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双 《教书育人》2004,(2):21-21
1.交互原则。心理学家阿伦森等经过大量的实验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相互支持。任何人都不会无缘无故的接纳我们、喜欢我们,别人对我们的喜欢是有前提的,那就是我们也要喜欢、接纳他们,即别人对我们的态度很大程度上受我们对别人态度的影响。人与人之间的喜欢与厌恶、接纳和疏远是相互的。据此,我们与人  相似文献   

2.
社交中,真诚地赞美别人是点燃友谊之火的奇方。心理学研究表明,尊重是人的一种高级需要。人们需要自尊,也需要别人的尊重,赞美是对人的价值的肯定和积极评价,是对人的最有效的尊重。几乎所有的人都喜欢听到赞美、褒扬之辞。同时,赞美别人能增强对  相似文献   

3.
赞美与应答     
每个人都喜欢听到别人的赞美之辞,恰当的赞美令人快乐、自信,也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为轻松、融洽,然而,有些时候,他人的赞美也会使我们受宠若惊,不知如何应答。中国学生尤其要注意,不要过于谦逊,要学会坦然地接受他人的赞美,并表示感谢。下面请看几组常见的赞美与应答的例句: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都喜欢听别人肯定的话语,听到赞美的话时我们会从内心感到欣悦。人生需要赞美,对于教师来说,我们还需记住——孩子也需要赞美!  相似文献   

5.
正11月初,我给高二(2)班上了一节课———《影响人际吸引的条件》。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接纳和喜欢,尤其是高二的学生,由于生理的变化,他们已经从儿童变成青年男女,不仅在外观上与过去不同,内心也开始萌发强烈的自我意识,并飞速增强,他们更加渴望得到别人的尊重、理解和喜欢。在心理学上,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纳和喜欢称为人际吸引(Interpersona attraction),人际吸引是人们之间建立交往关系的基础。有个好人缘的确会给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也许还会给我们带来好运。基于以上考虑,我选定此课题,以期给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带来一些值得借鉴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尊重的内容有很多,总的一点是,要把孩子当作一个人来看待,而不仅仅是一个孩子。具体的方法是将心比心,我们不喜欢别人如何对待我们,我们也就不要用这样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其实有时孩子在物质上需要的并不是那么多,他们需要父母对他们精神上的关爱。 ——如果您想让孩子聪明起来,就不要说孩子怎么那么笨;如果您想让孩子成为一个热爱学习的孩子,就不要说孩子除了不喜欢学习什么都喜欢。 ——如果我们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求孩子绝对地服从,不能发表自己的意见,那么当他面对别人的时候,他会失去自信,没有勇气也没有意识发表自己的意见,尤其是不同意见。 ——与子女有效沟通需要有一些技巧,但是更重要的是态度。在交流中对孩子真诚、信任、接纳、尊重的态度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郝俊芳 《班主任》2011,(10):27-28
内尔·诺丁斯认为,每个人在人生的各个时期都需要得到人们的理解、接纳、尊重和认同,因此关怀他人和被他人关怀都是人的基本需要。我们要教孩子懂得善待他人,告诉他们: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的行为方式,但是如果他(她)没有伤害和妨碍到你,请你尊重他们的存在,给他们一个相对自由的空间。  相似文献   

8.
《小读者》2009,(1)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尊心.都希望别人友好地对待自己.尊重自己。因此.尊重他人是人与人接近的必要且首要的态度。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当然也不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下面的这个故事很说明问题。  相似文献   

9.
谁不希望得到别人的夸奖?谁不希望被别人赞美?喜欢听赞美,似乎已成为人的一种天性。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类天性的至深本质是渴求为人所重视。”可见,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深处是多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但让我们深有感触的是,如今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长期的养尊处优,让他们习惯了挑剔周边的一切,总喜欢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不管什么都要说得自己比别人好一点、多一点。有种不占上风誓不罢休的偏畸心态。  相似文献   

