时机,转变他们。  相似文献   

10.
一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收到一封客户的信,上面是这样写的:“这是我为了同一件事第二次写信给你们.我不会怪你们为什么没有回信给我,因为我也觉得这样别人会认为我疯了,但这的确是一个事实。”  相似文献   

11.
谦让     
在我身边发生过许许多多事情,有的已经忘记了,有的已经模糊了。但有一件事,它像一块发亮的彩色鹅卵石,无论时间的溪流怎样冲刷也不会磨灭。我只要一想起它,就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王家培 《班主任》2000,(3):37-37
这件事是我教育生涯中最大的一次失误,其教训我永远不会忘却。那是我步入教师队伍的第二年。年轻要强的我把班级工作搞得有声有色。不料,即将放暑假的那天早上,班里的气筒不见了。  相似文献   

13.
第一次扫地     
扫地,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了,在校的小学生谁不会,可是说起我第一次扫地的情景,还真是狼狈啊! 六岁那年的一天,爸爸妈妈有事都出门去了,家里只有我一个人。爸爸说我年纪小,出去玩会被人欺负的,还把大门反锁起来。就这样,  相似文献   

14.
近日,在研读我国著名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谈美》一书时,读到了先生对自己当年在英国求学时的一些亲身经历的描述。先生幽默而生动的描述引发了我对儿童艺术教育实践的一些思考。当年在英国,钟情于文学和艺术的朱先生自然不会错过对莎士  相似文献   

15.
为人师已近20年了,求学时遇到的三件事仍历历在目。  相似文献   

16.
情景 1:我低着头,背着手,老老实实地站在班主任面前。我原以为老师见了我这副虔诚劲,一定会心慈手软,没想到……   “怎么和同桌吵架了 ?”   “这不关我的事,是她先惹的我,我……”   “什么 ?她这么老实的人会先和你吵架 ?不会吧 ?你还把人家气哭了,这实在太不像话了!”   “我就知道你不会相信我的,她别看表面老实,实际上……反正是她先惹的我……”   “你啊你!别给自己找理由了,快看看你自己吧!再说了,同学之间还有什么过不去的事吗 ?你这样也影响学习嘛……”   “别说了,我的错!我的错!都是我的错还不行吗 …  相似文献   

17.
风儿在耳边轻轻地吟唱,树叶沙沙作响。我愣愣地望着随风打着旋儿的树叶,想像着即将开始的外地求学生活。“妹子呀,出了山可别忘了家呀!”随风而来的粗犷的声音扰乱了我的沉思,我抬头望着风中瘦弱的爷爷,几缕苍发被风吹起,凸凹不平的脸写满了沧桑,深邃的眼睛流露出一种渴望。我鼻子一酸,眼睛里就有一种东西在打转转,我懂事地点了点头,“爷爷,我不会忘家的,我一定会回来的!”爷爷的脸舒展了许多,厚厚的嘴唇似乎因为我的承诺而激动得想说什么,却只吐出三个字:“好孩子!”就这样,我带着承诺在有风的早晨离开了爷爷,离开了我…  相似文献   

18.
为师已近二十载,然求学时期遇到的三件事至今仍历历在目。 我的小学、初中和高中生活都是在农村学校度过的。读小学五年级时,有一位老师,他担任我们的班主任,且教授我们语文课。该老师  相似文献   

19.
人教网编辑将一位读者对人教版历史教科书质疑的电子稿传给我。这位读者说:“人教社现行高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古代史分册(2002年版)第91页引了一句话,作者据说是穆罕默德。这句话是‘求学问尤当去中国’.如同全书的众多引用一样没有注明出处。怎么看怎么觉得这不像穆圣的原话。从常理出发,可以想见,倘若穆圣认为求学问尤当去中国.那他自己为什么不去?就算自己不能去.何不派聪颖之士前往求学?难道只是喊喊口号?穆圣身为一大宗教之创始人,一贯言出必行。……再者,以他的活动范围和生平事迹来看,恐怕不会对中国有如此高的评价。”  相似文献   

20.
升入高中,对于一切都是陌生的。从未独立生活的我为了求学的需要也不得不入校住读。寝室里的同学好不好?会不会遇到蛮不讲理的室友?会不会有像电视里看到的同学间为一点小事而唇枪舌战的事情发生?还未进入寝室,我的脑海里便不断地发着疑问。想着,想着。不觉来到一(8)班女生寝室。我拿着东西走了进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