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般过去时     
不同于中文里,我们用“……过”,“……了”,“已经……了”,“已经……过”,“曾经……了”,“曾经……过”来表示过去的事或者状态,英语中有一个专门的时态来表示“过去”,那就是“一般过去时”。  相似文献   

2.
某年某月某日,春光明媚。小J走进校门。一群女生正在陶醉于F4……女生一:“好喜欢啊……”小J耸耸肩,准备离开。女生们突然凑过来:“喂,知道F4怎么来的吗?”小J心想这有何难,于是马上回答:“给我个喜欢他们的理由先,我就能答出来。”女生二:“他们好酷,好炫……”小J强忍着呕吐,想了一想:“fever4(发烧四人组)……”女生三瞪了小J一眼,继续陶醉:“好帅,好可爱……”“facile4(肤浅四人组)……”女生四接口:“他们好有幽默感……”“facetious4(滑稽四人组)……”女生五表情不太自然了:“他们都那么有魅力……  相似文献   

3.
章以疑问代词“何”及“何”字结构的运用入手,认为疑问代词“何”在句子可作宾语,定语;“何”用于副词“尝,乃,不,必”前构成“何尝”等结构,表示反问的语气,“何”用在助动脉“可是……”前,构成“何可”等结构,用在介词“以,为……”等前构成“何以……”等结构,并探讨了“何”同“如似……”等构成某种特殊意义的固定结构。  相似文献   

4.
“……之所以……,是因为……”句式是单句,不是复句。“……之所以……”是名词性偏正短语,在这一句式中是主语部分;“是因为……”是判断动词“是”作谓语,介宾短语“因为……”作宾语,在这一句式中是谓语部分;“……之所以……,是因为……”是古代汉语中“……之所以……,以……也”这一单句形式的直接传承,具备完全句的全部特征,是典型的判断句。  相似文献   

5.
(一)电话“丁零零……”客厅里的电话猛地响了起来,把我也吓了一跳。“喂,”是妈妈在接,“你找谁呀……找徐彤?你是谁呀……她同学?你叫什么名字啊?……”原来是找我的,怪不得老妈的“福尔摩斯症”又犯了,对着电话审个不休。是谁找我呢?“彤彤,你的电话!”老妈终于叫我了,又转脸对正在看报的老爸说道:“听声音像是个男的,叫冷什么来着……”难道是冷子枫?我的大脑还想进一步理清头绪,可脚却不听使唤地跑到客厅,伸手接过了老妈的话筒:“喂……”“是我,徐彤……”果然是他!这时候打电话来干吗?我下意识地将话筒贴了贴…  相似文献   

6.
范也冉 《辅导员》2010,(9):26-26
“图形王国”里的成员越来越多了,有“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等等,其中“三角形”里又有“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四边形”里又有“平行四边形”“正方形”“菱形”“梯形”……他们的内角和分别是多少呢?这不,他们正聚在一起开大会,“图形国王”也参加了。  相似文献   

7.
Hi,everybody!I'm“neither…nor…”,人们都说我的意思是“既不……也不……”。我有两个好邻居:一是左邻“either…or…”,人们都说他的意思是“或者……或者……”,也有人说他的意思是“不是……就是……”;另一个是右舍“both…and…”,人们给他起个外号叫“两个都……”。大家想了解我们吗?请看:  相似文献   

8.
在来稿中“摘要”不应出现如下几种问题:一、以第三者的口气对论文作介绍,如:“文章认为……”,“本文论述了……”,“本文通过……”.二、对论文进行评论,如“本文探讨了……”,“文章首次提出了……”.三、对文章的说明或补充,如:“本文系《……》中的一部分.”内容摘要的内容应全部来自于文章,是整篇文章最高度的浓缩,使读者读后能了解文章的内涵.简言之,内容摘要是回答文章是什么,而不是怎么样.特别注意:我刊要求摘要在100字左右.来稿须知(一)——摘要的撰写  相似文献   

9.
应用题关键词词语的教学鹿寨县鹿寨小学蔡志翔应用题是用语言来表达其内容和数量关系的,叙述时要用到诸如“一共”、“还剩”、“比……提前……”、“增加”、“比……少……”、“比……多……”、“照这样计算”等许多关键性词语。这些词语有的阐明了题目的事理,有的...  相似文献   

10.
案例:(苏教版国标本第一册)“我看见小鹿在草地上奔跑……”“我看见一条小虫躲在青草丛里……”“在清清的小河里,我看见小鱼在学游泳……”“乌龟爷爷在河边散步,我一会儿就和它成了好朋友……”“我认识……”“让我来……”“老师。喊我……”……孩子们高高举起的小手、跃跃欲试的神情、情不自禁的话语、天其烂漫的指点……老师娓娓动听的描述、循循善诱的点评……这一切的一切,是在上课,上语文课。可绿绿的草地,矮矮的小树林,清清的小河,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又让人感到这不是在上课,而是在逛公园,做游戏。这是一年级的语…  相似文献   

