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剑术大体上分为势剑和行剑两大类。势剑又称为站剑,突出一个“定”字,以一招一势见长,突出动静分明、节奏性强,桩步稳固,多平衡动作。行剑突出一个“行”字,善于走动而减少或者说没有定势,要求身法、步法、手法、剑法顺逐协调,气势连贯、步法轻捷快变,边走边不断变换招式,刚柔并济,攻防相应,身神剑合一,如正宗的武当剑。  相似文献   

2.
三合剑     
三合剑,是中华武术传统剑术精华之一,从清代开始,几百年来一直秘传在民间。 三合剑,取天时、地利、人和之意。三合者,宇宙万物之谐调也。三合剑和另套剑术“三才剑”,可看作是上下篇章,学会这两套剑术,始为尽得剑法之技击奥妙,向为剑术爱好者所求索。 这套三合剑,既可对刺,又可单人演练,所谓单人为“演”,双人为“击”。其内容精炼,动作流畅,易学易记。它包括刺、点、劈、剪、撩、扫、压、逼、挂等攻防剑法。 初学这套剑术要注意:一是技击,本套剑术技击性  相似文献   

3.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4):18-19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4.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3):14-15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5.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1):9-11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青城八仙剑     
吴当 《精武》2007,(2):6-7
青城八仙剑为青城武术四大剑派(啸云剑、七星剑、龙虎剑、八仙剑)之一,是道家八仙剑中的一套,属于道家高级剑术中的工体剑。八仙剑不尚花架,潇洒飘逸,练时可收健身之效,战时则有防身之用,是青城剑术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7.
中华剑术文化与当今剑术套路演练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剑术文化的兴起与发展,有如下特征:即剑术的兴起与剑器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围绕剑器可形成的技击方法是剑术发展和演变过程的主要内涵。从此点出发,论述了当今剑术套路演练中剑术技法训练的主要内容及其功力训练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 初级剑是剑术的基础套路之一,它和武术其它套路一样有着广泛的适应性,不受时间、季节、场地的限制,是广大青年喜爱的运动项目之一,也是高等院校女生体育课的必修课程。 初级剑全套动作包括起势和收势以及三十二个主要势式。一般分四段,每段八个动作,由起势到收势两个直线来回,整套动作比较简单,内容丰富,结构严谨。但由于初级剑是以技击动作为全套结构的中心内容,动作的变换和路线方位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王志远 《武当》2005,(11):27-28
剑术之解《说文解字》曰:“术,邑中道也。”段玉裁注曰:“引申为技艺”。道路是通达目的地的,技艺则是方法,技术手段之谓。由此可见,所谓剑术就是手执剑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故概言之,剑术者,剑法也,剑道也。其三要素为剑器、剑法及完成剑  相似文献   

10.
道家思想是中华文化之精髓,它对中华文明的发展以及传统道德的塑造,中国武术功夫的修炼皆给予理论上的指导。可以说中国剑术理论,就来源于道家思想。本文就“道”与中国剑术二者之间的关系作些粗浅的探讨。 一、“道”与剑客之魂 剑,是中国古代“武侠之魂”。武林高手在谈及武学修养时大都和剑法有关。剑客在剑法修炼时为了达到出神入化境界,几十年如一日地居于深林之中,游于无人之野勤修苦炼。因此,剑同他们生命紧密相连,有  相似文献   

11.
林钰轩 《武当》2013,(11):11-14
剑术一道由来久矣。曾有越女、白猿公等居山炼剑,实为剑术之始祖。武林中素有武当剑、少林棍、峨眉枪之说。可见武当道派以剑法著称于武林,秘传千年而不绝。武当剑法,内合清虚之意,外取四灵之象,是故又有“冰符四灵剑”之称。又因是纯阳祖师所传,又有“纯阳剑”之名。由于内家剑法以丹力入剑,又有“丹剑”之说。此剑术在我门内已历十四代传承,吾自五岁随父逍遥子习少林五拳和易筋经,八岁开练武当玄功太极及剑法,十一岁那年始练峨眉技击术。  相似文献   

