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以太极拳实战中“听劲”作为研究对象,从运动生理学、运动学视角对“听劲”进行系统的研究,目的在于厘清“听劲”的概念、梳理总结“听劲”的规律、提出“听劲”的具体方法,以期为太极拳实战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研究结论:(1)“劲”是经过系统训练而获得的具有灵活多变、整体如一、符合武术技术规律的“力”的表现形式,而“听劲”则是对“劲”的感知和控制能力,“听劲”目的在于探求对手的身体“重心”和感知其动作变化路线。(2)“听劲”常用的方法以“触听法”为主,“视听法”为辅。综合而论,“沾连黏随”是做好“听劲”的核心技法,“不丢不顶”是做好“听劲”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在太极拳的健身功能日渐突出的今天,劲、力仍是太极拳的核心,劲、力的运使和发放是技击中能否制胜的关键。理清“劲”与“力”的异同是合理和熟练运用太极劲力的关键,同时也是太极拳练习者习练水平的标志。文章对太极“劲”与“力”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太极“劲”与“力”的区别和联系,并进一步总结了“劲”的特征,希望能为太极拳练习者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掤劲”秩纭傲啡菀?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掤劲”?皰蚓ⅰ笔翘淖?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掤”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掤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您的文字和理论水平再高,依然难以求得太极拳之“一劲”,也终难入太极之门。  相似文献   

4.
李正 《武当》2014,(3):14-15
一、内劲及其表现形式 道家在修炼中把“能量”和“精神”的结合称之为“燕”-也就是“内劲”。内劲有以下四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5.
“内劲”是太极拳传统劲力理论中常见的重要概念。事物是对立统一的,因此,也相应出现了“内劲”和“外劲”的概念。什么是“内劲”?什么是“外劲”?太极拳界的许多拳家从不同角度多有阐述。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通过练内功而激发出的一种潜能”;有的说太极拳“内劲”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调节下,肌肉群收缩与伸展、紧张与放松的变化所产生的强有力的弹性力”;有的说“太极内劲的实质是意气结合、神气合一”……  相似文献   

6.
阐述太极拳推手过程劲力作用,从运动力学的角度和应用的角度探究太极拳推手过程的原理,剖析“开合劲”,“螺旋劲”,“串劲”,“抖劲”4种劲力在推手中的机理。  相似文献   

7.
太极拳中常讲的“劲”不同于一般的力,是太极运动中特有的一种力量素质.劲与力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太极之“劲”有内劲和外劲之分又有整体性,是一种整体劲,在实际运用中均以整体形式发放出来.文章从古人论述和现代科学角度对太极拳的整体劲进行论述,希望能够对太极拳理论进行进一步的充实.  相似文献   

8.
俗话说“三年练拳,一劲难求”,太极拳所谓的“一劲”,其实就是“[扌朋]劲”。又如“练拳容易,找劲难”,这难找的劲依然是太极拳的“[扌朋]劲”。“[扌朋]劲”是太极拳的专用术语,与太极拳八法之“[扌朋]”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不可混为一谈。我们认识、理解“[扌朋]劲”乃至运用,绝不能望字猜义,仅仅从字面去理解,光做文字文章,玩文字游戏,若此,  相似文献   

9.
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  相似文献   

10.
内劲悟真     
孙玉奎 《武当》2023,(3):24-26
<正>学习生理科学,解释武学“内劲”,就是继承和发扬孙禄堂文武俱进的思想。一、肌肉为生命之元孙禄堂常说:“内劲拳之真道”。但是“内劲”从哪来?怎么生化出来的?“妙有”的招法怎么变化出来的?确实人眼都看不见。所以先辈大师们都说:“内劲从虚空中来,虚空出妙有”。从现在生理科学来分析,“内劲”的产生,来源于天地能量在脏腑、  相似文献   

