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的科学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有着明显的理论相关性。本文在分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科学发展观的相关理论基础上,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着丰富发展作用的观点,对进一步地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理论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袁琳 《华章》2011,(10)
理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概念,是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前提.按内容,把马克思主义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这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和重要结论,对实践活动具有指导意义;第三个方面是马克思主义的个别理论、个别观点,不能作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内容.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改革开放实践之间存在着的双向互动、共同发展的关系,对于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实践,又在实践中促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检验和发展,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在认识世界、崇尚学术、关注现实、传承文明、创新理论、咨政育人、服务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都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内涵、定位及人才培养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下属的一个二级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的内在要求,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整体性、综合性,贯通性、逻辑性,实践性、创新性三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研究范围的三个层面,可以认为它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最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及我国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的实践,可以将其特点概括为"专业宽、基础厚、能力强".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要取得实效性,只有理论灌输是不行的,必须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从必要性、途径和意义三个方面探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的实践教学,重点探索"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实践教学途径,以期达到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真正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课程之一。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改变传统意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是对当代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重要课程之一。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改变传统意识、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核方式,是提高教学实效性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情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这就是正确认识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根据实践的需要,在理论观点上对马克思主义作突破性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的两大成果,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学科建设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三个组成部分中的一以贯之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所属的五个二级学科中具有基础性地位的学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点的教师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具有科研创新和科学人文素养。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合作、学科建设的合力等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学科硕士点和博士点建设中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0.
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特质,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最基本、最核心内容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是不可分割的"一整块钢"。因此,只有从历史、内容和价值维度整体性地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要旨,才能透析"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教学中"三重三轻"现象;只有把握住马克思主义的历史整体、内容整体、价值整体,才能增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教学的实效,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可接受度,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坚定共产主义信仰。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作为继毛泽东之后,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又一位伟大旗手,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贡献在于:通过深入批判"两个凡是"的形而上学性,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扫清了思想障碍;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他指出,既要防止将其庸俗化,又要防止将其"学院化";他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走入低谷时,他坚信马克思主义是打不倒的。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需要从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层面上对若干重要问题进行结构性分析,这是推进该项工作的前提。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融入于中国化、时代化之中,使大众化的意义在三者的结合中彰显重要价值,是正确定位大众化研究的重要立足点;以最大限度地扩大社会成员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为目标,以理论与实践结合、历史与现实交汇为着力点,从民族化、实践化、通俗化等多个视阈探索推进大众化工作的规律,构建大众化发展的方法体系,并形成方法论,是有效促进大众化研究的重要思路;坚持重在建设,并使之贯穿于大众化的全过程,是推动这项研究的重要原则。  相似文献   

13.
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含义表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本质上是一致的。高职院校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实效性、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途径:坚持“双主”教学模式、把握教材重点、找准切入点,提高课堂的吸引力、充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重视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14.
以广大人民群众为共同的实践主体,社区组织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完成了在社会历史实践层面上的辩证结合。社区组织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理论主旨上的共通之处主要体现在:社区组织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终极目标上高度一致,社区组织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现实需要上紧密契合,社区组织发展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实践活动中辩证统一。社区组织发展和马克思主义大众之间的互动机制包括:知识分子进入基层社区组织,行政领导定期进行社区交流,发掘群众资源丰富社区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三个自信”内涵之一是懂理论,懂实际。读懂马克思主义的“三化”,对认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三化”不是三个相互独立、割裂的过程,而是一个过程的三个属性或三个规定性,即:马克思主义的普适性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过程的空间规定性、时间规定性和主体规定性。此三个规定性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由此构成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完整过程。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整体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需要正确对待传统教科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观点,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整体性、科学性和革命性的关系,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整体性研究。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任务。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有三大受众群体。知识分子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先锋作用;各级党政干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青年学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过程中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从受众群体的角度分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着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18.
论胡锦涛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七大是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一次盛会,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民情和时代要求出发,高瞻远瞩,提出了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命题。而要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我们必须要准确分析和把握它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关系及其发展中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史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史,为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很好的历史范本。理性透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早期实践,对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重要启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满足人民群众的理论需要和维护与实现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改进马克思主义传播方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在与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论辩与较量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0.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运动是我党局部执政时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社会教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经受了考验并武装了边区民众,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化、对象化、层次化转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实现,其经验对推进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