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侠 《高中生》2008,(24):50-50
眼睛的晶状体可以近似看成一个凸透镜,视网膜就是屏。眼睛看到的物体,是该物体经过"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的实像的结果。物体所在距离不同,人眼可以通过肌肉松紧自动调节"凸透镜"的焦距,使像落  相似文献   

2.
部分人长时间看书后,立即看远处的物体时,往往模糊不清.什么原因呢?晶状体(又叫水晶体)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相当凸透镜.观察物体时,物体经晶状体所成实像落在视网膜(相当于光屏)上,于是就观察到了物体.大家知道,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增大时,对于固定焦距的凸透镜来说,物体经它形成的实像到凸透镜的距离减小.当先观察书上的字后再观察远处的物体时,物体经晶状体所成的像从视网膜上移到视网膜前.为了使像落到视网膜上,必频调节晶状的凸起程度,即调节“凸透镜”的焦距.对健康的眼睛来说,这种调节功能很强,随着物体…  相似文献   

3.
眼睛与眼镜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物体通过眼睛后成在视网膜上的是一个倒立的实像,但是人的感觉却是正立的实像。这是因为人的眼睛与生俱来就已习惯于这种感受:看物体时,视网膜上成的是倒立的实像,人们的感觉就是正立的实像。正常的眼睛既能看清远处的物体又能看清近处的物体。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由于来自物体的光线通过瞳孔,经过晶状体成像在视网膜上,再经过神经系统传到大脑,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其中的晶状体是一个焦距大小能够变化的凸透镜。当眼睛看远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面的凸出程度变小,焦距变大,如图1(a)所示。当眼睛看近处的物体时,晶状体表…  相似文献   

4.
眼睛和眼镜     
眼睛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玻璃体构成,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睛的光线经过这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相似文献   

5.
生活体验:在用照相机拍摄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时,通过调节像距(即调节暗箱的长度),使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通过镜头(凸透镜)所成的像都能清晰地落在胶片上.提出问题:人的眼睛也相当于照相机,那么眼睛是怎样清晰地看到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呢?猜测和假设:人眼睛能看到物体,是物体通过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在视网膜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这时,像距(即晶状体到视网膜的距离)是不变的,眼睛要将远处的物体和近处的物体的像都成在视网膜上,由于物距的不同,势必是晶状体焦距发生了变化.制定计划和设计实验:选用焦距分别为f…  相似文献   

6.
人体与物理     
你知道吗?我们人体就是一台充分运用物理知识装备起来的机器,它的许多部位或器官都是物理知识运用的体现。 1 眼睛眼睛是人们观察世界的窗口。它是由在眼球前部凸出的坚韧的透明角膜、含有纤维胶质的透明囊状的晶状体、无色透明的水样液、视网膜及无色透明的胶状的玻璃体构成的。它们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从物体射进眼里的光线经过一个凸透镜折射后,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刺激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于是我们就看见了物体。眼睛不仅能看见近处的物  相似文献   

7.
人的眼睛相当于一架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胶片,从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实像,分布在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将这种刺激通过视神经传给大脑,人们就  相似文献   

8.
1 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9.
1改进原因 生物教学中讲述眼睛成像时,有眼球模型结构介绍眼球的构造而不能具体成像,演示成像时用蜡烛火焰,凸透镜和光屏分别代替所视物体,晶状体和视网膜,观看远物和近物时晶状体厚薄形状的变化和焦距的变化,是用换不同焦距的凸透镜来实现的,由于眼睛视网膜与晶状体距离是固定的,在实验时若保持凸透镜与光屏距离不变,更换凸透镜后像很难清晰地成在光屏上,要使像清晰地成在光屏上,则需改变凸透镜与光屏距离,这与眼睛的实际结构不相符.演示近视眼和远视眼晶状体形状改变引起焦距变化时,也只能换用不同焦距的凸透镜和凹透镜来实现,晶状体形状变化无法演示.演示用凹透镜和凸透镜矫正近视眼和远视眼时也不能把像准确成在视网膜上.  相似文献   

10.
正"眼睛与眼镜"不仅是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拓展,更是初中光学知识的重要应用,在初中光学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本文以高端备课的研究视点,深入研究"眼睛与眼镜"教学的物理内涵,以期对这节课的教学有所裨益。一、问题提出与分析现行人教版教材首先将眼球比作一架照相机,并对眼球的结构进行介绍。随后,阐述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视网膜上的感光细胞受到光刺激产生信号,通过视神经把信号传输  相似文献   

11.
当你走在一条平坦而长长的大路上,眼望前方.你会发现前方的路愈远愈窄,难道路果真如此吗?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志地说:“不是”!那么观察到的现象应该怎样解释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应先弄清楚人眼的构造和人眼看到物体的原理.人眼是一个光学系统,如图1所示,眼睛中的晶状体是一个富有弹性的双凸透镜状的透明体,眼球后部的视网膜相当于光屏,物体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神经把信息传入大脑产生视觉.为了保证远处或近处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成清晰的像.晶状体的曲度要不断地改变,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当晶状体相联的睫状…  相似文献   

