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任勇 《福建教育》2023,(11):16-17
<正>“没有分数过不了今天,仅有分数过不了明天”,为了能“过得了”明天,我们还要什么?有人说,“最好的教育不是考第一,能力比分数更重要”,这句话值得校长们思考,值得我们来探讨一下学生的能力培养问题。一、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1.“双基”的狭义理解和广义理解。“双基”中的“基本技能”,是否包括“能力”?狭义的“双基”,仅仅指基本知识的记忆和掌握,  相似文献   

2.
郑云清 《新教师》2020,(3):16-18
一、问题提出自21世纪初开始的新课改无疑给学校课堂教学带来了一系列积极改变,伴随着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课程教学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学校教育教学显露出新的矛盾,面临新的挑战。一方面,相当部分教师教学依然采用单一的讲授法进行知识教学,并把大量的时间用于机械训练,如何将新课程理念变成教师自觉意识仍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又出现重形式、轻实质,“为改革而改革”的矫枉过正倾向。  相似文献   

3.
任勇 《福建教育》2023,(15):18-21
<正>我手头有一本《理想的课堂》(朱良才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书的封面上有这样一段文字:教师在课堂上的最大价值,是有能力让你的学生会学、学得更好、学得更快、学得更有效!换句话说,教师在课堂上的“最大价值”,在于“授人以渔”,在于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教师要积极践行,学校更要自觉引领广大教师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4.
“课程”不仅仅是“跑道”,更是“跑”的“过程”。李吉林老师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的开发,将情境教育的实践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其实,每个一线教师几乎都在实践着情境教学,开发着一个个“微”情境课程,只不过境界有不同、功效有差异而已。拜读了李吉林老师关于情境课程开发的理论,结合《航天飞机》一课的教学,我体会到,情境课程的境界之分,会带给我们不同的教育教学效果。关键是要引领学生能从无“我”之境到有“我”之境,努力让学生成为情境课程中的“小主人”。  相似文献   

5.
俗话说:“涉深水者观蛟龙,涉浅水者得鱼虾.”教学亦然,知识就像海洋,既有“浅水湾”,亦有“深水区”.教师根据自身的教育理念、知识水平、思维方式和教学能力,可使学生在“浅水湾”得“鱼虾”,亦可在“深水区”观“蛟龙”.“万以内数的读法”是小学数学的教学内容,新课程实施以来,教者可谓是不可胜数,其教学方法可谓异彩纷呈,然其大略,可归结为以下三种教学境界.  相似文献   

6.
<正>【主持人语】课程是学校办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为深化课程改革,应对课程改革进入深水区,课程品质提升业已成为校长们的一种新的追求。南京市在课程建设方面起步较早,一些学校在课程建设过程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形成了一批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的课程。比如,南师附中的课程超市、金陵中学的研究性学习课程、北京东路小学的情智教育课程、太平巷幼儿园的田野课程等。此外,经过十多年的努力,南京市的部分区教育局在课程整  相似文献   

7.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改革目标在这方面有明确要求,即“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物理课程标准》把构建新的评价体系作为新课程的一种基本理念,提出了“在新的评价观念指导下,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结合,构建  相似文献   

8.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一直是教育改革的热点话题,因为它是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当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这一问题就横亘在面前,改革就会徘徊起来、犹豫起来,甚而停下了前行的步伐,还会发出一声叹息。其实,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本身就是改革的“深水区”,其本身就是“深水区”的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9.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课程的理念、目标、内容、策略等等都在更新。然而,一线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总感到一种无形的束缚,新的教学愿景难以实现。其实,这是以“传授”为基本方式的课堂形态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中国古代哲学关于宇宙、人生“有”“无”境界的学说和“以我观物”、“以物观物”的本义入手,对土国维的两种境界说作出新的解释,认为“有我之境”乃超越“小我”之儒家境界,“无我之境”乃超越“大我”之道家境界;“以我观物”是以一巳之情现物,仍末忘我,“以物观物”是以万物之理现物,即以“道心”观物,是为忘我大达,高于前者,因而,“无我之境”高于“有我之境”。王氏推崇“无我之境”,实为道家“贵无”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改革正在走着当走之路。 创新、对话、反思、有效、评价、体悟、建构等词语的高频出现,说明了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研究问题的视野要有全球观照,既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良传统,也要重视多元文化的交融。课程改革不仅仅是改变教育观念、教育行为那么简单,课程研究走进“深水区”后首先谋求的,应该是建立一种更为先进的文化认同。  相似文献   

