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 毫秒
1.
苏强 《收藏》2013,(5):112-129
铜镜是古人照容的用具。根据考古资料,我国铜镜在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时期已经出现,经过商、西周、春秋的发展,在战国时期发展成熟。汉、唐时期,我国铜镜在制作工艺和艺术性上发展到繁荣和鼎盛。之后,铜镜的艺术性逐渐降低,实用性增强,至清代逐渐被玻璃镜取代。  相似文献   

2.
宋康年 《收藏》2011,(5):96-97
我国古代铜镜不仅是人们的照面用具,而且和其他文物一样,在不同程度上也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面貌和人们的思想意识、社会心态,因此,任何一个时代的铜镜,都具有一定的历史研究价值。有些人认为,铜镜发展到明清时期,已是江河日下,走向衰落,其质地较差,  相似文献   

3.
洛阳博物馆藏汉代铜镜鉴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海岩 《收藏界》2010,(12):118-121
中国古代铜镜的发展,从齐家文化开始历经了战国、两汉、唐代三个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每一时期都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我国铜镜完整的发展演变体系。两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王朝发展的强盛时期,经济发达、文化繁荣、国力昌盛,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在我国铜镜发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铜镜制造工艺也相应地有了新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正铜镜在我国最早发现于4000年前,至汉唐达到鼎盛,发展到辽金时期,铜镜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局面,在模仿汉唐铜镜、借鉴宋镜的基础上产生了自己的风格与特点。越来越多的考古资料表明,辽金时期的铜镜在中国古代铜镜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也为我们认识和研究辽金时期社会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资料。现将通辽市博物馆馆藏几面辽金时期铜镜呈现读者,以供研究欣赏。  相似文献   

5.
崔睿华  王保平 《收藏》2018,(1):74-83
宋金时期,铜镜经过了两汉的鼎盛与隋唐的繁荣逐渐进入了缓慢发展阶段,虽不能与汉唐铜镜媲美,但也有创新的一面,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在中国铜镜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我国铜镜制造业发展源远流长,特别是到西汉(包括新莽时期)可说是进入了一个黄金时代,其数量之多,制作之精,居历代铜镜之首。尤其是当时制镜工匠们在主题纹饰和表现技法上全面创新,赋予铜镜以全新的审美情趣,使我国古铜镜发生了一次划时代的变化,当时无论是在制作工艺、纹样设计、题材选  相似文献   

7.
王长启 《收藏》2011,(3):136-137
镜是日常生活的必需用品,在古代是以铜为质铸造镜。据考占发掘资料记载甘肃广河坪曾出土一面铜素面镜,应属齐家文化时期,可以说是目前时代最早铜镜之一,也可以说齐家文化时期就已出现了铜镜。商周时期以来人们使用铜镜逐渐普遍,铜镜上的纹饰内容也丰富多彩,多是反映当时社会的文化与风俗。  相似文献   

8.
王权  王连根 《收藏界》2013,(10):113-116
铜镜是古人用来梳妆照容的日常生活用具,而且也是精美的艺术品,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藏。铸造在铜镜上的凤鸟纹图案常被古人视为吉祥和幸福的象征。我国最早出现凤鸟纹要追溯到商代,距今已有三千多年。殷商人非常崇拜凤鸟,西周时期,周人建国后对凤的崇拜达到了极盛的地步,曾有"凤鸣岐山"传说。中国的凤鸟纹铜镜从唐代才  相似文献   

9.
孙克让 《收藏》2008,(1):128-132
我国铜镜与古埃及、西亚两河流域的铜镜不同,形成了远古时期两个不同地域文明的两个不同类别的铜镜系统。西方的是有柄铜镜,而我国一开始便是圆板具钮镜。  相似文献   

10.
倘红 《收藏》2021,(3):140-146
铜镜不仅是古代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照面饰容的日常用具,也是具有欣赏价值的工艺品。我国使用铜镜历史悠久,早在4000年以前的齐家文化,人们就已经开始使用铜镜。“镜”字最早见于战国末期文献中,如《庄子·应帝王篇》:“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相似文献   