12.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告诉我们: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不成像,在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经透镜折射后成倒立的实像,这个实像既能呈现在光屏上,又能被眼睛观察到。然而,进行“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发现:眼睛通过透镜能观察到位于一倍焦距上的物体的像,在靠近透镜处观察到的位于一倍焦距以外的物体的像不是倒立的而是正立的,眼睛在成像处观察却不见像,这是为什么?是成像规律有误,还是  相似文献   

13.
第五册自然十二课《眼睛的科学》依教材的特点,可列为“科学讨论课”型。教材中先后提出几个不同的问题:(1)眼是怎么看到物体的?(2)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怎么都能在视网膜上得到清晰的图像呢(即:人眼为什么能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呢)?教师根据科学讨论的基本程序:“问题——假设——验证——结论”组织教学。引导学生查阅资料,按课文要求让学生进行实验(凸透镜成像),并结合教材的  相似文献   

14.
一、平面镜中像的大小如何“变化”例 1 小红在平面镜中看到自己的像是像 (填“实”或“虚”) ;当小红远离镜子的过程中 ,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变化情况是(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2 0 0 1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题 )分析与解 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 ,小红在镜中看到自己的像为虚像 .当小红远离平面镜时 ,她在镜中的像的大小始终保持不变 .说明 眼睛的角膜、水样液、晶状体和玻璃体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从物体发出 (或反射 )的光进入眼睛后 ,经过这个凸透镜的折射在视网膜上形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平面镜中同样大小的虚像离…  相似文献   

15.
在凸透镜成像实验中,焦点之外的物体经凸透镜所成一个倒立清晰的实像于光屏上,此时若撤去光屏,人眼在光屏位置能够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吗?在中学物理教辅资料的光学板块中,经常有涉及这个问题的题目。从很多物理交流群一线物理教师对该问题的讨论时发现,多数老师对这个问题的答案莫衷一是,不清楚眼睛在光屏位置到底能否看到物体经凸透镜所成的实像。为解答该问题,我们有必要从人眼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时眼睛是如何调节的说起。  相似文献   

16.
例1 请指出以下三句话中的不当之:(1)虚像不能呈现在屏上,因此照相无法拍摄虚像.(2)物体在眼睛的视网膜上所成的都是正立的.(3)某人站在岸边,用渔叉对准水中鱼叉去,一定能百发百中.分析和解:(1)虚像可以用照相机摄.被平面镜反射的发散光,或被凸透折射后的发散光,跟从“虚像处射来”光是一样的,因而可以拍照,但拍摄时物距,是照相机镜头到虚像的距离.图即为用照相机拍摄的山在水中的虚像。(2)眼睛的晶状体相当于凸透镜,物通过晶状体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倒、缩小的实像.(3)我们知道,通常眼睛看到水中的,实际是鱼的虚像.人对着鱼的虚像叉,这…  相似文献   

17.
在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眼睛和眼镜》一节中有这样一段文字:“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薄.远处物体射来的光刚好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当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大。近处的物体射来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眼睛可以看清近处的物体”。这段文字反映了眼睛工作的机能,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做了重要铺垫。然而学生对这段内容的理解有较大的困难。为此我设计了如下实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眼睛的自述     
我叫“眼睛”,我是人类和动物不可缺少的重要器官,更是人类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窗口,人们能够通过眼睛看清各种物体,判断距离远近,欣赏那五彩缤纷的美景。如果你对我还不十分了解,那就让我来详细地做一下自我表现介绍吧。介绍一我的结构我就像一架天生的小小照相机:眼球里有一个象凸透镜一样的晶状体,晶状体和里面的玻璃体(透明液体)对光线的折射作用,使整个眼球对光线的作用相当于一个双凸透镜,这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这个镜头的焦距约为1.5cm。一般情况下,物体总在眼球的二倍焦距之外。当人们看物体的时候,来自物体的光线会通过我的瞳…  相似文献   

19.
新课标下物理的教学理念就是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为了让学生能从生活走向物理,就要把学生身边的事、物同物理知识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真正体会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如我们人的“一身”中就蕴藏着许多物理知识。(1)头发:人的头发为什么是黑的?它有何意义?人的头以中富含黑色素,黑色素对所有的色光都能吸收,所以人的头发呈黑的,由于对所有的色光和紫外线等的吸收,从而对人的大脑具有保护作用。(2)眼睛:人的眼睛是一个很复杂的光学系统,晶状体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光屏,正常眼睛看物体时,在视网膜上成一个倒立缩小…  相似文献   

20.
有关凸透镜“直视像”的问题,各种物理杂志都进行了讨论,对于“直视像”的性质及产生原因众说不一。其问题的焦点在于实验中观察到的是不是像,有的说是,有的说不是“像”,而是一个光斑。本人在实际教学活动中,除了发现凸透镜有“直视像”的问题,还发现凹面镜成像也存在类似现象。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验证,我认为实验中看见的“直视像”是物体经过折射或反射后形成的像点作为物点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 在剖析“直视像”的物理实质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人眼的光学性质。1人眼的光学性质 (1)人眼相当于一个“变焦距凸透镜”,处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