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6 毫秒
1.
刘禹锡诗风沉着稳练,风词自然,格律精切,意境优美,思想深刻,具有很高的美学价值。其美学特征主要体现在志趣美、意境美、哲理美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2.
王方 《文教资料》2009,(10):126-128
古代诗歌以极其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真挚的情感和深邃的哲理,具有特殊的审美价值.中职语文教学直接面对的是青少年学生,他们是祖国未来建设的生力军,更应具备人文情怀和审美能力.古代诗歌的审美教学是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途径之一,学生通过学习大量的古诗古词,在美的氛围中体味绚丽的自然美、丰富的情感美、深刻的哲理美.  相似文献   

3.
诗歌以其凝练优美的语言承载着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融音韵美、意境美、思想美于一炉。王国维说“诗以有境界自成高格”,所谓的境界就是意境,每首诗歌都着力表现一种意境。意境,就是诗人的主观思想感情与诗中所描绘的生活图景有机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意境是诗歌的灵魂、诗歌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古诗以简练、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创造了深邃的寓意,千百年来脍炙人口。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教育功能,同时,诗歌鉴赏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都有很大作用。为此,我们要更新观念,创建氛围,优化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弥漫在古诗中浓郁的美,让古诗教学成为学生美的享受,让古诗真正进入同学们的心灵里。  相似文献   

5.
在诗歌的翻译中,既要考虑其语言美,形式和节奏的美,还要考虑诗歌意境的翻译.其中意境的把握是关键.诗歌有其自身的特点,要将其丰富的感情与想象,优美的语言与旋律翻译出来,再现诗歌的音美、形美、意美,需要译者对原文的充分理解与把握.本文将通过一首英语诗歌的两种译文的比较,从诗歌的语言、形式、意境、翻译方法等方面来探讨如何把握诗歌的"三美"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6.
编入中学语文教材的诗歌,以极其简炼、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一幅幅色彩明丽、动静相宜的画面,创设了优美的意境,表达了深挚的情感。诗中的色彩美、画面美、意境美与艺术妙笔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笔者认为要提高学生的诗歌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诗歌,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相较其他的文体,具有以下的特点:篇幅短小、易读易背、美感强烈、意境优美,因而学生乐于接受;诗歌具有建筑美、音乐美、  相似文献   

8.
有一只蛹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具有音韵美、语言美、意境美和情感美。当你反复把玩,仔细体味时,即可进入优美动人,如梦似幻的意境中,获得美的享受。因此,诗歌的学习过程是一次审美过程。这个过程是要通过多层面的诵读、诗歌语言的品味及诗歌意境的联想想象等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9.
古典诗词是我们伟大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优美的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资源,其丰富的内涵,深远的意境,流传的佳句,精妙的语言,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文化宝库。小学语文课堂中的古诗教学应抓住诗歌的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来引导学生品悟诗歌。  相似文献   

10.
韩召贵 《语文天地》2014,(33):39-40
古诗是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的奇葩,蕴含丰富。学习古诗对小学生的语言文字积累、情感陶冶以及文化熏陶有重要作用。诗歌是审美的艺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感受明丽的语言、优美的意境、深刻的思想。古诗还具有音乐美、建筑美与图画美,这需要我们在解析古诗过程中,让学生体悟诗歌的美。一、创设情境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画面美诗歌写景抒情,充满了诗情画意。其实每一首诗都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如何根据诗歌内容还原生活场  相似文献   

11.
曾景祥水彩画内容美表现在描绘了祖国大地自然山水美和人文美;其形式美主要表现在对"水"与"彩"的完美运用以及对中国传统绘画线条追求;其意境美主要表现在浓郁"湘景"和真挚感人"乡情"的完美结合。这种内容美、形式美和意境美,成就了曾景祥水彩画在画坛独特地位。  相似文献   

