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一向以内容信息为核心,但技术是其体现价值的手段,技术决定了媒体的业务模式和传播渠道,媒体和技术一直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舞.  相似文献   

2.
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2.0时代的到来共同助推了层出不穷的社会群体性事件在网络上的发酵、传播,从而导致群体性事件自媒体网络舆情的产生。在此情况下,高校学生群体也得以机会在自媒体平台上更自由地"发声"。探讨自媒体平台上的群体性事件大学生参与现状、发声现状,试图提出有助于控制网络舆情、引导学生理性参与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铁皮 《青年记者》2010,(14):13-14
媒体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一向以内容信息为核心,但技术是其体现价值的手段,技术决定了媒体的业务模式和传播渠道,媒体和技术一直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共舞。  相似文献   

4.
林耀圣 《青年记者》2016,(11):98-99
公益广告,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媒体来发布的为公众谋求利益的广告.我国的公益广告传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近年来,数字媒体的发展,给公益广告传播带来新的变化.数字媒体泛指一切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体.下面,笔者对公益广告传播存在的问题和数字媒体时代公益广告传播的致效路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5.
亓国  聂颖  史春薇 《青年记者》2016,(35):47-48
新媒体以网络、数字、通信等技术为基础,以受众需求变化为导向,打破了传者受者之间的界限,在传播内容、方式、途径上进行相互融合,形成了媒体立体化传播格局.①随着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的媒体形态也不断变化,受众拥有了更多的发声平台,如微博、微信、手机客户端等.随着这些自媒体的盛行,受众不再只是信息的接受者,而成为信息的提供者和评论者.以网络和移动终端为载体的各种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增长,给受众带来更加炫目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体验,②也使报刊编辑的受众意识和角色定位发生了巨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媒体如何正确引导或是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本文结合网络时代的特点,分析了弱势群体的失声原因,提出了对于弱势群体的发声问题,必须要和社会及新闻媒体紧密联系,形成良好的帮助弱势群体发声机制。  相似文献   

7.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它是依靠科技发展,以数据信息技术为基础、以数据网络作为传播媒介的媒体形态,是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利用数字网络技术和移动网络技术发展起来的媒体,是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网络以及有线网络等渠道,手机、电脑、电视机等终端,向观众提供新闻信息或其他信息的传播载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互动性、及时性、不受空间影响等特点.新媒体传播方式有: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数字电影等等.  相似文献   

8.
媒体与受众     
当今时代,新媒体风行,自媒体当道,媒体林立成为一个显著特点,媒融合任务紧迫又艰巨.同时,媒体与受众联系更加紧密,相互依赖日益加深.讨论媒体与受众的变化及相互关系是需要重视的议题. 媒体是什么?按照麦克卢汉的话说,"媒介即信息".信息是"物质存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状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国家标准对信息的释义).它是事物存在、化的客观反映,包括运用语言文字、数字、视频等方式表现的消息、新闻和其他产品.信息无时不在、无处不、生生不息,影响着社会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由于信息的客观性和社会性,它虽然可以俯首皆拾、信手拈来随意使用,然而必须真实可信、符合客观实际,必须有利社会发展.媒体传播的必须是有益、有效和有价值信息,这才是麦克卢汉所说"媒介即信息"的本质特征.现在媒体出现了很大变化,人们称为"万物皆媒"但是媒体的本质并没有变,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都要遵循这个传播规律.有些社交媒体自称经营的只是一个台和IT 企业,不能强加其媒体责任.然而只要你是从事信息传播,平台提供的是信息资源,就要对提供信息真实性和社会性负责,就要承当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9.
关于"新媒体"(New Media)相关概念的界定,业界和学界目前十分混乱,在此有必要予以厘清. 到底什么是新媒体? 笔者将新媒体定义为:借助计算机(或具有计算机本质特征的数字设备)传播信息的载体. 互动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关于新媒体的定义,国内外专家各执一词.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类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1]综合起来,笔者认为目前对新媒体界定中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界定过宽且逻辑混乱.  相似文献   

10.
泛媒体语境下媒体与受众的双向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网络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出现与发展,互联网迅速普及,手机媒体、数字电视、IPTV等新媒体纷纷涌现.新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一统天下的局面,传播进入了"人人即媒体"的泛媒体时代.泛媒体时代的传播是一种弥漫的传播,大众传播、组织传播、人际传播等传播形式在各种新老媒体上交错进行,社会信息空前丰富,形成一种无所不在的局面.  相似文献   