11.
殷生岳 《收藏》2009,(6):88-88
唐代以后,铜镜上常有制作者款识。明代出现一种圆柱形平面钮素镜,钮平面上铸有工匠姓名,称印钮镜。这种镜子目前在收藏品市场上比较常见。本人作为铜镜收藏入门尝试,专收这一类题材的镜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汉代的制镜业,是继战国之后铜镜生产的第二个高峰。其铸造工艺不断进步,铜镜应用日益普及。此时期的铜镜被赋予了丰富社会内涵和人文情神,开创了铜镜艺术的新格局。而唐代铜镜铸造业更是兴盛发达,并形成铜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铜镜制造历史悠久,其源头可以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晚期。1977年在青海贵南县尕马台齐家文化墓地就出土了一枚饰有不规则七角星图案的铜镜。此外,商周时代的铜镜也有零星出土。而汉唐时期铜镜数量之多、题材之广更是蔚为大观,"真子飞霜"铜镜就是其间可圈可点的精心之作。  相似文献   

14.
姚晨辰 《收藏》2014,(5):50-53
纵览中国青铜冶炼铸造技术之辉煌历史,铜镜是最好的见证,从距今4000年的齐家文化至明清,每一时期的铜镜都折射了当时的生产力和审美情趣,这些信息都表现在铜镜背面华美的纹饰和精致的铭文中。铜镜形成一门独立的工艺体系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这时的铜镜依其制作和装饰,可分为北方和南方两个体系。北方铜镜,质朴简略,较少装饰。南方铜镜,精巧纤细,多花纹装饰。铜镜铸造发展到汉代,由于政府专设管理铜镜制作的官员,铜镜铸造得到规范,其造型、纹饰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  相似文献   

15.
汉镜撷英     
尹钊  刁海军  王红艳  张继超 《收藏》2013,(3):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  相似文献   

16.
汉镜撷英     
吴伟忠 《收藏》2013,(5):100-103
新莽至东汉时期的铜镜制作很精致,是两汉时期铜镜发展的高峰,铜镜纹饰更为复杂多变,有规矩纹、神仙乌兽纹、四神纹、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等,其中流云纹、波折纹和锯齿纹多饰于镜缘上。这个时期,铜镜上的花纹以单线勾勒轮廓为主要表现手法,线条纤细,繁缛,流畅生动。东汉中期以后,神兽镜、画像镜、龙虎镜等镜种出现,由于采用浮雕式技法,使得主体纹饰隆起突出,较之以前采用线条法装饰的纹样更为形象生动,开创了后代铜镜高圆浮雕的制作手法。其主体纹饰采用浮雕式技法,标志着中国铜镜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个时期的铜镜按形式可分为高浮雕、浅浮雕、画像镜三种。高浮雕技法的采用,使神、禽、兽的形态更为活灵活现。纹饰构思也多样化,如神兽镜充满幻想和神话色彩,展现出当时人们心目中的神仙世界。禽兽镜则  相似文献   

17.
李贞  江用虎 《收藏界》2011,(3):110-113
中国铜镜历史悠久,它是古代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虽小,但其方寸之间却凝聚了浓郁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民族精神,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同时铜镜又富于生活情趣,随时可以拿在手中观赏,从而窥见古人的社会生活与思想心理,用来借鉴启迪自己,并可得到古代艺术的享受,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8.
马起来 《收藏》2011,(5):102-104
漆器工艺在我国历史久远,考古发现证明,早在六七千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就制造出了漆碗。时至战国,漆器越来越被人们所认识,于是在许多生活用具中逐渐取代了青铜器皿。当时以楚国漆器为最盛。到了汉代,漆器不仅数量增加,而且器型种类名目繁多,有兵器、乐器、饮食器、生活盥洗用具等。  相似文献   

19.
李建廷 《收藏界》2012,(10):113-114
中国古代青铜镜,自齐家文化起,伴随着辉煌而灿烂的华夏文明史一路走来,绵绵不绝。铜镜铸造的历史到了宋辽金时期,学术界传统的观点普遍认为是铜镜发展的衰落期,这个说法显然有一定的历史局限。实际上宋辽金铜镜较比前朝在艺术风格、制作工艺和金属配比等方面虽然有较大的差别,但不可否认的是也有着其  相似文献   

20.
根远  咏梅 《收藏》2008,(4):52-57
中国古代铜镜是古人照颜饰容的一种梳妆用具,但在古代,铜矿开采难度大,各朝各代又多用铜铸钱作为流通货币,铜的产量和消耗直接影响着国运与民生,因此,古代铜镜虽是生活用品,但数量有限,物以稀为贵.能拥有它的多半是富贵人家。因为铜镜是高档生活用品,所以工艺上不断求精求新,不仪镜面弧度精准,光亮耐磨,而且镜背纹饰还要装饰上天上人间众多美好之物,或寓吉祥,或祈辟邪,或寄思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