11.
五形功具体包括了“混元内劲虎形桩”.“混元内劲太极桩”和强化内劲的五形功法。其以松静自然为法。以形取意,以意象形.形神兼备,以不求而至为功,在意不在力,久炼自生内劲。  相似文献   

12.
“凌空劲”与“发功”关于太极有无“凌空劲”,说法不一。当年从报刊上看到这一说法,不免好奇,于是专门向经梧老师求教。先生说:“老师不懂凌空劲,你几  相似文献   

13.
杨波 《精武》2004,(6):20-21
8.加力引劲法 推手时,为了诱使对方暴露空当,打破对方平衡,常运用“引劲”主动加力于对方。对付身长力大的人,如果不主动加力,则更难以听其劲、借其力,达不到顺势打击对方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常要用到“引劲”。“引劲”目的有两个:一是引其出劲,二是引进落空。彼劲不  相似文献   

14.
卢艳彬 《武当》2014,(3):24-26
“蹬劲”与“踩劲” 拙作《八卦掌脚下五劲》于2013年《武当》第七期和第八期连载发表后,陆续收到八卦掌同道的信息反馈。其信息反馈主要是对八卦掌脚下功夫的蹬、踢、摩、探、踩五劲的习练之法或掌握不足,或难以把握,或五劲作用不清等等,要求进一步提出解释。  相似文献   

15.
张君 《武当》2013,(1):17-19
一、太极拳之“劲” 提到太极拳,提到“劲”,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练习太极拳时常提到的一句话:“太极用意不用力”。然而,深谙太极拳理的人都知道,这里的“不用力”并不是否认太极拳中力的存在,而是强调太极拳中所用之力不是“拙力”,而是太极拳之“劲”。  相似文献   

16.
由于不是在比赛中,这个准备姿势有些松懈,身体重心偏高。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劲,乐队指挥还要“以腰带手”呢l收艘的同时转体j腰绷着点…  相似文献   

17.
魏坤梁 《精武》2009,(9):47-52
太极拳的古代经典拳谱多次提到了“气”和“劲”,近代的太极拳前辈们尤其强调练太极拳要用“劲”,要“用意不用力”。这“气”究竟是什么?这“气”与气功之“气”、中医所说的人体生理之“气”是一回事吗?这“气”能在中医所说的十四经脉中流行吗?  相似文献   

18.
凡学过太极拳或读过太极拳文章的人,都知道有一个词最迷人,最神秘,使用频率也最高,这个词就是“内劲”!何为“内劲”?各家各派的解释都不同。现在我们看看当代一些武术名家对“内劲”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太极拳以推手而致用,此致用的核心即为“懂劲”。什么是“懂劲”?懂什么劲?怎样才能懂劲?这是学习太极拳的人都必须弄明白的重要问题。太极拳论中说:“阴不离阳,阳不离阴,阴阳相济,方为懂劲”;由势熟而渐悟懂劲”。劲之阴阳,即刚柔也。劲之偏刚则易折;劲之偏柔,则无用,故必须相济。要懂之劲,即刚柔也。在太极拳推手中,不但要懂自己的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而且更要懂人家之劲在每一招势中、每一时刻、每一阶段的刚柔。所谓“用”,即是遇刚则用柔,遇柔则要刚。即要知人,又要知己。这都要在“粘走”中求功夫,勿犯“丢顶”之毛病。什么为“粘”  相似文献   

20.
梅墨生 《武当》2007,(7):38-38,39,40
“凌空劲”与“发功” 关于太极有无“凌空劲”,说法不一。当年从报刊上看到这一说法,不免好奇,于是专门向经梧老师求教。先生说:“老师不懂凌空劲,你几个师爷也未教过凌空劲。”所谓凌空劲,据说是两人不挨身便有一方会被击倒,甚至可以被放出一两丈远。对此神奇功夫,我曾觉得十分神秘。武侠小说上便有“隔山打牛”的功夫,此或类之,然而那只是小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