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培育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的建设目标.培育和谐精神抓住了和谐文化建设的核心;体现了新时期文化建设的创新与发展;社会需要和谐精神;要通过培育和谐精神使广大人民群众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2.
和谐文化是和谐精神与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精神是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和谐社会是和谐精神与和谐文化的载体。因此,和谐文化、和谐精神、和谐社会具有存在意义上的互动性和发展意义上的统一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遵照三者之间的关系,从中国社会所处的具体时空规定性出发。为此,要充分利用全球化契机,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动力;大力挖掘传统文化,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底蕴;加强和谐文化和和谐精神建设,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文化的核心要素反映着特定文化的本质和特征.当代中国文化核心要素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谐、文明、民族凝聚力等.要搞好当代中国文化核心要素建设,必须提高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大力宣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其精神纽带作用;继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批判吸收外来文化.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首次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同时明确地指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是增强全民族的文化创造力.本文阐释了当前文化创新存在的问题,揭示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战略意义,探讨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文化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内核与灵魂,它是民族文化得以生生不息、不断创新、发展繁荣的根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由于自身特点和非主流文化思潮的逆向影响,要求与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价值观来规范和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指导思想和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大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理论基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大学生奉献社会、实现自我的动力支持,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大学生立足祖国、放眼世界的精神力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大学生义利统一和谐人格形成的价值依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创新教育理念、内容、方法来加强对大学生的核心价值体系教育。  相似文献   

7.
和谐文化是和谐社会具有凝聚力、向心力和感召力的源泉。大学校园是和谐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传播、发展、创新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重要载体,而和谐校园则是师生们生活的家园,精神的乐园,人才的摇篮。科学的办学理念是和谐校园的精髓,良好的校园人际关系是和谐校园的坚实基础,丰富的校园文化是和谐校园的灵魂。社会主义和谐文化与和谐校园建设内在统一,它以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引领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和谐的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8.
正继2011年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后,2013年,学院又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标兵"。多年来,学院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创建文明和谐校园为目标,全院教职员工齐心协力,广泛深入开展"文明和谐校园"建设活动。创新途径,创新方式,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取得新成绩,不断迈上新台阶,为学院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与道德建设是内在联系的,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能有效地促进道德建设。探索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期培育民族精神加强道德建设要始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统领,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民族力量,弘扬创新精神把握时代脉搏,发展先进文化营造美好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创办12年来,对于和谐社会文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节目倡导主流价值观,弘扬民族优良弘扬品德,切合了我国社会文化现状与时代需要,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和谐文化建设,为社会发展提供精神动力,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