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 毫秒
1.
在我国的山西省有个永济市,是舜的故里,所以又称舜都。去年9月,我游览了舜都的普救寺,感触颇多。普救寺在秦、晋、豫三省的交界处,是古典戏剧名著《西厢记》故事的发生地,被称为爱情圣地。普救寺建于山上,上山的石阶分为两段,又陡又长。走完第一段,同行的老教授就有点吃不消了。此时,导游小姐笑着说:“上山的石阶共有108级,代表人要历经108难。各位已走完了一半,稍歇一歇,再加把劲儿,走完剩下的一半就能逢凶化吉、大富大贵啦。”尽管我们不相信这种传说,但还是饶有兴致地往上登,就连那位老教授也在导游小姐的搀扶下…  相似文献   

2.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守信,是君子之美。失去诚信,必定失去坚强有利的支持,失去人格和尊严。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读王实甫的《西厢记》,我从该剧莺莺和张珙的豹尾式爱情中了解到“守信”这一精彩之笔。原来书生张珙在普救寺和前相国的女儿崔莺莺相遇,彼此一见倾心。为了能与莺莺亲近,张珙决定不赴京赶考,他寓居于普救寺西厢房。叛将孙飞虎率兵包围普救寺,要抢莺莺。老夫人当众宣布:谁能退  相似文献   

3.
大凡读过唐代诗人元稹所写的传奇小说《会真记》的,或者看过元杂剧《西厢记》剧本以及各地方戏《西厢记》演出的,都很欣赏“西厢记”故事所在的典型环境普救寺;凡是乘同蒲路火车南下经蒲州车站的,都有良机在车上远望普救寺的莺莺塔。“待月西厢下”的妙境就在这儿,“愿天下有情人都成眷属”这一名言佳句的产生,也在这儿。 普救寺位于今山西省永济县蒲州旧城东北约五、六里处西厢村,属于省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寺建立于唐武则天时期(684—704)(王实甫《西厢记·楔子》:“这寺是先夫相国修造的,是则天娘娘香火院”)。普救寺原名叫“西永清院”。改名的原因是:“传说五代时河东节度使作乱,后汉刘知远派郭威讨伐,围蒲州年余,百姓苦甚。郭威召寺僧问策,僧曰:“将军发善心,城即克矣”。郭威当即折箭为誓,翌日城破,满城百姓得救,从此更名普救寺”。(引文见《中国名胜词典》)。普救寺寺址高兀,松柏满垣。寺曾经宋元明清修  相似文献   

4.
范文点评     
刘宝琴:点评 鹤盗楼 作为山西永济人,我很自豪,因为家乡的名胜古可多啦!有鹤雀楼、五老峰、普救寺、万固寺、唐代大铁牛……这些旅游景点中我最喜欢的还是与岳阳楼、  相似文献   

5.
游万固寺     
我的家乡在山西省永济市,那里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你看,五老峰、鹳雀楼、普救寺、万同寺……一年四季吸引着许多中外游客。今天,我和爸爸妈妈、叔叔一起去万固寺玩。  相似文献   

6.
美丽普救寺     
正6月30日晴今天,我们来到了中国第一部爱情小说的产生地——普救寺。一到普救寺,我们就看到了108道台阶,它们象征着人生的108个磨难。随后我们看到了幸福鼓,他是中国第二大鼓,是用一整张水牛皮做成,直径达到了3米多。然后我们来到了击蛙台,它是用一块石头打造的一个石台,因为结构的特殊,塔尖上会发出"呱呱"的声音,普救寺因此作为回音建筑而闻名中外。  相似文献   

7.
吴贤友 《学语文》2012,(3):49-50
唐宪宗元和元年(公元804年),年仅26岁的元稹创作的传奇小说《莺莺传》脱稿,小说很快就在文人中间传播开来。小说叙述了书生张珙和寒门女子崔莺莺在蒲州普救寺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8.
石玲 《初中生辅导》2010,(33):24-27
大自然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有一种树叫笑树,它可以发出类似于人类的笑声;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有座高36米多,共有13层的塔,我国古代文学名著《西厢记》里生动描述的张生和崔莺莺冲破封建礼教的爱情故事就发生在这座寺庙里。所以,人们就把这座塔叫做莺莺塔。  相似文献   

9.
几百年来,写崔莺莺和张生恋爱结合的名剧《西厢记》家喻户晓,但了解故事的发生地普救寺的人就不那么多了。普救寺在巍巍中条山麓,滔滔黄河之滨,距今已有一千三百余载的历史。它的得名,就有着一个动人的故事。五代时期,河东节度使造反,后汉刘知远派名将郭威出兵讨伐。一年多的征战,使百姓深遭涂炭,但防守坚固的蒲州城仍迟  相似文献   