12.
"卧游",表明宗炳要以欣赏山水画的艺术美代替欣赏自然山水,因为在山水美的欣赏中,可以实行对"道"的观照,"卧游"同样能满足人们对山水的渴望。宗炳既是中国山水画的实践者,又同时是中国山水画理论的建设者,他的《画山水序》是中国绘画史上第一篇山水画论。他把孔子的"仁者乐山"与道家的"游心物外"融为一体,作为欣赏自然美与创作山水画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俄罗斯画家列维坦的风景画具有独特的意境美、浓厚的抒情诗意味和深刻的哲理性,洞察列维坦风景画中意境美的形成,源于他对大自然、文学、艺术、诗歌和音乐的热爱,他把这一切运用极具天赋的绘画才气和成熟的绘画语言浓缩在他的风景画中,使他的风景画诗意盎然、清新独特。  相似文献   

14.
废名是我国二三十年代文坛上一位独特的现代乡土小说作家,他的笔下塑造了形形色色的平凡人物,《竹林的故事》是废名早期的代表作,自然、清新的乡土气息烘托出主人公三姑娘的纯净美好形象,通过对文中主人公三姑娘这一形象进行分析,总结出三姑娘的四个仙女化品质:外貌美、自由美、性灵美、宁静美。  相似文献   

15.
“古雅”说是王国维融合中西有关理论提炼的一个新的中国特色的美学范畴。王国维从审美形式上界定了古雅主要属于艺术形式美,而不存在于自然。古雅是结合中国传统文学的实际,创造出来的一种可学可教而富有创造性的艺术美的共性。古雅,作为中国现代文论新话语,是对康德命题“审美判断”和“天才”说的一种修正。  相似文献   

16.
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包括高超的修辞艺术、独特的语言艺术和整体的谋篇艺术。文章认为,浩如烟海的青海花儿,其各种匠心独运的歌词艺术及其背后的美学精神品格,是青海民间诗艺的"大观园",也是"大美青海"的重要文化因子。文章从语言学和美学的角度,对青海花儿的歌词艺术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王羲之《兰亭序》之所以成为天下第一,不仅其技能技巧纯熟,更重要的是,其书作中体现出来的超凡入圣的艺术意境。书法艺术美的本质在于人格精神、文化内涵的象征。字外功夫的厚薄将直接影响到书作品味的高低。艺术意境之美是超然象外之美。由此,我的书学主张"两尚"、"两不"。一是"尚古不泥古";二是"尚意不停留在技巧"上。学习书法不仅要技巧好,更要重修为、重情性、注重人格精神、学问修养。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学之道家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三大层面。其一,现代诗学主张打破旧体的束缚与限制,争取以自由的书写形式自由地表达现代人的情感和意绪。这是道家文化怀疑一般意义上的形式和秩序,以“道”超越形式,注重生命个体的精神自由的文化精神的自然延伸。其二,现代诗学关注情感/情绪的真实性和自然性,而思考人的生命存在的真实性和自然性是道家文化的一大特征。现代诗学看重自然天成的天籁境界,也源于道家无心无为的自然而然的审美态度。其三,道家认为混沌的、整全的大“道”涵盖一切,纯粹美就是浑然一体的美,超功利的美。现代诗学则表示出对“纯诗”的钟爱,存在着一种追求非功利性/超功利性的审美倾向。现代诗学视意境为诗歌的最终目标,又与道家所推崇的“道”的本体地位相似。宗白华的意境说始终以宇宙人生为表现的中心,讲究虚与实之间的转换,关注诗人的心灵状态与精神境界,与道家对理想人格的追求有着明显的传承关系。  相似文献   

19.
唐代晚望诗是指文人傍晚观望自然景物有感而发的诗作,内容以伤秋、咏怀、自叹、山水为主。晚望诗与山水画的构造和艺术美感具有相似性,并表现为"无我之境"的自然美和"有我之境"的艺术美。晚望诗体现唐代文人自然观趋向成熟,并表现为客观自然物化于诗人内心世界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婉约派词人李清照所作的宋词《声声慢》集意境美、音韵美、形式美于一体。许渊冲先生将"三美"原则应用于《声声慢》的英译过程中,译作充分传达了原词的"意美"、"音美"和"形美"。"三美"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这种翻译理论也为中国古典诗词翻译树立了新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