10.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有五个层次的需要:生存需要,包括衣、食、住、行等;安全需要,包括不受生理和心理上的伤害等;爱与归属需要,包括归属、接纳和友谊等;尊重需要,包括自信、自主、成就和别人的认同与注意等;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曾得到过别人的赞美;每个人也都赞美过别人.赞美是一种聪明的、巧妙的积极的肯定别人的方式,赞美能使人心情愉悦,赞美能使人精神振奋,赞美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英国诗人、剧作家莎士比亚曾经说过:"赞美,即是我的薪俸."美国作家马克·吐温也说过:"一句精彩的赞辞可以作我十天的口粮."对于学生来说,老师的赞美是和煦的春风,是温暖的阳光,是学习的动力.  相似文献   

12.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何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3.
1.生活中,我们要学会真诚地赞美别人.5月12日地震发生时,9岁的映秀小学学生林浩几经努力爬出废墟,又返回废墟救出两位同学.如果林浩就在你面前,请你真诚地赞美一下他.  相似文献   

14.
现在大多数学生不缺赞美,他们是在鲜花和掌声中长大的。生活中,他们能经常得到老师、父母、亲戚、朋友的称赞,感受着被赞美的愉悦、幸福,体验着赞美给他们带来的自信、成功。但作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因为家庭教育以他们为中心,导致他们不懂得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感受被赞美的同时也要主动地真诚地为别人送出赞美。如伺让学生感受赞美的力量,感悟赞美在与人交往中的重要作用,也就成了我们本节课的主要教育目的。  相似文献   

15.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尽量地要求一个人,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一般地说对学生进行正面鼓励,可以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因为一个人很在乎周围人对他的态度,总希望被别人尊重,被别人接纳,被别人欣赏,更渴望得到班主任老师的宽容。  相似文献   

16.
如何交朋友     
需要知道如何交朋友吗?一个单词:态度!只需要调整你态度中的一些“沮丧情绪”就可以学会交朋友。措施:1.努力去看事情中光明的一面。对每个人微笑,这将向人们展示你是一个非常快乐的人。2.要积极并让你的言谈中充满振奋人心的话语。永远不要开侮辱性的玩笑来引起别人的注意。同时要有礼貌并多赞美别人。3.当散步时要自信,不要表现出懒散的迹象。努力过得开心。4.当你过分多愁善感时要努力使自己的行为有分寸而不要显得太随便,人们不会喜欢一个真正的你,并且他们会根据你的表面现象或你拥有的东西来对你做出判断。5.如果有人问你问题,要友好…  相似文献   

17.
心理学上讲的“积极关注”就是“好评”,就是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就是对他人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接受。对孩子的“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孩子们的长处和优点,不能老盯着他们的毛病,这是对孩子的尊重和接纳,而这样做又是无条件的。这也是以人为本的体现。用人本主义的观点对待孩子,关键在我们的态度要真诚,“积极关注”必须是发自内心的,给孩子打造自尊的平台,这样孩子就会进行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18.
正"积极关注"就是"好评",是对他人以积极的态度支持,是对他人真诚地关心、理解、尊重和接受。"无条件积极关注",就是多角度全方位地观察学生的长处和优点,是对学生无条件地尊重和接纳。"积极关注"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要给学生打造自尊的平台,这样学生才能学会自我调节,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让学生在受到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培养有积极人生态度和自尊、自重的人,实现人格的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19.
<正>活动目标:学会如何欣赏和赞美别人,增进同学之间的了解和友谊。让学生认识到我们都需要被人欣赏和赞美,我们都需要学会欣赏和赞美别人。帮助他人树立自信,给人快乐;同学之间和谐相处,建立友谊;学会相互学习,取长补短。活动内容:小学生人际交往心理辅导。活动形式:交流、讨论;游戏、互动。活动对象:小学六年级学生。活动时间:40分钟。活动准备:将桌椅围成圈,用彩色纸做成"树干"和若干"树叶",电脑、奖品若干、千纸鹤。活动过程:一、师生问好二、热身运动:心理游戏"大风吹"  相似文献   

20.
“接纳”,本文的意思是:尊重别人的个人价值,对于别人的问题表示亲切的关心。被尊重被关爱是人的基本心理需求之一,当一个人觉得被接纳的时候,他的内心是温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没有疑虑,没有孤独感。因此,“接纳子女”能够有效地拉近你和子女之间的心理距离,缩小“代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