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曾看见几位教师,都以修辞格定义为根据,为了一句话的修辞格争论不休。 请看这句话:“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 一方说这是典型的顶真修辞格例句,另一方则认为这句话综合运用了排比兼顶真修辞手法。双方争论激烈,各执一词。 一、持“顶真兼排比”之说者的理  相似文献   

2.
顶真与回环是汉语中两种常见的修辞方法。乍看,它们很相似,实际有区别,不细析,易混淆。用上一句结尾的语词做下一句的开头,即后一句的头顶着前一句的尾,一句句首尾蝉联的修辞方式叫顶真。顶真有两项的,也有多项的。例如:①·蒂下生蓬,·蓬中结实。(李渔《芙蕖》)②·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毛泽东选集》)③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埋在地下的竹根。(《井冈翠竹》)①是两项的。②③是多项的。用回环往复的语言形式来揭示事物特殊关系的修辞方法叫回环。回环…  相似文献   

3.
修辞所研究的是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规律.中学语文课本除了运用一系列常见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排比、对偶等,也出现了一些不常见的修辞,如顶真、回环、拈连、层递等,因它们具有积极修辞且通俗易懂的特点,在此不妨撷取几例,稍加说明。一、顶真,又叫顶针或联珠。它是用前文的结尾作为下文的起头,使邻近的句子上递下接。其表现形式颇似接力赛跑.如:①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地下的竹根(袁鹰《井冈翠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语言实践中,为了表达的需要,同时使用几种修辞方式,可以使思想感情的表达更加准确、鲜明、细腻、生动,收到更好的表达效果。先看一个例子: “在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竹叶烧了,还有竹枝;竹枝断了,还有竹鞭;竹鞭砍了,还有深埋在地下的竹根。‘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到春天,漫山遍野,向大地显露着无限生机的,依然是那一望无际的青青翠竹。”(袁鹰《青山翠竹》)  相似文献   

5.
所谓顶真是指“用前一句的结尾或句中的某几个词语,来做后一句的起头,使邻接的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谭永祥《修辞精品六十格》93页)的修辞手法,也叫顶针或联珠。例如:(1)赶上丰年才能缝上一些新衣服,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朱德《回忆我的母亲》)(...  相似文献   

6.
顶真,也叫“顶针”、“联珠”,修辞学上辞格之一。用前文的结尾(词语或句子)作下文的起头,使语句递接紧凑而生动畅达。这种修辞在语言形式上前后衔接紧密,句式又比较匀称整齐,读来环环相扣,明快流畅,情趣横生。一、用顶真表示逻辑上的先后关系,造成一种一气贯注,无懈可击的效果。白居易的《琵琵行》中有这样四句: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第四册第二课练习有这么一题:指出“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是什么修辞手法.教参答案为“顶真”.我认为答案应该是“回文”.下面我想就自己对“顶真”和“回文”的理解,谈谈这两种修辞方法,以就教于大方.  相似文献   

8.
文言文中,有一种特殊的反义词,即一个词的本身,具有相对或相反的两种意义,这就是所说的“正反同词”。现举数例,说明这种特殊的语言现象。一、名词中“正反同词”例如“子”这个名词,可指“男儿”,也可指“女儿”。指“男儿”的,如《列子·汤问》:“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  相似文献   

9.
<正> 不少学者都喜欢将《夔州歌》与竹枝词作比较,可是比来比去并找不出它们之间有多少相似之处。譬如,杨西河一方面说“十首亦竹枝词体”,一方面又说它“自是老境”。浦二田则认为它虽然“间有俚句”,可是“体格特高”,如果“放低便是竹枝词”。翁方纲认为“杜公虽无竹枝,而《夔州歌》之类即开其端”,可是接着又说“其吞吐之大,则非但语竹枝者所敢望也”,竹枝词当是“另属一调”。从这些名家所作的比较中,我们只看到《夔州歌》自身的诸多特点,并看不出它与竹枝有多少共同点。既然如此,那又何必类比呢?也许作这种类比是为了提醒人们,杜甫的这类诗歌与民歌的渊源关系吧。这用意当然无可厚非。不过也不必尽在竹枝上做文章。俚句、拗句,成都时期的七绝中就不少见。象《漫兴九首》、《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等,论其韵味,比《夔州歌》更接近竹枝的“凄惋悲怨”①。其实  相似文献   

10.
修辞学中,有所谓“拈连”、“移就”,“顶真”等修辞格。拈连;甲乙两类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适用于甲类事物的词语趁势连用到乙事物上,就叫拈连。如“线儿缝在军衣上,情意缝进我心里;我仿佛看到雨水流进地里,流进果园里,流进人们的心窝里。”句子中的“缝”和“流”的连用法,便是拈连。移就:把原属于形容甲事物的修饰语移属于乙事物,叫移就。通常是把形容人的修饰语移用于物。如:  相似文献   

