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体育情绪特点及其调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情绪的特点情绪一般比较不稳定,随情境而不断地变化心理状态,情绪显现于外在。人对事物采取什么样的情绪,是以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为前提的。如果能够满足我们的某些需要,我们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如喜悦、快乐、兴奋、赞叹、敬慕或爱恋等情绪体验;如果不能满足或妨碍满足我们的需要,我们会出现消极的情绪,如愤怒、恐惧、厌恶、憎恨、忧虑和悲哀的情绪体验。情绪对认知过程有影响作用,人根据情绪选择信息和对环境产生适应。符合自己愿望的事情,情绪好,思维敏捷,对事物的接受性好,处理问题迅速,工作实效性高。不符合自己愿望的事情,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凡是能满足已激起的需求或促进这种需求得到满足的事物便引起积极的情绪状态,否则,就引起消极的情绪状态。在体育学习中,情绪同样具有两极性,表现为肯定与否定的对立情绪,如满意和不满意、快乐与忧愁、兴奋与烦闷等。而且这种对立的情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如在教学、训练中如果练习内容为学生喜欢时,往往表现为满意、兴奋,相反在练习内容枯燥时,则表现为烦闷、懒散。但当体育教师运用灵活新颖的教学、训练方法,对某些枯燥的练习进行调整、修改或变成有趣味的竞赛性游…  相似文献   

3.
在冰雪运动中,只有和运动员的需要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事物,才能使运动员产生情绪的体验。那种能满足运动员的某种需要的对象,会引起肯定的情绪体验,如满足、喜悦等。那种妨碍和干扰需要得到满足的事物,就会引起否定的情绪体验,如不满意、愤怒等。冰球运动员带球并连过三关。直抵对方门前,轻射入网就喜形于色;如几次运球多次受阻,影响了射门效果就  相似文献   

4.
体育活动与心理健康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过去,我们对促进学生心理的全面发展,培育学生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与集体主义精神等问题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研究不多。现在,我们以发展的眼光和身体健康整体观的眼光来看待这个问题,从习惯的狭小的思维模式中跳出来,才能够充分认识到学校体育教育在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1改善情绪状态   情绪状态是衡量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影响的最主要标志,也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情绪几乎参与人的所有活动,对人的行为活动起着很大的调节作用。体育活动能直接给人带来愉快和喜悦,并能降低紧…  相似文献   

5.
冯燕 《游泳》2000,(3):3-4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验 ,是人的需要获得满足与否的反映。现代心理学、生理学和医学的研究成果表明 ,情绪对人的身心健康具有直接作用。现代社会中 ,竞争日益激烈 ,人们的需要因客观原因经常难以得到满足 ,所以在情绪方面遇到的困惑和问题也与日俱增 ,不良情绪由此产生。常见的不良情绪有 :焦虑、抑郁、沮丧、恐惧等等。不良情绪不仅影响工作、学习、生活 ,而且威胁身体健康。所以 ,通过体育活动调节情绪 ,促进心理健康是近年国内外体育运动心理学家研究的主要课题。研究表明 ,能够有效调节情绪的体育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1.愉快而有…  相似文献   

6.
新的课程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课程必须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情绪是以人的需要和主观态度为中介的心理活动。因此体育教学应满足学生的正常心理需要,使学生在活动中有积极的情绪体验。  相似文献   

7.
一、兴趣的动力 兴趣是认识某事物,从事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与注意密切相关。一个人只要对某事物发生兴趣,就能够对某事物具有恒定的指向和集中;而且兴趣永远带有情绪色彩,当兴趣得到满足,往往体会到内心的快乐。这就是说,“快乐”是对情感而言的,体育教师应从情感入手,营造一个生动活泼的田径教学氛围,以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体育素质教育。如教会学生掌握  相似文献   

8.
情绪是人对事物的反映,紧张情绪是人在焦虑状态时的心理和精神反映,青少年射击运动员赛前紧张情绪表现往往尤为明显,运动员赛前紧张情绪对竞技水平十分不利,青少年射击运动员必须通过训练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紧张情绪,还要克服盲目自信心理,有效地保持适宜的运动情绪。  相似文献   

9.
很多读者以打电话、写信等形式提出一些问题,很多朋友问:“如何才能想得开?”“很多事一想就生气,这该怎么办?”还有人问:“王老师在生活中是怎样练心平的?”这里我不能一一作答,只能“以偏概全”,谈一些我以前遇到的病例和我本人的一些经验,希望对大家有益。不周之处,请见谅!怎样以平衡的心态看待周围的事物。 作为有着丰富感情的生命个体,我们每天要遇到很多事情,有好的也有不好的,它们如一只无形的手在左右着我们的情绪。如果不能平静、坦然地面对,一些过激的不良的情绪就如信息一样存留于我们体内。如果我们对外界事物…  相似文献   

