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作为符号的女性——论“样板戏”中革命女性的异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样板戏中塑造了许多革命女性形象,但她们并没有多少女性特征,而是作为阶级政治的符号、男性界定的符号而存在。她们的阶级、政治身份远远大于她们的性别身份。而且在这些女性身上显现出的多是男性特征。而男性革命们不可能真正接受女性,因为“菲勒斯“中心话语影响深入骨髓。马恩的妇女观对革命的形象有一定的影响,但又被扭曲了。在样板戏中虽然想给人一种妇女翻身作主人的印象,但却将妇女置于阶级、政治的话语之下,让她们无法发出作为女性的独立声音。  相似文献   

2.
1990年以来,一批女作家以边缘的姿态对革命历史进行了重新书写,她们通过凸显女性生活来淡化革命,在对女性创伤记忆的揭示中反思革命,表现出鲜明的批判意识和明确的性别诉求。但不能忽视的是她们对革命历史的书写处于中心与边缘的夹缝中,显露出他者眼光下的理性焦虑与主体迷失。  相似文献   

3.
五四女作家和中国男性知识分子一样不否定上帝的男性身份,但在女性经验下,她们更易于用母亲形象或女性形象表征她们对上帝的体验。苏雪林、冰心的创作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特点。她们一方面用上帝慈爱的"父亲形象"对抗中国家族宗主社会中威严不可侵犯的父权等级制度,另一方面又凭借自己的女性经验彰显上帝的女性和母性形象,寻求觉醒的女性所信靠的力量。五四女作家笔下上帝形象的特征折射出文化交流与对话中中国知识女性的独特性反应。  相似文献   

4.
网络她时代     
这是一个属于"她"的网络时代。《女人不容小觑》一书中指出:女性经济是由女性日益增长的实力与潜力所引起的经济革命。现代女性,早已不满于男性主导的消费市场,她们的消费心理出现了新的变化,网络抹平传统社会身份的特点,让女性的个体化倾向变得强烈。她们渴望个性,追求突破,向往经济和精神的独立。  相似文献   

5.
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与中国“五四”文学女性形象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立新 《池州师专学报》2003,17(1):105-106,122
十九世纪俄罗斯文学和中国“五四”时期文学的女性形象有着不可分割的血缘和亲情关系。第一阶段,是封建桎梏下的觉醒阶段。对爱情、自由的向往,反映了当时女性的民主意识和民族意识的觉醒。但旧时代的印记使她们无法真正求得自身解放,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妇女解放问题。第二阶段,是不幸命运的抗争阶段。她们具有更强烈的反抗精神和自我意识。但她们把对爱情和个人幸福的追求看成生活的全部内容.一旦失去了它们就失去了生活的信念和追求,这就注定她们的叛逆必然陷入失败的命运和悲剧的结局。第三阶段是从个性解放走向社会革命阶段。这类女性形象把自身的解放和社会革命联系在一起,努力在社会革命中去体现自我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茹志鹃共写了四十余篇短篇小说。其中,她以极大的人文关怀关照女性群体。无论是在革命历史的沉重氛围中,还是在家庭儿女的琐碎纠葛中,茹志鹃总是以女性为主角,塑造了包括革命女性、家庭妇女以及由家庭妇女向革命女性转变的各个类型女性形象,并深入了她们的内心,以细腻的笔法从女性视角出发,揭示了在不同时期女性面对困境的诉求及其成长经历,体现了茹志鹃在宏大主流遮护下若隐若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山东现代文学史上三个阶段女性形象的分析可知,山东现代作家在塑造女性形象时,更多致力于表现她们身上的母性内涵和品质,以及与此相伴而生的普遍存在于她们内心深处的的革命意识.这是与其他区域作家们明显的不同之处.他们在以这种方式去塑造女性形象、关注女性命运时,却往往忽略了女性作为"女人"的本义和内涵.  相似文献   

8.
池莉小说塑造了众多女性形象,她们都自觉、自尊、自强,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活着。她们不再依附于男性,她们敢于抗争,敢于反抗,成为新时期女性形象的表征。  相似文献   

9.
彭小慧 《考试周刊》2010,(45):234-235,165
在美国早期社会中,白人女性是一个特殊群体。她们虽然以自己独有的形式参加了美国的独立运动,但却无缘国家的政治进程。妇女是一个既被排除在政治生活之外,又被政治生活束缚的社会群体。美国革命虽然没能给予女性参与政治的平等权利,但却使妇女亲身体验到了自由原则对于美国的意义,同时也从女性消费方面开创了体现女性爱国热情和国家认同的新形式。女性通过抵制洋货,自己作坊生产和扶持国货的举动,间接地为维护美国自由原则贡献了力量。  相似文献   

10.
女性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重要主体。女红军分布在四大主力部队中。女红军长征体现她们追求人民解放和妇女解放的两大奋斗目标,肩负着前线作战和后勤保障的两项任务,克服了斗争环境和女性生理的两大挑战。虽然女红军数量不多,但女红军长征彰显了女性革命和革命女性的两大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1.
没有哪一个行业像教育这样,深刻地改变着女性的命运。没有哪一行业像教育这样,拥有如此之多的女性人才。从部长到两院院士,从高校的博士生导师到基础教育的教改先锋,从著名艺术家到特殊教育专家,吴启迪、叶叔华、胡和生、周小燕、于漪、倪谷音、毛蓓蕾、袁瑢、何金娣……这一个个熟悉的名字令我们对女性充满了敬意。在课堂、在操场、在实验室……到处活跃着女性忙碌的身影。从她们身上,我们感受到年轻教师的好学与朝气,感受到骨干教师的创新与勇气,感受到教育管理者的务实与勤奋。她们从事着不同的教育岗位,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热爱教育,执著奉献。今天,她们正用智慧与力量,推动教育事业大踏步地前进。因为有了她们,我们的世界一次次被照亮;因为有了她们,我们的心中永远都会有一股温暖的力量。教育,因为女性而美丽!在国际妇女节来临之际,我们祝愿所有的女教师节日快乐,桃李芬芳!  相似文献   