11.
顶真,也叫“顶针”、“蝉联”、“联珠”,在古汉语里叫做“顶真续麻”,是修辞格里的一种。从古代文献资料看,这是一个老资格的辞格,殷墟卜辞里就有“儿先且曰吹,吹子曰(戈夭),(戈夭)子曰(讠大),(讠大)子曰雀,雀子曰壹,壹弟曰启……”的记录,《易经》里则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说法。《诗经》则明显地把顶真格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如:“驾彼四  相似文献   

12.
一、识字学词学句“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 ,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 ,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 ,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 ,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 ,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 先出现词语 ,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 ,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 :“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 ,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 ,再出现三句话 :“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 ,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 ,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天鹅。动物是人类的朋友 ,我们…  相似文献   

13.
初中语文统编教材第四册《井冈翠竹》课后练习第三题,是一道关于修辞方法的习题。其中第2小题是:“血雨腥风里,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不向残暴低头,不向敌人弯腰。”第四册《教学参考书》(人教社版)和《新编初中语文思考练习指导》(同济大学出版社)对此句中的“毛竹青了又黄,黄了又青”的解答都是“顶真”。笔者以为此处所用的修辞格应是“回环”,而不是“顶真”。  相似文献   

14.
顶真是用前句的结尾做后一句的开头,使相邻的两个句子头尾蝉联、上递下接的一种修辞方式,又名“顶针”。中语教材文言诗文中所用的顶真具有多种表达功能。一、明晰联系,严密结构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这一例由远及近,逐个推出特写,两次顶真,使读者的视觉感知  相似文献   

15.
一、教学内容与提示 1.识字学词学句。 “识字学词学句”一般包括词和句,有的还有短文。教学过程中,要帮助学生识字、学词,初步建立词和句的概念,同时进行初步的阅读训练,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编排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1)先出现词语,再出现与这些词语有密切联系的句子(短文)并配有图画。要学的生字是由词句中提出来的。如:识字学词学句(二)的第一课,先列出“狮子、狐狸、大熊猫、锦鸡、野鸭、天鹅”等词语,再出现三句话:“动物园里有威武的狮子、凶猛的老虎,有可爱的大熊猫。顽皮的猴子,还有美丽的锦鸡和大鹅。动…  相似文献   

16.
《愚公移山》这则寓言中,有这样一句话:“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学生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提出质疑:“山难道真的不加增吗?听说喜马拉雅山现在每年大约增高一公分呢!”这个问题提得好。愚公在移山问题上,相信人定胜天,这是朴素的唯物  相似文献   

17.
一般认为,“名词一般不能重叠”.“少数带有量词性质的单音节名词可以重叠,重叠后表示‘每一’的语法意义,如‘年年’、‘月月’、‘家家’、‘户户’等”(何世达、郭明玖、柴世森合编的《现代汉语》,北京大学出版社83年10月出版)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高等学校文科教材《现代汉语》也持这一观点。事实上,有些不具量词性质的双音节名词是能重叠的,并且汉语早就有这类词重叠使用的现象。如“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匱也。(《列子·汤问篇》) “上上下下都一齐哈哈大笑起来,湘云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黛玉笑岔了气,扶着桌子直叫‘嗳哟!’……”(曹雪芹《红楼梦》)  相似文献   

18.
顶真,也称“顶针”、“联珠”、“蝉联”,是对联的一种修辞手法。其特点是用联语中前一句的末字(词)作为后一句的起字(词),句子首尾相连,上递下接,环环紧扣,一气呵成,读来令人拍手叫绝。  相似文献   

19.
能够根据语境辩析词语的音义,能正确使用词语 【考点说明】该考点讲的是理解和运用词语。理解要根据语境,就是说要根据词语所在的句子以及上下文所形成的语言环境对词语作动态的理解,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考点对考生的具体要求是: 1.辨析词语中汉字的读音。不少汉字是多音字,(如“行”、“长”、“朝”)但在具体的语境中,读音是唯一的。 2.解释词语在语境中的意思。词语除了一词多义之外,还有本义、比喻义、引申义之别,有时还有特定的修辞义,只有通过具体的语境,才能准确解释。 3.选用词语要准确。主要是注意词义的细微差別,如语义的轻重、语气的强弱,准确地传情达意。 4.要准确地把握词语适用范围的大小。 5.要准确地把握词语的感情色彩,做到褒贬、庄  相似文献   

20.
巧记妙喻     
概括段意的技巧完整保留主干,准确合并同类,仔细推敲答案,细心认真誊写。(段桂芬高广民)区分“顶真”、回环”修辞方法顶真修辞方法是把一些相关的事物或承接的动作等,依次表达出来,语言形式上相邻句子的首尾具有相同的字、词、短语,构成“甲——乙,乙——丙,丙——丁……”的格式;回环修辞方法是为了表达事物间的某种关系,用相同的词语而采用不同的语序来构成,其形式一般为“甲——乙,乙——甲”。二者的区别还可用比喻法记忆:顶真,满江春水东流去;回环,一锅沸水上下翻。(刘清华)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比例函数有特点,双曲线相背离得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