12.
钱欢欣 《学子》2014,(8):10-12
随着课程改革进人深水区,评价体系必须随之改革,因此我们做事就要顺势而为,借助评估这一“水”势,撑好杆,掌好舵,让“金山区小学学科基础素养等第制评估项目”这艘“舟”稳稳地行进在改革的浪潮中。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龙溪师范学校附属小学为了把局部性的改革推向系统性的改革,施行了“三部一体”的实验。“三部”,就是把课程的结构分为三个部分:“基础知识教学”为第一部分,进行以语文、数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智力、技能训练”为第二部分,创设相应的新课程、组织课堂教学;“班队、文体活动”为第三部分,有系统、有计划地开展活动。“一体”,就是把“三部”构成有层次的、能够较大程度的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突出智力技能训练因素的一种新的课程结  相似文献   

14.
徐敏 《上海教育》2014,(12):51-51
“改革”,是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教育改革,特别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高考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对此,我们有怎样的期待?  相似文献   

15.
日本东京大学佐藤学教授,教育学博士,长期从事课程研究与教师研究。佐藤学强调,“学校改革的中心在于课堂”。唯有从课堂教学层面的改革开始,才可能有新的课程创造,和新的“学习共同体”的创造。学校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教育实践是一种化,而化变革越是缓慢,才越能得到扎实的成果。  相似文献   

16.
美国课程专家麦克尼尔(J.D.McNeil)曾经区分了五种类型的课程改革,一是“替代”,即新旧因素的替代,如新教科书代替旧的教科书;二是“交替”,变革中出现的新的材料在现行课程内容不变的前提下以选修科目的形式成为新增内容。这两种变革只是新旧材料之间的替代或机械并和;三是“紊乱”,这种变革是破坏性的,对课程改革往往起反作用;四是“重建性变革”,这种变革导致对体系本身的修改,即课程改革不仅仅是课程内容、结构的改造。而是要更新课程体系,形成新的教学观,因为课程与教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五是“价值观变革”,它强调课程改革归根到底是一种价值变革.是与课程有关的人的价值思想观念的变革。  相似文献   

17.
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是课堂改革。课程改革要以教学落实为载体,课堂是课程改革与教学创新相融合的平台,而教学的创新要以课程改革为归依。但不论是课程改革,还是教学创新,都离不开对课堂情境的引领和适应。因此,课堂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括上课前教研组、备课组对“教什么”进行系统的学科分析,包括课堂上教师个体对“怎么教”的艺术化表现,还包括学校对课堂教学进行科学诊断的教学反馈机制。聚集课堂要在“教什么”、“怎么教”、“怎么评”三个方面进行探索,即通过学校、课堂层面的革新,寻找到一种将课程改革的落实与教师教学创新有机结合的新型课程模式。  相似文献   

18.
这样考试好     
“这样考试好!以后要多进行这样的考试!”这是参加课程改革实验“开放性考试”的学生、家长、教师的共同心声与愿望。2002年1月24日,广西玉林市课程改革指导小组各学科成员分赴各县(市)、区,对课程改革开放性考试情况进行调研。指导小组分别召开了学生、家长、教师座谈会并作问卷调查,共同研讨新课程教育评价和考试制度改革的具体问题,研讨促进学生、教师、学校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在调研中,我们感受到了学生和教师对新的考试方式的支持,家长对课程改革的关注,这虽然在我们的意料之中,但是还是让我们感动和感激,因为他…  相似文献   

19.
一、开发利用数学课堂资源的意义 1.实施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课程资源对于推进新一轮课程改革显得十分重要,要实现新的课程目标,体现新的课程价值,贯彻新的课程理念,仅靠现成的教材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与之相配套的课程资源。同时,现行教师用书减少了以往对教材的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0.
《小学语文》2013,(9):F0004-F0004
为进一步贯彻《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1-2020年)》,深度探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步入“深水区”遇到的问题,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学术支持与决策参考,同时加强上海地区与全国在课程改革方面的经验交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