10.
王实甫《西厢记》里《惊艳》一章中有两句唱词:厨房正西,法堂北,钟楼前面。游洞房,登宝塔,将回廊绕遍。 这里说的是张生在普救寺游览的情景。其中“游洞房”之句颇令人不解。众所周知.“洞房”指“新婚夫妇的房间”(《现代汉语词典》),寺庙里怎么会有“洞房”呢?  相似文献   

11.
(说明:下文中的小字部分,方括号内的是舞台说明,括号后的文字是人物的道白。大字部分.方括号内是戏剧曲牌的名字.括号后是人物的唱词。) [法聪上]小僧法聪,是这普救寺法本长老座下弟子。今日师父赴斋去了.着我在寺中,但有探长老的,便记着,待师父回来报知。山门下立地,看有什么人来。  相似文献   

12.
《西厢记》在评击封建礼教、主张青年男女婚姻自主的同时,对佛教亦进行了嘲讽与揭露,王实甫在揭露佛教的虚伪、批判佛教的反动时,采用了先扬后抑手法,极力渲染众僧不守规戒的丑陋行为,细致深刻描摹崔张在普救寺偶然邂逅、春情萌动、往来传情、深夜好合到最后两个结婚等诸多故事情节。  相似文献   

13.
享誉中外的鸳鸯塔坐落于中国山西省永济市蒲州镇的普救寺内,它是中国古代建筑师的一大杰作。建筑师们根据声音反射、折射、叠加和干涉原理,使这座塔具有一种古什访问吉当人们在塔前投石,响声似在塔后;若投石在塔后,响声又如在塔前;若在塔基面击石,悦耳动听的“咯咯”蛙鸣声又会从塔顶发出。中国古代建筑师的杰作  相似文献   

14.
《西厢记》的故事情节都在普救寺中展开,因此这一爱情题材的喜剧中不仅有法本,法聪,惠明等和尚出现,而且第一本第四折《斋坛闹会》)是专门写做法事的场面,写了和尚的群体,我们不难发现,王实甫对他们基本上是采取嘲弄的态度。  相似文献   

15.
莺莺塔座落在山西省永济县普救寺内。我国古典名著《西厢记》中张生与崔莺莺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著作中所说的:“近庭轩、花柳争妍,日午当庭塔影圆”中的塔即为此塔。该塔是一座四方形空筒式的十三层密檐式砖塔,高36.76米(不计塔刹),建在普救寺内峨嵋原头的一座土丘上。它具有特殊的声学效应,被誉为我国古代四大回音建筑之一。在参考文献中,对“普救蟾声”的声学机制做了专门论述,1987年9月26日的“中国旅游报”上就此作了报导。本文根据该塔的内部结构和考察的实验数据,对莺莺塔内部的声学效应作一分析,并说明其对塔外部声学效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西厢记》是元代著名的杂剧家王实甫的代表作,其中《长亭送别》一折已选入高中教材。《西厢记》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五本二十一折,它是以爱情为题材的杂剧高峰之作,是我国古典戏曲中一颗光辉灿烂的明星。明代贾仲明为王实甫写的吊词《凌波仙》中高度评价《西厢记》:“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其主要内容写相国小姐崔莺莺在普救寺遇到书生张生,二人一见倾心,适遇叛将孙飞虎兵围普救寺,崔母声称能解兵困者即以莺莺许之,张生仗义相救,计退贼军。然后,崔母嫌张生出身寒苦,弃约赖婚,在侍女红娘的帮助下,二人私下结合。在既成…  相似文献   

17.
黄河滩上一明珠樊高福以开发滩涂为目标,坚持“高科技、严教学、兴蚕业、达小康”办学方向的永济市桑蚕技术学校,位于驰名中外的《西厢记》故事发生地─—普救寺附近的黄河滩上。办学18年来,学校努力推广桑蚕技术,为桑蚕事业的发展和农民多种经营致富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似文献   

18.
元人杂剧《西厢记》渊源于唐代元稹的小院《会真记》,却并非直接从《会真记》改编,而经过了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这个中间体。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情节,已经有了两次丰富发展和改动,主题思想也随之变化。我们先看张生、莺莺相遇于蒲东普救寺的时序是如何演变的。《会真记》“无几何,张生游于蒲,蒲之东十余里,有僧舍,曰普救寺,张生寓焉”。后来孙飞虎要抢莺莺为压寨夫人,赖张生驰书白马将军求救,  相似文献   

19.
<正>张君瑞赴京赶考途中宿普救寺,与同在寺中借住的崔莺莺一见钟情,崔母虽然答应了婚事,却强令报生上朝应试。莺莺和张生经历了曲折痛苦才得以结合,迅疾又被迫分开暮秋时节,寥廓萧瑟,长亭送别,肝肠寸断"碧云天,黄花地,西风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运城市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现状进行分析,认为该市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具有较大潜力,但目前处于初级阶段,据此提出了开发的总体思路及模式,重点打造普救寺和死海两个精品,以提升运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