10.
小学生体育求异心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求异心理,是人对新事物向往渴求并引起需要得到的情绪体验。体育求异心理,大多表现为学生对体育内容与形式的一种特殊的关注和兴趣。不同儿童的求异心理所表现的时机、指向和程度不同。这与人的气质、性格等有关。   一、儿童体育求异心理产生的原因及求异心理的波动 笔者曾以“你最喜欢的两门课”为题,调查了 213名三至六年级的小学生,调查结果,体育课被列为第一位。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的情感与行为取向是受心理活动制约的。人们在接触事物时,便开始了对它的认识过程,继而或多或少地产生情绪体验。越是情感为之所动的事…  相似文献   

11.
学生情绪对体育教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近年来,随着现代教育教学和对非智力认识的加深,关于情绪在教学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受到重视,正如前南斯拉夫教学论专家鲍良克所说:“情绪调节着学生对教学的态度和积极性,情感环境决定学生在教学中的注意集中,有兴趣、满意、积极、精神振奋,还是冷淡、散漫、不满足、压抑。”体育教学是日常  相似文献   

12.
控制情绪──青少年球员的必修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绪是因外界事物所引起的各种心理状态,属于非智力因素,情绪的高与(氏、好与坏决定着我们智能发挥的程度,决定着我们人生的成就。而篮球就是一项不断受外界干扰和影响的运动。双方运动员在体能、技术水平相当的情况下.胜负的关键往往就取决于谁的情绪控制稳定并能理...  相似文献   

13.
情感反映的是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它是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所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就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结合学生的心理需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有意识地对他们施加影响的教育方法。渴望得到教师的爱护、关心和尊重,是学生普遍的心理需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当教师的言行符合学生的心理需要时,学生便会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心理学研究表明,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创造良好学习情绪的直接因素。  相似文献   

14.
鹿兰锋 《武当》2004,(3):31-32
人的情绪是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体现,具有喜怒悲惧等独特的主观体验形式和外部表现,以及皮层下部的特定运动。在人们的学习、工作、生活中,情绪伴随在我们左右,影响我们活动的质量和效率。消极的情绪会造成诸多不利的影响,积极的情绪则会产生良好的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堂学习情绪的因素分析与课堂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少峰 《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333-334,337
情绪是人们认识事物、掌握某种知识的思想动力。它是锁定学生的兴趣并使之在课堂上持续保持注意力的内环境。通过心理学分析,讨论了体育课堂教学中影响学生情绪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一些激发学生课堂情绪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李国 《体育师友》2004,(3):16-17
教师的情感是教学语言的支柱。情感是意识的一种外在表现,是人们对周围事物,对于他人及对于自己活动的态度的体验。情感在人的活动中起着巨大的作用。不同情感在学生中会产生不同的情绪体验。如上课开始,教师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来到学生队伍前面,一声亲切友好的“同学们好!”会使学生感到教  相似文献   

17.
人在接触事物的时候,不是无情的,而是有情的,对客观事物总会表现出一定的态度,如愉快,焦虑等等,所以情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所采取的态度的体验。而情绪则是情感体验的一种形式。运动员在竞赛过程中,客观条件是复杂多变的,运动员的情绪也会随之不断变化。影响运动员潜能发挥的因素很多,其中情绪的作用最为明显,它可  相似文献   

18.
保持良好的心境心境是指一种比较平静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它对人的生活、工作、学习、健康有很大的影响,有着不可低估的心理、生理和社会意义。一、心境影响人的社会交流我们知道心境是由情绪形成的,某种心境必然会有某种情绪。情绪通过表情影响人们之间的相互交流。当我...  相似文献   

19.
我们选取可信度较高,具有代表性的四种非智力因素:情绪控制、自信心、交往能力、克服困难能力,对部分小学五、六年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如下: 1.对情绪控制的影响 情绪是人对生活经验的一种自然反应。譬如一个人遇到害怕的事时,会心跳加速,呼吸急促,与情绪反应同时发生的还有身体变化,既能获得更多的氧气,又产生更大的能量去应付眼前的紧急状态。当然,过度紧张会干扰一个人的决断能力,令人丧失判断能力。适当地激发情绪能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但过于剧烈的情绪反应,则会干扰自己的判断能力。因此,将自己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兴趣指兴致,对事物喜好或关切的情绪。心理学认为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兴趣以需要为基础,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兴趣可以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这对人的认识和活动会产生积极的影响,有利于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果。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