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在讲解单词、短语、句型或语法规则等内容时,都要应用许多典型例句加以分析、解释和说明。因此,例句成为英语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我在选用例句的方法上注意了以下几点:一、科学合理,对比性强例句是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的桥梁。教师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果所选例句科学合理、比较性强,学生便容易理解,印象深刻。例如,在教学分词这一语法现象和区别listen和hear,look和see,alone和lonely,receive和ac-cept这些单词的用法时,我将它们放在一起加以对比。1.Thefalli…  相似文献   

2.
“这”和“那”是两个较为常用的指示代词。小学生由于对这两个词的使用范围缺乏理解,错用的现象时有发生,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现行统编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三单元基础训练的作文部分,要求学生写一篇参观访问活动的情况。在完成这一题目时,由于我校地处偏僻,多数同学都写了参观村里新建的沙矿。请看部分学生作文中的句子: 例句1,“我们来到沙矿近前,那时候,突然从大门里开出一车小轿车。”例句2,“我们走进沙矿,事先来到那里的王老师对同学们说,那里的厂长很热情,已经为我们安排好了参观的路线。”例句3,“我们远远望去,这里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例句4,“沙矿上机器轰鸣,我们便向这里走  相似文献   

3.
语法教学是外语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高中语法中“非谓语动词”既是重点又是难点。许多学生感到“非谓语动词”难掌握。在多年的外语教学中我对“非谓语动词”教学做了一些探讨。 一、利用母语进行非谓语动词教学 以往讲语法时我都给学生提供大量例句,让学生通过例句自己找规律,从而掌握语法规律。在教学中我发现“非谓语动词”这项语法虽然很复杂,但“非谓语动词”的汉语意思很明显,所以我通常用母语进行教学。“非谓语动词”顾名思义,就是“不能做谓语的动词”。既然是动词,就有时态类、语态类变化,就有自己的逻辑主语、宾语…  相似文献   

4.
刘婉梅 《陕西教育》2008,(12):60-60
我们都很清楚,低年级的教学是以拼音、字、词教学为主。多年的教学经验,使我觉得教会学生学习字、词的方法,是培养学生学习生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On是英语课本中比较活跃的一个词。用法也比较广泛,现针对高中课本中的例句对其用法作一归纳总结。Ⅰ.on意为“为……之一员”或“在……单位供职、工作”。I am on our city team.我为我们市队效力。He is on the China Daily.他在中国日报社工作。2.on表示“发生、进行”。The battle is now on.战斗正在进行。What's on at the cinema  相似文献   

6.
一、学生习作带给我们的思考 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  相似文献   

7.
我们先看三个例句: ①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②师傅,这个问题我有点不明白,请您帮我指点指点。③自从她丈夫入狱以后,无论她做什么,总有人在她背后指指点点。这三个例句,分别使用了三个词指点、指点指点、指指点点。从词形和词性上看,“指点”一词是由两个单音节动词A和B组成的并列式动词,  相似文献   

8.
在小学语文第九册的基础训练二中有这样一题:读下面的句子,再用加点的词各写一句话。1.今年春天给你们邮的鱼干,一点儿不掺假,都是我用瓢舀的。2.在泰山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山工。3.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走过,以为把他们远远地甩在后边了。这道题乍看起来,并非难题。只要能用“从”“给”和“在”各写一个通顺的句子就行了。实则并非如此。因学生很容易把“给”和“在”误用为动词。造成“我给你一本书。”“小明在学校。”这类句子,若对这类句子不予指正,那就有悻于编者的意图。很显然,在例句中,这几个词是作为介词使用的,因此…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的英语学习中,学生们普遍反映记忆单词很枯燥,而且是今天记住了,明天就忘记了;阅读文章时也会因为词汇量掌握不够而读不懂文章内容;词和短语的用法总是弄不清楚。为了给学生的学习扫清障碍,词汇就是我们在平常英语教学中首先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微笑。给学生什么样的感受?对学生的将来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说实话。我从未思考过。只是出于习惯,出于礼貌,我常常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偶尔一次在和学生谈话时问道:你们喜欢老师带着什么样的表情来上课?同学们唧唧喳喳议论开了.听到最多的词就是“微笑”。为什么呢?“因为看到老师的笑,我们会觉得很开心,心想这堂课肯定会过得很愉快。”  相似文献   

11.
我知道"愚蠢"这个词很刻薄.我的书(《最愚蠢的一代》)出版前,我妻子劝我换一个词,但我说"不",我必须用"愚蠢"这个词,就因为它的攻击性,就因为它得罪了8 700万美国年轻人.我的目的不是批评,而是想让他们变得更聪明、更渊博今天,55%的美国高中生一周花在作业上的时间不超过1小时,大学生则每周少于10小时;1/3的年轻人不知  相似文献   