12.
曹禺通过对一个个女性悲剧命运的描述,揭示出在新旧社会交替时刻,中国知识女性的生存困境:繁漪的疯狂、陈白露的自杀、愫方的出走。这些美好的女性的毁灭引起我们对她们悲剧命运的深思。女性在男权社会的压迫下,作为独立的"人"的权力被剥夺,经济上的不能独立,在社会中没有地位,沦为男性的附属物,几乎无力抵抗其强大的异化力量。这一切,注定了她们对男权社会的反抗,对个人的爱情、自由、人生、幸福的追求,只能是悲剧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现代小说领域里,鲁迅的小说以忧愤深广的思想内涵和冷峻、深沉、诙谐的风格而饮誉文坛。他笔下的女性形象与其男性形象相比,更多的是具有一种改变生活的力量。他以深沉的笔调、热烈的情感、遒劲的线条、浓厚的色彩,在小说中揭示了辛革命前后中国女性悲剧的根源,本文试就此作一粗线条的分析。一、受苦受难的弱小者古老的中国社会,背负着沉重的历史沉淀,在这吃人的场地上,上场的中国女性,无不从他们的先辈那里承接理学的羁绊,使她们成为封建统治阶级的奴隶和任其宰割的羔羊。鲁迅通过祥林嫂《祝福》、单四嫂《明天》这两个形象…  相似文献   

14.
陈逸飞先生的遗作《理发师》,把几段不合时宜的爱情放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的历史大背景中,创作者试图通过涵盖一段历史而承载几对男女的情感纠葛.影片中的嘉仪、俞棉、刘寡妇三个女性形象都别有特色.她们在各自的情感生活中对男性伴侣的选择,极大程度地左右了她们人生命运的航向.看似是主动的选择,可是究其文化原因,不难看出,无论这三个女性怎样抉择,都逃不出男权社会对女性的主宰力量.女性依然是月亮,依然要靠反射男人的光辉来照亮自己.  相似文献   

15.
论“时代女性”梅行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论述了茅盾《虹》中的梅行素,她是作者塑造系列“时代女性”形象中具有独特美学价值的人物。梅行素形象的塑造成功,说明了中国的新女性,当她们将个性解放和时代解放融为一体,并在革命的洪流中,克服了自己身上的弱点和缺点的时候,她们的生命就会闪出时代的火花。同时,梅行素这一形象的出现,标志着茅盾“时代女性”系列形象创造的完成,人们从中比较清楚地看到了茅盾的美学追求和美学理想。  相似文献   

16.
张莉莉  郑新蓉 《中国教师》2011,(5):12-14,26
《世界经理人》杂志曾于2007年发布《女性领导力调查》报告,其中显示性别对管理行为的影响不大,即女性和男性同样拥有成为卓越领导者的才能。但是当我们将视线投向边远的山区,投向少数民族地区,投向贫困地区的时候,这一调查的结论似乎显得有些苍白,在那里女性仍然是弱势群体,女性领导仍然极度缺乏,特别是在教育领域,女校长、女性中层领导更是凤毛麟角。什么是制约她们发展的桎梏,怎样帮助她们发展自我,如何使女性在社会发展中担当更加重要的角色,以及在以女性为主要力量的教育界如何使之发挥天然的优势,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茅盾试图站在女性的立场上,致力于对女性情感、女性心理、女性意识进行深层挖掘,在关于情欲与革命的纠葛的缝隙之中塑造了一大批在性道德方面强烈的反传统倾向的"新女性".这类特异女子,在妇女解放问题上可谓是跨过历史门槛的先驱.传统的封建观念、男权思想,在她们身上已不能发挥作用.相反,她们蔑视社会道德,试图支配男人世界.她们豪爽刚毅的性格,敢作敢为的气魄,毫不客气地践踏一切束缚女性的传统和法规,痛痛快快地丢弃男权主义.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电影女演员最先出现在1920年代的上海,是一个新型的女性演艺群体.她们既是文化消费的对象,又是推动文化生产的重要力量.电影女明星在现代大众传媒中诞生,又为各种话语所交叉建构.作为被公众凝视的对象,她们被赋予了多重意义.与此同时,女明星巧妙地利用各种话语力量重塑自身的公众形象.展现出她们不曾磨灭却常被忽视的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19.
辛亥时期爱国女性革命活动探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时期的爱国女性,不畏牺牲、积极勇敢地投身于推翻满清封建专制统治的革命洪流中,她们或组建女军,与男革命军共同战斗;或发起"赤十字会",开展战场医疗救护;或组织女子后援团体,为革命募捐筹饷;或担负掩护及通迅联络工作;或参与制造、运送武器弹药;或组织女子侦探队,协助收集情报等等。这些活动彰显了女性的巨大力量,也充分说明了她们曾为辛亥革命的最后胜利作出过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左传》中国君的妻妾为主要对象,探讨了她们干预国家政事的内因和外因,并详细论述了她们在内政外交方面所起的作用。由于她们不具备独立的政治力量,其命运多表现出悲剧色彩,并且这种悲剧在以后历代的宫廷中一再上演。这充分说明悲剧产生的根源不在于女性干政本身,而在于封建的宗法制度,只要这种制度存在,这种悲剧就不可避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