11.
“所”和“以”结合,构成“所以”这样一个粘连较紧的名词性短语,表示产生某种行为的原因或行为赖以实现的手段和对象。后来成为文言文中经常运用的一个词。它的具体意义和用法要看“以”表示什么意思,如果“以”当“因”讲,“所以”就表示“……的缘故”或“……的原因”;如果“以”当“用”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用……的方法”;如果“以”当“依靠”、“凭借”讲,“所以”就表示“用来……的人”、“……的凭借”、“……的根据”等等,在文言文中应视具体语言环境灵活译出。此外,“所以”用作连词,同“是以”、“…  相似文献   

12.
哈哈林     
★ 抬腿一队新兵正在操练。班长命令道:“抬起左腿,伸向前方!”有一个人因为紧张而把右腿伸了出去,结果和旁边士兵的左腿并在了一起。班长十分恼火,喊道:“是哪个该死的把两条腿都抬起来了!”忏悔在教堂里,查理忏悔道:“神父,我有罪……”神父:“说吧,我的孩子,有什么事?”查理:“二战时,我藏起了一个被纳粹追捕的犹太人……”神父:“这是好事啊,为什么你觉得有罪呢?”查理:“我把他藏在我家的地下室里……而且我……而且我让他每天交我150法郎租金……”神父:“你就为这事忏悔?那……”查理:“但是,我……我…  相似文献   

13.
走进甲校,看到校园的墙壁上、草坪边、花木旁那块曾经叫做“警示牌”的小东西的“冷面孔”——“禁止……”、“不准……”、“严禁……”后面再加上“违者罚款100元”、“违者记‘大过’一次”等字眼,一律祈使句式,一律命令的语气,斗大的“禁”字,刺眼的“罚”字,让人看了心惊肉跳。  相似文献   

14.
经典良品月上柳枝头———大地像一张硕大无朋的宣纸,月光透过枝叶,在宣纸上洒下参差斑驳的光影。微风吹来,影儿颤悠悠的。“嘻嘻……嘻嘻……”“哈哈……哈哈……”几个小孩忽然跑来了,打闹着,嬉笑着,一脸的快乐。哦,这情景多熟悉,又多陌生啊。思绪飞扬———那时侯,我不也一样吗?几绺黄黄的头发,扎个小辫,翘着,和伙伴们玩“踩影子”的游戏。我们好像一个个小精灵,不知疲倦地跳啊,跑啊。“啊,我要踩到你了———”“啊!”“扑通!”我一下跌倒了,给大家表演了一个“狗啃泥”。“哈哈……哈哈……伙伴们围着我笑了起来。…  相似文献   

15.
小淑女 《学生电脑》2010,2(7):19-19
平地一声闷雷,同福客栈内的老白担忧地望着远方…… “老白,你又寂寞了……”佟掌柜道:“看哈呢?” “他们,来了!”——  相似文献   

16.
食言     
龟爸、龟妈、龟儿子决定去郊游。它们兴冲冲地带了一块山东大饼,两罐海底鸡,朝百望山爬去。苦爬了10天,终于到了。卸下装备,席地而坐,准备进食。该死!没带开罐器!龟爸说:“儿子……回去拿!”龟妈说:“乖儿子……快!爸妈等你回来一起开饭……快去快回。”龟儿子说:“一定要等我回来!不可食言喔!”龟儿子踏上归途……光阴似箭,20天已到,龟儿子尚未出现……龟妈受不了:“老伴……要先开饭不?我饿得快晕倒了……”龟爸说:“不行……承诺岂可儿戏?答应儿子的……再等它5天,再不来就不管了!”转眼又过了5天……未见龟儿子踪…  相似文献   

17.
“一切都好,只缺烦恼……”这是王菲《浮躁》的歌词。整首歌反复就这么几句:“九月天高人浮躁/九月是平淡无聊/一切都好,只缺烦恼。”,因为“一切都好”,所以就觉得“平淡无聊”了,所以“浮躁”了,所以……“只缺烦恼”!  相似文献   

18.
“咳、咳、咳……”每天早晨我听到这个声音,就知道爷爷起床了;“咳、咳、咳……”每次楼梯口出现这个声音,我就知道爷爷回来了……  相似文献   

19.
「只有……才……」与「只要……就……」的区别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只要……就……”与“只有……才……”一般都是用来表示条件关系的,它们分别是充分条件、必要条件假言判断的联项。在小学语文“基础训练”中,往往列出关联词语“只要……就……”、“只有……才…...  相似文献   

20.
在社会科学研究中,人们通常会用“我认为……”、“我的观点是……”或者“我的理论是……”等形式表述所做出的研究成果本身,而用“我发现……”、“我根据……”或者“我依据的证据事实是……”等形式报告其研究成果是怎么做出来的。按常理,面对事实并不一定都能正确挖掘或抽象出其中的理论,而理论却一定来自于特定的事实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