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该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单元突出“权利”二字,目的是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该节内容从理论阐述到活动设计均有助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热爱法律,积极地运用法律为权利而斗争,在维权的同时履行义务。对应的课程标准内容是“我与他人关系”的第三部分“权利与义务”中3.4:“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一、教学…  相似文献   

2.
杨静 《新课程研究》2006,(11):33-35
该课题是人教版八年级思想品德第二单元《我们的人身权利》中第四课《维护我们的人格尊严》中的一部分内容。该单元突出“权利”二字,目的是唤醒中学生的权利意识,培养其对法律的亲切感和热爱之情。该节内容从理论阐述到活动设计均有助于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人格权是法律确认的公民与生俱来的权利,使学生能够热爱法律,积极地运用法律为权利而斗争,在维权的同时履行义务。  相似文献   

3.
<正>一、学科核心素养分析本课主要内容为教授学生作为公民应该如何依法行使权利,目的是帮助学生增强公民意识,特别是增强公民权利意识、责任意识,引导他们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行为实践中健全人格。二、教学内容分析“依法行使权利”是人教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公民权利”的第二框的教学内容,本框由“行使权利有界限”和“维护权利守程序”两目组成,  相似文献   

4.
对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要求他们知法、守法,更重要的是使青少年能用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用法律武器参与社会生活。如何利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在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四年制初级中学《思想政治》(三年级用书)第十五课“公民要依法同违法犯罪作斗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一课中,编  相似文献   

5.
[教材简析]初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讲述社会主义法律常识的课程。前言,由三目构成,分别讲了三个问题:一是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三是青少年要学习法律常识,养成守法习惯。其中,前两目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构筑的“公民与法律”板块和“国家与法律”板块教学体系的概述。第三目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因为本目不仅讲述了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养成守法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介绍了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等重要知识。学生理解和把握了这些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认真学法、严格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他们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多作贡献的意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8.
<正>初中思想品德课程中的法律模块是贯穿学生初中学习的重要内容。其重要性在于:培养学生学法、知法和守法的意识和能力,比如七年级下册《做知法守法用法的人》;培养学生用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主要分布在八年级下册的一、二、三单元;培养学生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和公民意识,主要集中在九年级《参与政治生活》的内容中。如何创设符合学生发展要求的法律模块的学材呢?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好的学材应当能引导学生在学习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国家用一系列的教育法律法规肯定了教师的重要地位,要求对教师的权益予以保障。《义务教育法》规定:“全社会应当尊重教师。国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然而现实生活中教师的权益受到侵犯的事件却屡见不鲜,由此引发的纠纷及案件也日渐增多。保护教师的权益,社会、学校乃至政府部门都应采取一定的措施,同时每一位教师也应提高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了解维权依据,熟知维权途径,掌握维权方法。这对于教师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教师要维护自己的权益一定要熟知教师权利包含哪些内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维权行为包括了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外的一方与其他法律主体发生的维权行为和大学生作为教育法律关系中的一方与学校、教师、学生之间发生的维权行为.大学生们在“为权利而斗争“的同时,也要“认真地对待权力“,维护国家赋予学校管理的权力,这是学生应履行的义务,需要“为权利而尽责“,实现权力与权利的平衡.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法治化进程的加快,人们依法维权意识不断增强,而大学生依法维权状告学校的案件也时有发生。高等学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如何实现高校办学自主权与学生权益的维护构成一个和谐的统一体。笔者基于当前高校学生管理的现状,分析了高等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法律关系,并从高校作为“行政主体”、“民事主体”及“政策制定者”等三方面谈了当前加强高校学生管理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一、懂法、守法、护法是现代人才必备的素质历史即将迈进21世纪的门槛,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进一步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走依法治国之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已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为此,我国八届人大四次会议根据党中央的建议,把“依法治因,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一条基本方针,明确地载入了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又再次强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产明确指出:“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贯彻实施这一治国方略,要求全体公民必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包括懂法、守法和维护法律的意识.即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必须懂得如何依法行使权利和依法履行义务、在社会活动中必须遵守哪些法律规范,如何依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作为一名社会主义劳动者,必须了解自己工作岗位所涉及的法律规范,并正确处理根据这些法律规  相似文献   