12.
长穗剑属剑术运动形式的一种。它因在剑首处系一长穗而得名、穗的长度等于或稍长于剑体。长穗剑的演练除具有剑术运动的特点和技法外,还有着独到的穗法要求。长穗飞舞不仅能增添剑术的艺术感染力,还起着一定的技击作用。舞动长穗既能直接抽击对方头、面、颈和手等部位;也可用于迷惑对手,起到声东击西,指上打下之效果;在与其它器械对击中亦能用其缠绕对方器械。另外,传统长穗刻中还有一种颇具特色的“撒手剑法”,即掷剑远击,又抓住剑穗带回的方法。由此可见,长穗的作用之大。长穗剑亦有单、双之分。单剑较富有变化,以挂、云、穿、…  相似文献   

13.
杨群力 《武当》2008,(7):6-8
武当派以剑术精妙而驰誉。武当内家剑学,远追真武。相传真武大帝成道时,剖腹始练成飞剑,震动三界。至今武当门内有“神剑长鸣于海上,太极秘术荡散人间”之语,是对内家剑学流派的概括,亦见剑术要义之密守深隐,列为不传之珍。因道家修持,剑为降魔护身之利器,内功演道,剑作无形,有慧剑喻示智慧成就,护持丹砂之密传内家剑学,承袭汉唐贤侠剑道之遗风,属江湖之秘技。  相似文献   

14.
王涛 《中华武术》2005,(9):17-19
翻开马灵娟的运动成绩:2003年,全国武术冠军赛枪术第一名、剑术第一名,第五届城运会枪、剑个人全能第二名;2004年,全国武术锦标赛枪术第一名、剑术第二名,第六届亚洲武术锦标赛枪术第一名;2005年,第十届全运会武术套路预赛女子枪、剑全能第二名。在高手如云的全国竞技武坛,马灵娟已经稳居枪、剑翘楚。  相似文献   

15.
剑、剑术的萌发与演变和我国先民的文明发展史是息息相关的。  相似文献   

16.
王志远 《武当》2005,(12):31-33
隋唐剑术隋、唐、五代,军中的标准装备,惟有刀制而无剑制。剑完全退出军事历史舞台,随着“丝绸之路”的开通,使得西域波斯等一些能歌善舞的文化艺术,得以传入并融入中原的舞蹈等文化艺术之中,“舞剑”之风也就更盛,这可从唐代诗人苏渔“忽如斐曼舞双剑,七星错落缠蛟龙。”(《赠零陵僧》)  相似文献   

17.
郭树璞 《武当》2009,(2):13-14
武当剑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敬仰,秘传于道教内千百余年,近些年才由道教走向社会,流传入民间。千百年来,武当道众以剑为信,精研剑术给武当剑注入了更加斑斓的色彩和深刻的内涵。正因为如此,我们才应该对武当剑的功理及修炼方法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剑器源流考     
剑器究竟是指何物,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争论不休,但大多数人往往望文生义地认为剑器就是指剑。本文在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后对剑器的起源和发展给以论证得出:剑器并非单纯的指剑,在不同的年代和场合,剑器是不同的表演道具,而在特定场合下,就是某类表演用的武器的统称,并非指人们所演练的剑术。  相似文献   

19.
龙形剑     
剑在武术器械中素有短兵之帅、百刃之君之称。本文介绍的“形意龙形剑”,风格别致,造型优美,动作潇洒,是一趟较好的传统武术剑术套路。  相似文献   

20.
孙德 《精武》2004,(10):42-43
一、说剑 剑者,百兵之君,从蚩尤造剑为祖,至今越数千年。剑术曾为最高之武技,因其高,便托以神授仙传之说,而使其更高之。英雄斗剑,历代流行。张三丰为剑仙,汉蔡伦精剑如神,东周赵国有剑客三千,自古武林精剑之人更是无法计数。剑流行与否显示国之强弱,所以盛世精剑者层出不穷,剑也因而在兵器史上最富传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