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强化中学政治课德育功能的一项重要内容。如何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已成为改进政治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现结合中学生特点及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认识。 一、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是学生的表率 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教书育人的师表,我们应懂得,年轻学生不仅具有很强的模仿性,而且在评价老师的道德行为方面的能力往往强于评价自己,他们经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老师的言行置于自己审视的眼光下。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可避免地承担着人格示范的职能,因此我们教师,尤其是  相似文献   

2.
正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教师心中的阳光,就是一颗热爱学生的心。学生只有在这种爱心的呵护下,才会抬起头来,迎着阳光走路。一、尊重学生的人格1.平等对待每一名学生在每个人的生命中,都有不同于别人的独特东西,那就是个性。对生命的尊重,对生命价值的尊重,最基本的就是尊重生命的独特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的《学会生存》中有这样一句话:"教育的目的在于使自己成为他自己。"卢梭也有句很经典的话叫"天性而为",  相似文献   

3.
正"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么富有哲理的话,出自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之口。参加工作二十年来,我始终牢记这句话,在教育教学中深入钻研,不断探索,以"爱"为核心,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阳光教育风格,对学生进行阳光教育。一、用阳光的心态面对学生,和学生一起成长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爱,是通往教育成功的桥梁。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1.把关爱的阳光洒向学生的心灵  相似文献   

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从事着阳光下最高尚的职业,但他们的心里也有着阳光照不到的角落。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外公布了一项不太乐观的调查结果:SCL-90心理健康量表对辽宁省14个地市、168所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的抽样检测结果表明,有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由此可见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蒋蓉 《湖南教育》2005,(21):22-23
罗曼·罗兰说过:“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有渊博的学识、丰富的教学经验、严谨的治学态度,同时更需要有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能够“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只有教师自己先有情,才可能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情感。如果一个教师感情平淡,对事物总是无动于衷,又怎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与光明的渴望与追求?教师的积极情感能成为强有力的教育手段,而消极的情感则会成为直接刺伤学生心灵的利剑。因此,作为教师,在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之际,要想使自己的情感能积极有效地感染、影响学生,必须致力于…  相似文献   

6.
“师源性心理障碍”是指由于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低下,引起对学生的不当教育行为,如讽刺、挖苦、体罚等,从而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问题。所以说“师源性心理障碍”不但会给学生造成暂时的心理伤害,甚至会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  相似文献   

7.
龚昊 《教书育人》2013,(6):92-93
上好中职校的德育课,充分发挥德育课的功能,提高学校的育人成效,这是中职校德育教师共同面对的一个课题。下面,本人就这一问题从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看法。一用良好的修养感染学生,使其愿意学首先,德育教师要有较高的政治素养。法国思想家罗曼·罗兰曾说,"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所以,作为德育教师,我们必须坚定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不  相似文献   

8.
师源性障碍,是指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导致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这些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师源性障碍的主要危害是:多为无意伤害,但影响时间长。那么教师该如何避免爱的“施受错位”呢?  相似文献   

9.
阳光照亮世界.知识照亮人生。如果说学生是那一株株渴望阳光的幼苗.教师就是播撒阳光的使者。而教师要把阳光播撒给学生,首先自己心里得有阳光.做一名阳光教师。那么。如何做一名阳光教师呢?  相似文献   

10.
学生的成长需要教师爱的阳光。教师的爱在心里、在语言上,在批评教育学生时,我常说三句口头禅:  相似文献   

11.
那冬岩 《辅导员》2012,(30):20-21
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的心里,先得自己有阳光。"我国的素质教育已步入了全新的阶段。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我们每位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教育理念,这也意味着要求我们每位教师不仅要懂得爱学生是自己的天职,更要懂得如何做才是真爱学生。一、教改助力,素质育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育的  相似文献   

12.
教师的心理健康指的是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适宜感。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而未能重视教师的心理问题,事实上,有相当多的调查检测表明,目前中小学教师已经成为心理疾病的高发群体,存在着疲劳、焦虑等心理问题。2001年4月,国家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对辽宁省168所中小学2292名教师的检测结果显示:51.23%的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32.18%的教师属于“轻度心理障碍”,16.56%的教师属于“中度心理障碍”,2.49%的教师已构成“心理疾病”;另据天津市有关专家调查统计,教师中患精神疾病的占10%以上,而在其他职业…  相似文献   

13.
吴迪 《现代教学》2008,(12):67-68
心理学上把因教师不当的教育行为导致学生产生的心理问题定名为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而由此引发的心理疾病所带来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甚至是终身的。 师源性学生心理问题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学生对教师失去了尊重与信任。  相似文献   

14.
<正>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场所,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是理想的矮子,政治的佣人,品德的畸形儿,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又有什么用呢?那是教育的失败、教师的失职。为了培养出创新一代的新人,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的"要撒播阳光到别人心里,总的自己有阳光。"用我们教育的行话来说:"给学生一杯水,自己总的有一桶水。"如何让这桶水满满的。这就要求我们教  相似文献   

15.
小碗 《青年教师》2004,(2):51-51,53
阳光是万物生长的能量源泉,心灵的成长也需要阳光。要成为一名好教师,就需要不停地在自己和学生的心里播洒阳光。  相似文献   

16.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17.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18.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19.
学生的隐性心理问题,比如自卑、自我为中心、极度自私、郁闷,由于其不容易被别人及时发现或是不能自知,因此稍有不慎,容易导致更为严重的心理问题或产生心理疾病,它应引起学校与教师的高度重视。在日常的教育工作中,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学生出现了一些隐性心理问  相似文献   

20.
关注理由“生活像一团麻,有许多解不开的小疙瘩。”时下的教育正遭受社会变革、观念更新、技术进步等带来的巨大冲击,教师由来已久的“平衡”心态正在经受着又一轮的“挤压”,所不同的是,此番导致教师心理“失衡”的原因,已由九十年代初的主要是“生存压力”变成了“职业压力”,或者说是“竞争压力”。人们对教师心理健康的关注远远超过对其他人群的关注,原因在于,每个家庭的孩子都要在学校里学习、生活,与教师长时间地相处,而教育的力量就在于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心灵。如果教师心里充满阳光,他的学生中“阳光孩子”就多;反之,如果教师情绪不稳定,他的学生就难免缺乏自控能力。因此,时代正赋予教师一个全新的任务:除了传统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等要求外,还要心理健康。教师要加强心理的自我保健和心灵的自我塑造,以自己阳光的形态去培育孩子健康的心灵。“改变自己能够改变的,适应自己不能改变的”,这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我们需要积极进取、“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儿,有时候,我们也需要“退后一步自然宽”的自我减压策略,所以,我们不能缺失心理保健的意识、方法和技术。而心理保健,重在自我调适。为此,我们一要破除心里有“病”才去做心理保健的误解,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矫治和调适心理异常,解决心理问题,发展更大的心理效能;二要培植心理自我调适的自觉意识,自我完善个性,重建职业内涵,找寻自我职业价值,实现生命价值与职业价值的内在统一,进而享受工作的乐趣;三要掌握心理调适策略和训练技巧,加强压力的自我管理,有效调适自我心态,开掘心理的自我调适能力,进而寻求到内心的自慰和平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