13.
<正>设计思路: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语文园地》安排了5个板块的内容,第一板块“交流平台”呈现了本单元选文中的三个例句,通过交流引导学生发现并运用“明贬实褒”的方法表达对人物或事物的感情。第二板块“识字加油站”让学生运用形声字规律识记汉字。第三板块“词句段运用”安排了三项内容:第一题让学生体会十个以物喻人的词语的含义,第二题让学生体会冒号的用法,第三题让学生体会语气词的表达效果。第四板块“书写提示”安排了句段的书写。第五板块“日积月累”的内容为唐代罗隐的诗《蜂》。  相似文献   

14.
睦言 《家长》2013,(1):13-15
一、“拼养”在法律上的界定 我国法律把“监护”定义为一种权利,《民法通则》第18条第2款规定“监护人依法履行监护的权利,受法律保护”。实际上,监护权作为“权利”与普通民事权利不同,在很多情况下,权利可以转让或放弃,而义务不能转让或者放弃,监护人显然也不能随意放弃监护的权利。所以,监护是权利、义务和责任的融合。 根据《民法通则》第16条规定“未成年人的父母是未成年人的监护人。未成年人的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没有监护能力的,  相似文献   

15.
调节劳动关系矛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既是工会存在与发展的前提,也是它基本而重要的职责。一、对维权本意的认知近日,笔者翻开《辞源》、《辞海》、《现代汉语词典》等文字工具书,想从中找到能直接注释“维权”一词本意的文字来,没想到未能如愿以偿。我们这里推敲“维权”,无疑是围绕权益、权利而言。因此,“维”与“权”组成词语,为“维持保护相关的权利或权益”较为妥贴。“维权”一词的产生与法院维护诉讼当事人的权益,劳动保障部门维护劳动者的权益,社会维护弱势群体的权益,工会维护职工的权益等有着密切的关联。正是有了这些处于弱势的…  相似文献   

16.
<正>【教材分析】“法律是什么”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第一课《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中第一板块的内容。这个板块是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法治观念”中的“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树立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观念”及“了解未成年人的权利,树立用法律保护个人生命财产安全的意识”等目标编写的。教材以感受日常生活与法律息息相关——了解法律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认识以法律为代表的社会规则的逻辑编排,  相似文献   

17.
<正>【教材分析】统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旨在培养学生的守法意识,使学生了解、掌握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需的法律常识,自觉尊法、守法。第五课内容对应的是《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2022年版课标”)课程内容部分第四学段(7~9年级)法治教育学习主题“了解习近平法治思想,理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就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懂得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正确行使公民权利,  相似文献   

18.
[教材简析]初二思想政治课是一门讲述社会主义法律常识的课程.前言,由三目构成,分别讲了三个问题:一是生活中处处有法律,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二是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三是青少年要学习法律常识,养成守法习惯.其中,前两目的内容,实际上是对课程标准构筑的"公民与法律"板块和"国家与法律"板块教学体系的概述.第三目是本课的学习重点.因为本目不仅讲述了青少年学习法律常识、养成守法习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而且介绍了依法治国是现代社会的重要标志,是我国的基本国策等重要知识.学生理解和把握了这些内容,对于提高他们认真学法、严格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他们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社会的文明进步多作贡献的意识,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观点、知识和心理的总称。当前,对高职院校学生进行法律意识培养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大学生基本法律意识的途径主要有:通过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和《刑法》,初步形成守法观念和法律信仰;通过对《宪法》的学习,促进其权利意识的形成;学习《民法》,促进诚实信用理念的形成;清除旧的“厌讼”观念的不是影响,树立新型诉讼观念等等。  相似文献   

20.
十九大提出要提高全民族的法治素养。《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要求:依法治国,从青少年抓起,"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初中阶段,是学生初步了解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进一步强化守法意识、公民意识、权利与义务相统一观念、程序思维,初步建立宪法法律至上、民主法治等理念,初步具备运用法律知识辨别是非的能力,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因此,我们教师要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培养学生的法治精神,进而培养学生政治认同、理性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这样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让学生在未来成为知法、懂法、守法和护法的好公民,为国家发展做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