11.
普通话是我国的通用语言,是人们日常交流的常用载体。在广播电视节目中,主持人必须通过普通话这一载体将不同的信息、情感传递给受众,播音发声则是完成这一过程的基础。播音发声教学是从事播音主持工作的必修课程,现在的播音发声教学方式略显单一,如何实现多元化教学是本文所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20,(5):44-56
重大危机事件发生是重新审视和加深对经典传播理论认知的机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报道中,以医学专家为代表的意见领袖成为公众在认知、预防、治疗方面信息的权威来源,甚至可能影响到整个社会运作层面的部署决策,可谓这场特大瘟疫中的国民"保命大神"。通过医学社会学视角考察疫情中的医学意见领袖,他们是谁?因何又如何成为意见领袖?作为单一影响型意见领袖其权威的普遍化和转移过程中受到哪些因素影响?呈现出什么特点?在此基础上,本文结合次生舆情个案考察互联网时代医学领袖的特质,分析其社会支配角色与多重身份会导致何种社会期待偏差,并从公共服务角度探讨医学意见领袖应该如何发声。  相似文献   

13.
数字化是20世纪媒体最为重要的技术变革,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深远、广泛。而这种影响的切入点就是消费者信息接收模式的改变。媒体数字化使信息传播的基本方式由媒体控制中心模式向大众控制中心模式转变,消费者的信息接收也由"接受/拒绝"的简单模式向"接播—分化—重聚"的复杂模式转变,在时限上由滞后向即时接收反馈发展,所有这些变化,又为广告传播提出了一个新课题:广告如何完成由信息的告知者角色向信息的引导者角色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政府形象传播中的媒体责任 在大众传播时代,政府形象传播必须通过媒体的信息承载和话语转译,才能到达受众那里.现代社会,媒体不仅是一个信息传播的技术工具平台,以信息载体的本真面貌出现,而且媒体还是一个社会组织、一种社会力量,能够对信息传播的内容加以选择,取合、控制,以代表媒体组织的立场和价值观,同时也将其利益诉求夹杂其中,使媒体营造的拟态社会现实更具复杂性.  相似文献   

15.
传媒巨头默多克曾经说过:"谁掌握了传播的入口,谁就掌握了世界。"信息时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信息,是通过媒体传播到各个不同的地域,小至偏远山区,大到世界各地,媒体所起的作用都是巨大的。1在信息世界,信息的迅速传播使舆论的影响力更加广泛,因此舆论引导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媒体对司法的影响《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公报》中提出,必须完善司法管理体制和司法权力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6.
对现今的媒体和媒体从业者来说,挖掘新闻所谓的真相和追求博人眼球的效果似乎已重于社会责任的担当.由此,“新闻理想”的失效也已成既定事实.本文从媒体的分类着手,探究不同类型媒体的传播特点及其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因发声角度不同,各个类型的媒体应结合其实际情况完善其缺陷,坚持平民视角,重视社会效益,真正担当起媒体的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7.
达彤 《传媒观察》2011,(4):49-50
对于"电视媒体",教科书上是这样定义的:电视媒体是指以电视为宣传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或是平台。也就是说,电视媒体首先是一个大众传播工具,起着传播者的作用。而事实上,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所承载的社会功能并不一样,作为电视节目中非常重要的一块,近十年间一直在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国际传播能力提供舆论支持,一个国家不仅难以和平崛起,甚至维护正当利益都会非常艰难。特别是在危机状态下,国际传播能力不足,将会丧失新闻话语权,导致虚假新闻横飞、国家形象受损,甚至影响国家政局稳定和社会发展。中国媒体国际传播力大大增强从"不敢发声"到"积极发声"的转变媒体要报道的国际新闻不仅仅包括国外  相似文献   

19.
正这是一个传媒业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伴随着传播新技术的广泛使用,当人们还在争论"报纸将死"会不会真的到来时,方兴未艾的新媒体已经势不可挡地在传媒产业中攻城占地,日益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做了如下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由此可见,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数字电视等。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  相似文献   

20.
张梦 《传媒》2018,(4):25-27
媒体是一个城市的文化符号,也是信息传播不可或缺的主要载体和展示平台.市民是城市的居住者、缔造者和见证者,也是媒体最直接、最广泛、最忠实的"用户".媒体不仅为市民呈现日常生活的场景,还记录了城市的发展与变迁,构建了市民之于城市的集体记忆和情感.媒体与城市共生共荣:城市,因传播而有意义;媒体,让城市更加美好.在转型与融合的道路上,如何树立形象、做好宣传,构建城市文化内涵?如何创新活动、搭建平台,打造新型融合产品?如何利用资源、做好服务,获得更多话语权?如何抓住契机、扩大影响,提高舆论影响力?《长江日报》作为武汉市委机关报,近年来,以"用户思维"积极探索媒体深度融合,通过打造权威报道,用活动搭建融合平台,参与城市发展和治理等多元化途径,在满足用户需求、凸显媒体责任、构筑文化内涵、调动战线资源、提高服务质量上下功夫,锻造城市发展中的媒体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