12.
学习英语离不开学习词汇,学习词;12离不开举例,举例的最佳方式之一是幽默。幽默例句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加强学生的记忆力。幽默例句无处不在,文章列出了从A至Z的26个典型幽默例句。  相似文献   

13.
儿歌 :困难像弹簧 ,看你强不强。你强它就弱 ,你弱它就强。这首儿歌是新课程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练习6的读读背背 ,它告诉我们在困难面前 ,只要有勇气、有决心 ,就可以战胜它。我在教学时虽然通过看图和朗读等方法帮助理解 ,但学生对“困难”一词的理解还是较困难。在教学时看到《中国儿童报》上有一则《我要做生活的强者》一文 ,介绍了桑兰的事迹 ,我就把这则故事讲给学生听 ,学生听得很认真 ,很受启发 ,他们轻而易举地明白了桑兰的困难就是全身瘫痪 :不会吃饭 ,不会穿衣 ,不会写字等。可她面对困难却没有屈服 ,以顽强的毅力锻炼自己 ,只用了…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常会碰到同一篇课文中有一组或几组同义词。抓住有关的例词例句,引导学生进行辨析,领略作者用词上的匠心,并给予一定的指导、拓展和运用,对于学生深刻解读课文内容,提高其遣词造句的能力是有很大帮助的。本文试举几例进行辨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罗啰【请你判断】例句:他这个人太罗嗦了,我的头都快被他讲疼了。【错误辨析】例句中的错误可不容易找出来哟!大家仔细看一看“罗嗦”这个词,它有错吗?让我们来翻一翻字典吧!“罗”是单音字,读“luó”,其本义是指一种捕鸟的网。而与“罗”形体相近的“啰”共有“luō”“luó”和“luo”三个读音,在读“luō”时与“嗦”连缀成词,表示说话絮絮叨叨或者是办事使人感觉麻烦。同学们以后再遇到有“罗嗦”这样的写法时,一定要把它纠正过来,改为“啰嗦”。【正确用法】例句1:我们英勇的人民子弟兵摆下了天罗地网,管叫闯进来的敌人有来无回。例句…  相似文献   

16.
一、形象讲解语法概念,注重引导式教学在讲授定语从句时,很多学生不懂先行词的概念。借助例句The boy is sleepingThe boy is mystudent,要求学生将这两个句子合成一个句子Theboy______is sleeping is my student  相似文献   

17.
唐恂奕 《四川教育》2002,(12):22-22
这是上的一节识字课。内容是通过看图认识“日、月、水、火、山、石、田、土”八个生字,很简单,也很明了。我先拿出8幅图请学生说说图意,然后认认生字,组组词,最后开始了师生对话:师:在这8个字中,你最喜欢和谁交朋友?为什么?生1:我最喜欢和“水”交朋友,因为当我口干的时候,我需要喝水。师:还有谁也喜欢和“水”交朋友?请说明理由。(数人争着回答)生2:我也喜欢和“水”交朋友,如果没有水,我的小花狗会渴死的;如果没有水,妈妈不能洗菜烧饭,我们吃什么啊;如果没有水,厕所里该怎么办?……(评:听了学生的发言,可以…  相似文献   

18.
语境是指实际的语言环境。单个的词离开了语境就显得呆板、生硬、没有活力,正如Jespersen所说的“孤立的单词只是‘单词的幽灵和僵尸’”。因此,教学单词须从语境中教学,即词不离句句不离文。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能提高和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译等方面的能力和技能,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一、单词语境教学,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采用“学习—应用—巩固”的程式,把新词与词组放在有上下文的句子里教,引导学生在语境中学习词汇。比如,教师先说出一个带有生词的句子,并作出简单的词解,然后让学生重复。重复例句对学生来说很有…  相似文献   

19.
赖高萍 《广东教育》2003,(12):33-33
在小学中、低年级英语课堂教学中,我尽量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空间和机会,鼓励他们多说,让他们有话可说。我们要相信学生的能力,因为他们的潜能有时真的难以想象。那一次,讲到介词on和between的时候,我让学生造句。一个学生站起来拿一本书放到自己的头上说:“Thebookisonmyhead.”我欣赏学生的反应快;而另一个学生站起来拉开桌子,我正纳闷,不知他要干什么时,没想到他把自己夹在两张桌子中间说:“Iambetweentwodesk.”这实在是太让我惊讶了。当我大力表扬了这两位学生后,马上又有个靠窗坐的女同学举手,她把一本书夹在两扇窗户之间说:“Theb…  相似文献   

20.
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业本》是我们现行教材的配套作业本。四年级下册《作业本》中有不少类似于你知道带点的词好在哪里照样子,用带点的词写句子这样的题目。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于体会词语的好处要么感受力不够,要么语言表达很零碎;用带点的词写句子则更是空洞无物,甚至与一二年级学生写出的句子一般无异,自然也就失去了把这样的题放在四下册作业本上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